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000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顶出板二、顶出杆、上模角、上模吊装装置、上模、砂芯、下模、内浇口、直浇口;顶出板一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位于下模之上并与下模相配合;顶出杆的一端与顶出板一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上模与下模相接触;上模角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之上,上模吊装装置固定于上模的上方;砂芯位于下模的上中部,与上模相接触;砂芯与上模、下模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内浇口、直浇口均位于下模的下部,内浇口、直浇口是相连通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钢模铸造装置替代传统的砂型铸造,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电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法兰盘的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法兰盘是V型有载分接开关上的一个关键件,该产品原为德国进口。该零件有密封性能要求,但壁厚差别大,我国生产铸件都是采用砂型铸造,产品的合格率不高,仅为55%,且表面粗糙度大,密封性能试验经常出现渗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铸造装置,改变传统的砂铸方法,采用钢模铸造装置,既能解决表面粗糙度大,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顶出板二、顶出杆、上模角、上模吊装装置、上模、砂芯、下模、内浇口、直浇口 ;顶出板一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位于下模之上并与下模相配合;顶出杆的一端与顶出板一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上模与下模相接触;上模角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之上,上模吊装装置固定于上模的上方;砂芯位于下模的上中部,与上模相接触;砂芯与上模、下模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所述内浇口、直浇口均位于下模的下部,内浇口、直浇口是相连通的。本技术采用钢模铸造装置替代传统的砂型铸造,不仅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法兰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铸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为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砂型铸造方法容易使产品出现针孔和缩松等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铸造装置,以控制产品的凝固顺序来达到密封要求,尽可能减少针孔和缩松现象的发生。如图2所示,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 1、顶出板二 2、顶出杆3、上模角4、上模吊装装置5、上模6、砂芯7、下模8、内浇口 9、直浇口 10。顶出板一 I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8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6位于下模8之上并与下模8相配合;顶出杆3的一端与顶出板一 I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 2、上模6与下模8相接触。上模角4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5之上,上模吊装装置5固定于上模6的上方。砂芯7位于下模8的上中部,与上模6相接触。砂芯7与上模6、下模8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内浇口 9、直浇口 10均位于下模8的下部,内浇口 9、直浇口 10是相连通的。顶出杆3可根据需要一般的数量为8根。本技术采用一种新的浇注装置,将原来的砂型铸造改为钢模铸造,成形过程中增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结晶,形成针孔的晶核不能成长,消除了针孔。同时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让浇口最后凝固,让铸件得到很好的补偿,生产出的产品的致密度高,表面粗糙度好,密封性能得到保证,从而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经济效益得以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I)、顶出板二(2)、顶出杆(3)、上模角(4)、上模吊装装置(5)、上模(6)、砂芯(7)、下模(8)、内浇口(9)、直浇口(10);所述顶出板一(I)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8)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6)位于下模(8)之上并与下模(8)相配合;顶出杆(3)的一端与顶出板一(I)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2)、上模(6)与下模(8)相接触;上模角(4)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5)之上,上模吊装装置(5)固定于上模(6)的上方;砂芯(7)位于下模(8)的上中部,与上模(6)相接触;砂芯(7)与上模(6)、下模(8)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所述内浇口(9)、直浇口(10)均位于下模(8)的下部,内浇口(9)、直浇口(10)是相连通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3)的数量为8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顶出板二、顶出杆、上模角、上模吊装装置、上模、砂芯、下模、内浇口、直浇口;顶出板一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位于下模之上并与下模相配合;顶出杆的一端与顶出板一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上模与下模相接触;上模角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之上,上模吊装装置固定于上模的上方;砂芯位于下模的上中部,与上模相接触;砂芯与上模、下模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内浇口、直浇口均位于下模的下部,内浇口、直浇口是相连通的。本技术采用钢模铸造装置替代传统的砂型铸造,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文档编号B22C9/06GK203030828SQ201320032578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承海, 田应旭 申请人:遵义市凯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法兰盘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铸造装置主要包括:顶出板一(1)、顶出板二(2)、顶出杆(3)、上模角(4)、上模吊装装置(5)、上模(6)、砂芯(7)、下模(8)、内浇口(9)、直浇口(10);所述顶出板一(1)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顶部,下模(8)位于整个铸造装置的下部,上模(6)位于下模(8)之上并与下模(8)相配合;顶出杆(3)的一端与顶出板一(1)紧固连接,另一端穿过顶出板二(2)、上模(6)与下模(8)相接触;上模角(4)固定于上模吊装装置(5)之上,上模吊装装置(5)固定于上模(6)的上方;砂芯(7)位于下模(8)的上中部,与上模(6)相接触;砂芯(7)与上模(6)、下模(8)之间设有浇注待浇注件的型腔,待浇注件的形状与型腔一致;所述内浇口(9)、直浇口(10)均位于下模(8)的下部,内浇口(9)、直浇口(10)是相连通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海田应旭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凯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