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快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936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程快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其结构为:进口烟道灰斗、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吸收剂入口管、内循环灰斗、烟气加速器、循环灰回流入口管、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主反应区增湿活化喷嘴、主反应区筒体、循环灰集灰斗、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烟气上升通道、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声波吹灰器、副反应区烟气温度调控喷嘴、副反应区筒体及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烟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置合理,烟气流场、温度场、压力场、吸收剂流场、增湿活化水雾流场都很均匀、稳定;吸收剂循环路径短,循环倍率高;脱硫效率高;气固分离阻力低,分离效率高,可有效降低出口烟气的含尘量;可以避免湿壁、结垢、塌床等恶劣工况发生,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煤电厂、垃圾焚烧电厂、烧结机、建材工业窑炉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技术介绍
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工艺简单、投资省、占地小、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无废水排放)、脱硫效率高、设备基本不腐蚀,可用一般碳钢制造,符合中国国情,因而受到青睐。但其核心设备一反应器仍存在三大技术难题:①烟气流场、吸收剂流场、增湿水雾流场都很不均匀,甚至严重偏流或局部涡流;②脱硫灰粘壁、结团、塌床、堵塔多有发生,导致脱硫系统难以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③出口烟气含尘量太高(800 1000g/Nm3),致使后部的袋式除尘器负荷过重,阻力降快速提高。这三大难题成为制约该技术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烟气流场、吸收剂流场、增湿活化水雾流场、烟气温度调控水雾流场都很均匀,主反应区吸收剂短程快速循环,实现高效脱硫,副反应区灵活调节烟气温度,有效防止设备腐蚀,出口烟气含尘量大大减少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自下而上的主要结构包括:进口烟道灰斗、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吸收剂入口、位于烟气加速器顶端板中心的内循环灰斗、与烟气加速器喉口相接的循环灰回流入口管、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位于6个烟气加速器上部中心处的6个主反应区增湿活化喷嘴、与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相连的主反应区筒体、附着在主反应区筒体上部内壁的6个循环灰集灰斗、位于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下部的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连接主、副反应区筒体的烟气上升通道、位于反应器主反应区顶部,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位于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钟罩顶部的声波吹灰器、3个副反应区烟气温度调控喷嘴、副反应区筒体以及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烟道。所述的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截面为方形,包括直段、圆弧弯道、3片不等距圆弧形导流板、导流锥及扩散段。所述的内循环灰斗位于烟气加速器顶端板中心,灰斗底部设有螺旋输送机。所述的烟气加速器为6个拉瓦尔喷嘴。所述的循环灰回流入口管为6个,分别与6个烟气加速器(拉瓦尔喷嘴)的喉口相接。所述的主反应区增湿活化喷嘴为6个高压细水雾喷嘴。所述的循环灰集灰斗为6个,位于主反应区筒体内表面(集灰口在外侧)。所述的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采用波纹状叶栅,下部设有圆锥形隔板。所述的烟气上升通道,为主反应区脱硫烟气经过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和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脱除绝大部分脱硫灰以后,进入副反应区的烟气通道。所述的固定叶片式旋流气固分离器,位于反应器主反应区顶部,由圆锥底板、圆弧叶片和钟罩构成。所述的声波吹灰器,位于固定叶片式旋流气固分离器钟罩的顶部。所述的副反应区烟气温度调控喷嘴为3个高压细水雾喷嘴。所述的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烟道为与副反应区筒体偏心的圆筒形平顶罩和向下倾斜的烟道构成。本专利技术采用实际工程的真实数据,经过严谨的工艺计算,并运用Fluent软件进行多相流流场分析加以验证,效果十分理想。本专利技术配置合理,烟气流场、温度场、压力场、吸收剂流场、增湿活化水雾流场都很均匀、稳定;吸收剂循环路径短,循环倍率高;高压细水雾不仅能使吸收剂有效增湿活化,降低烟气温度,提高脱硫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湿壁、结垢、塌床等恶劣工况发生;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和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可在很低的阻力降条件下,实现高效气固分离,有效降低出口烟气的含尘量,大大减轻了后部袋式除尘器的负荷,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短程快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口烟道灰斗、2.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3.吸收剂入口、4.内循环灰斗、5.烟气加速器、6.循环灰回流入口管、7.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8.主反应区增湿活化喷嘴、9.主反应区筒体、10.循环灰集灰斗、11.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12.烟气上升通道、13.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4.声波吹灰器、15.副反应区烟气温度调控喷嘴、16.副反应区筒体、17.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烟道。图2为反应器的俯视图;图3为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11、烟气上升通道12及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独特结构为:带有3片不等距圆弧形导流板的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带有螺旋输送机的内循环灰斗、“拉瓦尔喷嘴”式烟气加速器、高压细水雾增湿活化喷嘴及烟气温度调控喷嘴、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带有波纹状叶栅的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声波吹灰器和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燃煤电厂锅炉(或工业锅炉)的出口烟气,从本反应器底部进入直流流线形进口烟道2,新鲜消石灰经过吸收剂入口 3进入烟道,与原烟气一起经过3片不等距圆弧形导流板,继续向上运动,通过6个烟气加速器5进入反应器主反应区;锅炉出口烟气中体积较大、较重的颗粒物积存于进口烟道灰斗1,定期排出;主反应区脱硫烟气经过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烟气中的固相颗粒物(吸收剂及反应产物,统称“脱硫灰”或“循环灰”)被甩向叶片壁面,又靠斜向下的离心力及重力的作用,沿叶片壁面向下滑落;再经过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11,被分离出来的脱硫灰(亦称“循环灰”)落入6个附在主反应区筒体内壁的循环灰集灰斗10向下流动,经过循环灰回流入口管6,从烟气加速器5的喉口处进入烟气加速器;由于烟气加速器喉口处烟气的流速在瞬间被提高3倍以上,使得喉口侧边开口处产生负压,可把循环灰顺利吸入烟气加速器,并与新鲜消石灰、锅炉出口烟气混合,一起进入主反应区;与新鲜消石灰、循环灰混合的烟气经过6个烟气加速器,均匀弥散于主反应区全空间,而安装在烟气加速器扩散段上方的6个增湿活化喷嘴8喷射出的I 10 μ m的高压细水雾,可在瞬间蒸发,使烟气迅速降温,使消石灰增湿活化,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S03、SO2>HCl、HF等)发生离子化反应,达到脱酸的目的;此时主反应区内的固相颗粒物不断碰撞,消石灰表面与酸性气体的反应产物(粉状,盐类物质)被剥离,随烟气向上运动;体积较大的颗粒团难以随烟气上升,而聚集于主反应区中部,落入内循环灰斗4,经螺旋输送机排出;安装于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顶部的声波吹灰器14定时开启,用以清除附着于器壁表面的积灰;通过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及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11的脱硫烟气,经过烟气上升通道12,进入副反应区,根据此时的烟气温度,适当调整3个烟气温度调控喷嘴15的喷水量,将烟气温度控制在露点温度以上15°C 20°C,确保设备不腐蚀;在此区域内继续进行脱硫反应,并携带细粉尘(脱硫灰)经过偏心环形出口烟道,进入后部的袋式除尘器,继续进行脱硫除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符合烟气流动的自然流线,在弯道导流板分割区形成不等量过流,有效降低侧向涡流,防止烟气偏流,实现烟气在反应器内分布均匀的稳定流动;流体阻力小;该结构优于德国Wulff公司的双侧进气结构,优于德国LLAG公司的直流式(两个135°折角弯头)进气结构,更优于国内传统的单侧垂直正交进气结构。2)内循环灰斗:底部带有螺旋输送机。可以随时收集主反应区内原烟气中颗粒较大、密度较大的固形物或脱硫灰团,并及时排出,改善主反应区的内循环环境。3)烟气加速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程快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由下而上的结构依次为:进口烟道灰斗(1)、直流流线型进口烟道(2)、吸收剂入口(3)、位于烟气加速器(5)顶端板中心的内循环灰斗(4)、与烟气加速器喉口相接的循环灰回流入口管(6)、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7)、位于6个烟气加速器上部中心处的6个主反应区增湿活化喷嘴(8)、与主反应区扩散段筒体相连的主反应区筒体(9)、附着在主反应区筒体上部内壁的6个循环灰集灰斗(10)、位于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下部的百叶窗式气固分离器(11)、连接主、副反应区筒体的烟气上升通道(12)、位于反应器主反应区顶部,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13)、位于固定叶片旋流式气固分离器钟罩顶部的声波吹灰器(14)、3个副反应区烟气温度调控喷嘴(15)、副反应区筒体(16)以及偏心环形烟气出口烟道(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经中徐纲赵钰慧黄灵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朗环境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刁经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