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263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程方法。该电致变色装置主要包含: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有机电致变色层;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一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以及一电解质。藉由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技术,该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可降低所需的驱动电压且缩短其变色时间并达到可挠式的应用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致变色装置与其制程方法,更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与其制程方法,藉由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技术,该电致变色装置可降低所需的驱动电压且缩短其调光时间及提供可挠式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致变色装置是指一种在提供一电场时,产生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光线穿透特性的改变,进而造成颜色变化的装置。其中,该过程为一可逆过程,当无外加电场时,该电致色变材料即恢复原有特性。利用电致变色材料的特性,可制成电致色变显示设备。电致变色材料目前可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车辆镶嵌玻璃(如车窗、天窗)、大楼镶嵌玻璃、显示设备、光学元件、镜体及电磁波照射的遮蔽物等等,其功用在于可有效地阻隔外界(如光、热)的干扰。其中,电致变色材料被分类为还原呈色材料与氧化呈色材料。还原呈色材料是指因获得电子而呈色者,一般包括氧化钨;同时,氧化呈色材料是指因失去电子而呈色者,一般包括氧化镍与氧化钴;其他包括无机金属氧化物的电致发光材料如:Ir (0H)x,MoO3, V2O5, TiO2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电致发光材料皆必须在含有锂离子或氢离子的电解质环境中方能产生颜色的变化。参照美国专利公告号第5,441,827号,其揭示了一种具有高效率、高反应速率的装置,该装置的制备主要是将具有纳米孔径的薄膜电极表面,涂覆单一层电化学活性有机紫精化合物。该装置利用了一锂盐与有机溶剂如Y 丁内酯(Y-butyrolactone)与碳酸丙二酯(propylene carbonate)的混合物作为电解质。然而,这种利用含有机溶剂作为电解质的装置,缺点在于其骤熄速率(quenching rate)低,在骤熄后仍会出现残影,且有机材料在显影与骤熄的循环中容易分解。其中,更由于装置使用含有机溶剂的液状电解质,因此更容易发生电解质挥发与耗尽的缺点,且电解质可能会从装置中溢漏出来,而造成不环保的问题。同时,薄膜成形或将产品制成薄膜外型较不可行。此外,该专利亦未对最后上下电极的封装方法作详细的描述,如此亦同时影响后续应用范围。职是之故,申请人乃细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研究出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程方法,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与调光时间及表现颜色较多的优点,并藉由可挠式设计提供较广的后续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与调光时间,并藉由可挠式设计提供较广的后续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制备方法,藉由电极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技术的条件下,发展出一种可降低驱动电压与调光时间的电致变色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有机电致变色层;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一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一电解质。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被覆于该第一可挠式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该有机电致变色层,被覆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被覆于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的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被覆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以及该电解质,是由一离子液体与一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填充于含有该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与含有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之间。为达上述的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制程方法,其步骤包含:提供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沉积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于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的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沉积一有机电致变色层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提供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沉积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于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的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沉积一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分别将含有该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与含有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以一交错平行的方法交迭,以形成两组L型边界线,交迭后的该两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的长与长间的相对距离为0.2至3公分之间,宽与宽的相对距离为0.2至3公分之间;填充由一离子液体与一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的一电解质于含有该有机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之间;沿着该两组L型边界线,以一封装剂进行一封装的动作;其中,该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电压为2伏特至20伏特之间,且调光时间为30毫秒至60秒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特征,其中含有该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与含有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预留一边界范围,并以一交错平行的方法交迭,交迭后的该两透明导电基材的长与长及宽与宽之间的相对距离为0.2至3公分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特征,其中该有机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是选自于亚乙基二氧硫代酹(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聚苯胺(polyaniline) (PANI),聚批咯(polypyrrole)、紫罗碱(viologen)、金属酞菁配合物(metal1phthalocyanines)、聚(2,5- 二甲氧苯胺)poly (2, 5-dimethoxyanaline)、邻二氮杂环戍烯(pyrazoline)、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特征,其中该电解质与PVB胶材(或其他胶材)的混合材料,可使用方法有:一、直接涂布(网印)于copolymers后再加热烘干硬化;二、将含电解质的胶材制成薄膜后裁剪适当大小覆贴于copolymers后再经层压机加热压合两片copolymers。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以下的功效: 1.该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电压为2伏特至20伏特之间,且调光时间为30毫秒至60秒之间;2.藉由本专利技术的电极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技术比传统封装方式的驱动电压将可降低1/2 1/3左右,并同时降低其调光时间;3.藉由本专利技术的电极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技术及有机电致变色层的实施将可有效增加离子传导速度,且缩短去/着色时间,并有较多颜色表现;4.藉由本专利技术的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可使开放电路记忆数小时,保持透射固定状态且不须做电压脉冲的修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制备方法;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俯视图。主要附图标记100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110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111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的长112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的宽120第一透明导电层121 L型边界线130有机电致变色层140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141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的长142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的宽150第二透明导电层151 L型边界线160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170电解质200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虽然本专利技术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附图所示者及于下文中说明者为本专利技术可之较佳实施例,并请了解本文所揭示的内容是考虑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范例,且并非意图用以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式有机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被覆于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一有机电致变色层,被覆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表面;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被覆于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可挠式导电基材;一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被覆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表面;以及一电解质,是由一离子液体与一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填充于该有机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之间;其中,该第一透明可挠式基材与该第二透明可挠式基材皆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范围介于为0.1公尺至3公尺之间,且其宽度的范围介于0.1公尺至2公尺之间;该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电压为2伏特至20伏特之间,且该有机电致变色装置的调光时间为30毫秒至60秒之间;以及该有机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有机电致变色层是选自于亚乙基二氧硫代酚(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聚苯胺(polyaniline)(PANI),聚吡咯(polypyrrole)、紫罗碱(viologen)、金属酞菁配合物(metallophthalocyanines)、聚(2,5?二甲氧苯胺)【poly(2,5?dimethoxyanaline)】、邻二氮杂环戊烯(pyrazoline)、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寰
申请(专利权)人: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