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944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包括非织造布层以及通过针刺工艺复合在非织造布层上的机织布层,该革基布纵横向撕裂强力在1∶1.1以内。该非织造布层以70-100wt%的再生聚酯纤维与0-30wt%的大化涤纶短纤为原料,经混合开松、梳理成网、铺网以及两道针刺后形成;该再生聚酯纤维的线密度为1.5-6D,纤维长度为38-51mm;该大化涤纶短纤的线密度为1.0-2.5D,纤维长度为51-76mm。该机织布层采用涤纶丝制成,其经密为70-85根/in、纬密40-55根/in。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非织造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大和机织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小的特点,使得所制得革基布具有两者的独特风格和均匀的纵横向撕裂强力性能,即确保纵横向撕裂强力比为1∶1.1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革基布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可用于制作合成革,并具有纵横向撕裂强力比为1: 1.1以内、爆破强力高、表面光滑和硬挺度良好的特点。
技术介绍
合成革制作,要求合成革具有独特风格和优异性能的关键之一是基布的选择,基布性能优异和稳定性对最终成品强力、稳定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其要求基布具有良好的纵横向强力和溶液浸透性。目前机织布、针织布和非织造布均能达到这些要求,都能作基布应用。但是非织造布通过纤维无规则排列,其纤维力学性能和溶液浸透性、纤维与树脂的粘结均优于前两者,采用非织造布制成的合成革结构也更接近于天然革。非织造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用其作为合成革的基布,使得合成革不仅外观好,而且在手感、透气性、强力等方面更接近天然皮革。针刺非织造基布以其良好的仿真性能、优越的物理特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合成革基布的一个重要分支。天然皮革的特性为各向同性,合成革基布是模仿天然皮革的基层结构,作为合成革基布的针刺非织造布,其物理性能如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相对机织布和针织布较低,且纵横向比例较大,故仍然无法满足高档革基布的要求。一般来说,市场上革基布正常纵横向撕裂强力比为1: 1.3-2.0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在I: 1.1的范围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中,包括非织造布层以及通过针刺工艺复合在非织造布层上的机织布层,该革基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在1: 1.1以内。进一步,该非织造布层以70_100wt%的再生聚酯纤维与0_30wt%的大化涤纶短纤为原料,经混合开松、梳理成网、铺网以及两道针刺后形成;该再生聚酯纤维的线密度为1.5-6D,纤维长度为38-51mm ;该大化涤纶短纤的线密度为1.0-2.5D,纤维长度为51_76mm。进一步,该70-100wt%的再生聚酯纤维采用20-9(^七%的2.0D X 51mm再生聚酯纤维和10-5(^丨%的3.0TX 51mm再生聚酯纤`维,该大化涤纶短纤采用1. X 64mm。进一步,该两道针刺中第一道针刺频率及深度分别为550-650r/min、13-15mm,第二道针刺频率及深度分别为700-800r/min、8-10mm。进一步,该非织造布层与机织布层之间的针刺工艺是采用位于非织造布层加工时第一道针刺和第二道针刺之后的第三道针刺,该第三道针刺的针刺频率和针刺深度分别为750-850r/min、8-9mm。进一步,该非织造布层与机织布层之间的针刺工艺还包括第四道针刺和第五道针刺,该第四道针刺的针刺频率和针刺深度分别为800-900r/min、6-8mm ;该第五道针刺的针刺频率和针刺深度分别为850-950r/min、3-6mm。进一步,该机织布层采用涤纶丝制成,其经密为70-85根/in、纬密40_55根/in。进一步,该机织布层在复合至非织造布上之前还经过蒸汽热定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充分利用机织布纵横向撕裂强力较大的性能以及非织造布良好的杂乱均匀性及纤维缠结性能,再通过针刺加固方式可以使得纤维包覆在机织物上。如此,本专利技术结合了非织造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大和机织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小的特点,使得所制得革基布具有两者的独特风格和均匀的纵横向撕裂强力性能,即可确保纵横向撕裂强力为1: 1.1以内,具有八个方向均匀的功效,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风格还兼有机织物的光面效果、正面硬挺风格和非织造布的整体柔软和良好伸缩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非织造布层-100 ;机织布层-2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包括非织造布层100以及机织布层200,该机织布层200通过针刺工艺复合在非织造布层100上,该革基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在1: 1.1以内。优选地,该革基布通过针刺工艺将机织布层200复合在非织造布层100之后还包括加固和热轧处理,以使得两者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该非织造布层100以70_100wt%的再生聚酯纤维与0_30wt %的大化涤纶短纤为原料,经混合开松、梳理成网、铺网以及两道针刺后形成;该再生聚酯纤维的线密度为1.5-6D,纤维长度为38-51mm ;该大化涤纶短纤的线密度为1.0-2.5D,纤维长度为51_76mm。更具体地,该70_100wt%的再生聚酯纤维可以采用20_9(^七%的2.0D X 51mm再生聚酯纤维和10-50 丨%的3.5D X 51mm再生聚酯纤维,该大化涤纶短纤采用1.5DX64mm ;该机织布层200亦可以采用涤纶丝制成,其经密为70-85根/in、纬密40-55根/in。这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充分利用机织布纵横向撕裂强力较大的性能以及非织造布良好的杂乱均匀性及纤维缠结性能,再通过针刺加固方式可以使得纤维包覆在机织物上。如此,本专利技术结合了非织造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大和机织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小的特点,使得所制得革基布具有两者的独特风格和均匀的纵横向撕裂强力性能,具体是通过合理地选择非织造布的线密度和长度,再配合上机织布的经纬密,如此可以确保纵横向撕裂强力为I至1: 1.1之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风格还兼有机织物的光面效果、正面硬挺风格和非织造布的整体柔软和良好伸缩性能。优选地,该机织布层200在复合至非织造布上之前还经过蒸汽热定型。如此可以减少机织布在与针刺非织造布之间复合过程中的收缩。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再次阐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均勻高性能革基布,以85wt%的再生聚酯纤维和15wt%的大化涤纶短纤为原料。其中,再生聚酯纤维的细度为2.5D,纤维长度为51mm,大化涤纶短纤的细度为1.5D,纤维长度为51mm。机织布经密为70-80根/in,纬密为40-45根/in。生产时,首先将纤维原料进行开松与混合,再通过纤维喂入系统,振动棉箱或气压棉箱或两者结合棉箱将纤维送入梳理系统,经梳理成网,并通过铺网机进行反复重叠到所需的层数或克重250-270克/平方米。通过5台针刺机、9个针板针刺机制备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对于开松与混合工序:对上述再生聚酯纤维和大化涤纶短纤进行充分开松与混合,使其混合均匀。为了提高混合效果,提前采用手动拌棉并在一定的温湿度下进行调湿的方式,且能降低纤维损伤,提高纤维抱合力,开松机设备可以采用自动型称重型开包机。对于喂入工序:将开松混合后的再生聚酯纤维和大化涤纶短纤采用振动棉箱或者气压棉箱或者两者的结合方式,这可保证纤维棉网分布均匀,而不受纤维性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然后在皮帘电子秤的自动调整下,控制喂入纤维的重量及速度,使纤维喂入线速为0.5-2.5m/min,喂入纤维量为1_4千克/平方米,在皮帘电子秤作用下,可以大大提高纤维各处均匀性及梳理效果。对于梳理工序:通过梳理机对喂入的纤维进行充分的梳理,得到均匀的纤网。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800-900r/min,室内温度控制在15_30°C,相对湿度控制在50-80%,其采用双锡林双道夫梳理方式,提高了梳理效果和产量。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匀高性能革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织造布层以及通过针刺工艺复合在非织造布层上的机织布层,该革基布纵横向撕裂强力比在1∶1.1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政吴锐熊大平陈继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