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引流装置、引流控制装置、引流控制系统及排尿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873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尿液引流装置、引流控制装置、引流控制系统及排尿方法,尿液引流装置包括尿液入口、尿液出口,膀胱仿生单元,膀胱仿生单元包括形成贮液空腔的主体部件,贮液空腔通过连接管路与尿液入口、尿液出口连通,还包括随贮液空腔内尿液压力变化发生形变的第一压力传递面和第二压力传递面,连接下管路上设有可被外力作用的第一作用区域和第二作用区域;两个作用区域同时受外力时,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被阻断;当作用区域上任一外力被消除时,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连通。该尿液引流装置贮液空腔内尿液压力变化可通过压力传递面形变体现,进而根据压力传递面的形变量决定是否导通排尿,从而实现辅助患者排尿的功能,且结构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临床上有许多因脑血管、脊髓血管疾病引发的截瘫、偏瘫患者,以及膀胱造瘘的患者、昏迷患者、高位截瘫患者等,他们大部分伴有排尿方面的障碍,而留置导尿成为解决上述患者排尿障碍的常用手段。传统留置导尿使用的导尿装置由插入尿道的导尿管和导尿管下端连接的尿袋组成。导尿管持续不断的将膀胱内的尿液导出,导致膀胱内无法形成正常的膀胱内压,患者的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长时间处于废用状态,无法利用低压储尿和低压排尿的控尿原理保护整个尿路系统,长期使用这种结构的导尿管会产生以下几个风险:1.导尿管持续引流使患者膀胱长时间缺乏充盈状态,容易导致膀胱壁粘连;2.导尿管持续引流使膀胱与外界压力梯度减小,为了保证引流通畅常常需增大管壁外径、硬度等,导致患者尿道粘膜受压并发生缺血性损伤;3.导尿管持续引流使膀胱的神经感受器产生适应性改变,不能感知膀胱内尿液充盈并完成排尿反射,发生尿潴留。由于传统导尿装置存在的上述风险,医疗器械研发人员开发了多种导尿类医疗器械,通过设定预设压力,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膀胱压力,当膀胱压力持续达到或超过预设压力时,再次判断该压力的持续时间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若持续时间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时,控制部件报警提示 排尿或自动开启排尿,尿液排放完毕后自动关闭导尿管路。此过程模拟人体正常生理排尿,避免传统导尿方式留置导尿管持续排尿引起的膀胱功能丧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模拟人体生理周期性排尿的目的。上述预设时间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患者由于体位变化、咳嗽、打喷嚏、膀胱痉挛等因素引发膀胱压力假性瞬间升高,而膀胱实际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自动开启排尿将膀胱排空,从而无法实现模拟人体生理周期性排尿的目的。然而,上述装置并未对患者膀胱压力假性瞬间升高的特殊情况作出正确的处理,由于膀胱产生的瞬间假性高压持续时间短,不足以达到预设时间,控制部件不报警提示排尿或自动开启排尿,导尿管路仍旧处于关闭状态,膀胱高压会将尿液推向肾脏方向,使尿液逆向流动,甚至进入肾盂,引发输尿管、肾盂等细菌感染;另外,膀胱高压还能使尿液溢出到导尿管和尿道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溢尿,导尿管与尿道之间的尿液会成为细菌、病毒的培养基,细菌、病毒更会逆向进入膀胱内部,造成更大的感染风险。综上,对于膀胱压力假性瞬间升高导致的尿液返流和溢尿的风险及膀胱压力假性瞬间升高与模拟人体生理排尿的矛盾,现有产品均没有公开任何技术方案加以解决,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也一直存在返流和溢尿的现象,当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安全导尿的需求,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安全保护尿路系统,并实现模拟人体生理排尿的导尿类医疗器械。另外,尿动力学检查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进行尿动力学测试的留置导尿患者需到专门的尿动力测试室进行检查,首先将留置在尿道内的导尿管拔出、插入测压管、人工充盈膀胱,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再次插入导尿管。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加重了患者医疗负担,并增加了感染风险。并且现有尿动力学检查无法对尿动力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也无法反映膀胱自然充盈的生理状态,更无法实现个性化的仿生学尿液引流,尤其对于长期卧床的留置导尿患者极为不便,目前尚未发现能够对留置导尿患者进行实时尿动力检查的装置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液引流装置,包括能够与插入人体的导尿管连接的尿液入口和能够与贮存尿液的贮尿袋连接的尿液出口,所述尿液引流装置还包括膀胱仿生单元,膀胱仿生单元包括能够形成贮存尿液的贮液空腔的主体部件,所述贮液空腔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尿液入口和所述尿液出口连通,主体部件包括能够随所述贮液空腔内尿液压力变化发生形变的第一压力传递面和第二压力传递面,连通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的连接管路为连接下管路,所述连接下管路上 设有可被外力作用第一作用区域和第二作用区域,第一作用区域和第二作用区域相对设置;当第一作用区域和第二作用区域同时受外力作用时,所述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之间的连通被阻断;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面和/或第二压力传递面的形变,可消除施加在所述第一作用区域和/或第二作用区域的外力,当作用于第一作用区域和第二作用区域上的任意一个外力被消除时,所述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之间的阻断可被解除,所述贮液空腔与所述尿液出口的连通即可恢复。当第一压力传递面与第二压力传递面功能相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第一或第二压力传递面;同样,当第一作用区域与第二作用区域功能作用相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第一或第二作用区域。所述主体部件上形成有贮存尿液的贮液空腔,该贮液空腔通过导尿管与人体膀胱相连通,当二者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人体膀胱内的尿液压力与贮液空腔内的尿液压力一致,当二者处于不同的水平位置时,人体膀胱内的尿液压力与贮液空腔内的尿液压力可根据高度差换算得出,因此采集贮液空腔内的尿液压力变化可直接得出人体膀胱内的尿液压力变化。该尿液引流装置贮液空腔内尿液压力变化可通过压力传递面的形变体现,进而根据压力传递面的形变量决定是否导通排尿,从而实现辅助患者排尿的功能。人工方式控制时,可以根据压力传递面的形变量大小和患者是否有尿意,手动为患者进行排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机械控制和电控可以参考下述实施例得以理解。另外,该结构的尿液引流装置结构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优选地,第一作用区域与第二作用区域相对设置,且二者相扣合时形成连接下管路,消除作用在任一作用区域上的外力都可以形成所述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连通所需要的截面积,当然,作用在第一作用区域与第二作用区域上的外力全部被消除时,贮液空腔与尿液出口的连通更为通畅。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件包括两膜片,一所述膜片上形成有第一压力传递面、第一作用区域,另一所述膜片上形成有第二压力传递面、第二作用区域,两所述膜片扣合并封固,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面和所述第二压力传递面相对设置形成的内部空腔为所述贮液空腔。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面、第二压力传递面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作用区域、第二作用区域由柔性材料制成,当然,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面、第二压力传递面、第一作用区域、第二作用区域可由一种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膀胱仿生单元还包括硬质的包覆壳体,所述包覆壳体扣合后能够包覆所述主体部件上除第一压力传递面、第一作用区域、第二压力传递面、第二作用区域以外的部分,该包覆壳体可以保护上述第一压力传递面、第一作用区域、第二压力传递面、第二作用区域不受外力破坏,还可以使整个膀胱仿生单元位置固定。优选地,所述尿液入口和所述尿液出口分别连接有入尿管路和出尿管路,入尿管路上设有用于连接导尿管的导尿管接头。所述导尿管接头和/或入尿管路上设有用于温度采集和/或尿液采样的可自密封区域,所述用于温度采集的可自密封区域可以被尖锐的温度采集装置穿透,采集装置拔除后可自动密封,尿液不泄露污染医护人员;所述用于尿液采样的可自密封区域同样具有上述自密封功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尿液引流控制装置,包括尿液引流部分,控制部分以及容纳尿液引流部分和控制部分的壳体,所述尿液引流部分为上述的尿液引流装置;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压力传递部件和封闭部件,所述压力传递部件能够与发生形变的第一压力传递面和/或第二压力传递面相接触,并受第一压力传递面和/或第二压力传递面形变产生的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尿液引流装置,包括能够与插入人体的导尿管连接的尿液入口(31)和能够与贮存尿液的贮尿袋(43)连接的尿液出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引流装置还包括膀胱仿生单元(2),膀胱仿生单元(2)包括能够形成贮存尿液的贮液空腔(215)的主体部件(21),所述贮液空腔(215)通过连接管路(216)与所述尿液入口(31)和所述尿液出口(32)连通,主体部件(21)包括能够随所述贮液空腔(215)内尿液压力变化发生形变的第一压力传递面(211)和第二压力传递面(213),连通贮液空腔(215)与尿液出口(32)的连接管路(216)为连接下管路(216a),所述连接下管路(216a)设有可被外力作用的第一作用区域(212)和第二作用区域(214),第一作用区域(212)和第二作用区域(214)相对设置;当第一作用区域(212)和第二作用区域(214)同时受外力作用时,所述贮液空腔(215)与尿液出口(32)之间的连通被阻断;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递面(211)和/或第二压力传递面(213)的形变,可消除施加在所述第一作用区域(212)和/或第二作用区域(214)的外力,当作用于第一作用区域(212)和第二作用区域(214)上的任意一个外力被消除时,所述贮液空腔(215)与尿液出口(32)之间的阻断可被解除,所述贮液空腔(215)与所述尿液出口(32)的连通即可恢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