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39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的空腔内设置预紧弹簧,弹簧置于定位块和尾部顶丝之间,定位块的头部为研磨头,研磨头在壳体外,定位块与腔体具有间隙。(*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用于机械制造、模具制造领域,如热电厂电气柜密封槽的加工、进口大型化工容器密封槽的加工、大型模具密封槽的加工等。
技术介绍
传统钢制容器密封槽、模具密封槽的抛光加工,以砂纸、油石抛光为主,相关文献也多推荐这两种方法,但在“大型密封槽”的加工中它们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平面度差、振痕明显)是致命的。在进口设备制造中,往往由高级技师来加工,废品也在所难免,工期更是一拖再拖,制造成本过高。普通工人对此项任务更是望而生畏。用铸铁棒进行研磨、抛光的技术,现有机械加工手册都提得不多,所以多数从业人员很难掌握该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一般技术工人均能操作,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的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本技术的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的空腔内设置预紧弹簧,弹簧置于定位块和尾部顶丝之间,定位块的头部为研磨头,研磨头在壳体外,定位块与腔体具有间隙。本技术的研磨头和定位块借助于弹簧的弹力上下浮动定位,调整尾部顶丝的松紧度,可以改变研磨、抛光压力的大小。中部预紧弹簧能使研磨头对环形槽始终有足够大的抛光压力,弹簧两端磨平后分别镶在定位块和尾部顶丝内,定位性较好。所述定位块可以呈“T”型,末端为粗端连接弹簧,与腔体的间隙为0.15~0.3mm,前端与腔体出口形成的间隙为0.15~0.3mm。研磨头与工件之间形成严格的垂直定位,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水平摆动,所以研磨后工件整体平面度较高。研磨头采用球墨铸铁制造,研磨面做抛光处理,其上刻有锯齿形凹槽,一般3~4道,凹槽方向与抛光装置旋转方向垂直,凹槽内容纳研磨膏,使研磨效果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降低环形密封槽的粗糙度。研磨头的高度比密封槽的深度高出3~5mm,宽度比密封槽的宽度小0.4~0.6mm为宜。本技术固定在立式车床刀架上使用,利用球墨铸铁有润滑、减振的性能,调整立车旋转线速度至0.5m/s左右,既能避免环形槽产生振痕又会提高环形槽的平面度。本技术的优点操作简单,能为一般技术工人所掌握,加工效率高,实用性强,大大改善了传统抛光法带来的平面度低、振痕明显的缺点。制造成本低,为钢制大型进口设备国产化制造、大型精密模具制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加工手段。适合加工直径大于800mm,槽宽8~20mm的钢制环形密封槽,抛光后平面度可达0.15,粗糙度达0.8。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槽 2研磨头 3定位块 4壳体 5预紧弹簧 6尾部顶丝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说明本技术。壳体4为圆柱体结构,铣扁后固定在立式车床刀架上。壳体4的空腔内设置预紧弹簧5,弹簧两端磨平后镶在位于其两端的定位块3和尾部顶丝6的5毫米槽内,定位块3呈“T”型,粗端与腔体的间隙(A处)为0.15~0.3mm,前端与腔体的出口(B处)形成0.15~0.3mm的间隙。研磨头2为方形,用球墨铸铁制造,研磨面上刻有3~4道凹槽1,方向与车床主体旋转方向(抛光装置的旋转方向)垂直,凹槽内涂研磨膏。研磨头的高度比密封槽的深度高出3~5mm,宽度比密封槽宽小0.4~0.6mm。将研磨头置于要抛光的密封槽内,开动车床操作即可,立车旋转线速度最好在0.5m/s左右,抛光压力通过调整尾部顶丝的松紧度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的空腔内设置预紧弹簧,弹簧置于定位块和尾部顶丝之间,定位块的头部为研磨头,研磨头在壳体外,定位块与腔体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呈“T”型,末端为粗端连接弹簧,与腔体的间隙为0.15~0.3mm,前端与腔体出口形成的间隙为0.15~0.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头的研磨面上刻有锯齿形凹槽,凹槽方向与抛光装置旋转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头的高度比密封槽的深度高出3~5mm,宽度比密封槽的宽度小0.4~0.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头采用球墨铸铁制造。专利摘要钢制环形密封槽的抛光装置,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的空腔内设置预紧弹簧,弹簧置于定位块和尾部顶丝之间,定位块的头部为研磨头,研磨头在壳体外,定位块与腔体具有间隙。研磨头和定位块借助于弹簧的弹力上下浮动定位,调整尾部顶丝的松紧度,可以改变研磨、抛光压力的大小。研磨头采用球墨铸铁制造,其上刻有锯齿形凹槽,一般3~4道,凹槽方向与抛光装置旋转方向垂直,凹槽内涂研磨膏。本技术固定在立式车床刀架上使用,操作简单,能为一般技术工人所掌握,加工效率高,实用性强,大大改善了传统抛光法带来的平面度低、振痕明显的缺点。制造成本低,为钢制大型进口设备国产化制造、大型精密模具制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加工手段。文档编号B24B41/00GK2654281SQ20032010676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于同浩, 卢东军, 姜兆辉, 崔流芳 申请人: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同浩卢东军姜兆辉崔流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