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刚专利>正文

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005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克服了现有的墨水盒只能利用一次并且容量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墨水盒本体(1),与墨水盒本体(1)连接的并防止其漏墨的自控装置(6),其中该墨水盒本体(1)上分别设有喷嘴机构(2)和进气孔(5),进气孔(5)与自控装置(6)相通。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海绵吸收墨水,注入的墨水量更多,使用的时间也更长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水盒,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墨盒,在打印机工作中墨盒通过内部的喷嘴机构供墨,因此打印出来的字迹全是来自于墨盒中存储的墨水。然而现有的墨水盒虽然外部体积较大,但实际上墨水盒中的墨水容量非常少,因为现有的墨水盒在喷嘴机构上设置了一个装墨框,该装墨框内设有海绵吸住墨水,这样保证在喷墨打印机不工作时墨水不会通过喷嘴机构渗漏出来。但由于装墨框的体积设置的很小,因此密封的墨水过少,很快就用完了 ;同时由于普通用户难以在打开墨水盒再次重新密封墨水盒,因此墨水盒不仅为一次性墨水盒,同时很快就将海绵吸收的墨水用完了,浪费财力又浪费盒子,而且随意丢弃很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墨水盒,墨水容量大且可重复加入墨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包括墨水盒本体,与墨水盒本体连接的并防止其漏墨的自控装置,其中该墨水盒本体上分别设有喷嘴机构和进气孔,该进气孔与自控装置相通。为了实现自控装置的功能,所述自控装置设置在墨水盒本体内,且该自控装置包括依次连通并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由竖向设置且下端相互连通的气道和水封道组成;每一个墨水通道的气道的上端与另一个墨水通道的水封道的上端连通,且位于自控装置一个侧边的墨水通道的气道与进气孔相通,位于自控装置另一侧边的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上端与墨水盒本体内部连通。为了分别实现气道和水封道的功能,所述水封道的截面积至少是气道截面积的3倍。为了完全排气和清洁的功能,所述墨水盒本体上还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上设有可拆卸式盖子。为了防止堵塞喷嘴机构,所述喷嘴机构内还设有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去掉了装墨框,也同时去掉了装墨框内的海绵,而本身除了进气孔外采取全封闭,排气孔在墨水盒内装有墨水时用盖子紧闭,通过自控装置即可同时保证既能够喷出墨水进行打印,又不会发生渗漏墨水的现象,由于通过气道加入墨水或使用墨水盒时由于大气压原理气道缓缓地渗入空气,并利用墨水本身对通道进行水封,在空气未完全突破所有墨水通道时都不会导致墨水盒中的墨水渗漏,本技术中的墨水盒安全有效,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3)本技术去掉了装墨框,也同时去掉了装墨框内的海绵,无需海绵吸收墨水,而本身除了进气孔外采取全封闭,排气孔在墨水盒内装有墨水时用盖子紧闭,这样便可以通过自控装置防止大气压而导致墨水渗漏。(4)本技术在墨水盒本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排气孔,在通过进气孔加入墨水时,墨水将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墨水盒本体,使墨水盒本体内部空间无残存气泡,这样可防止在喷墨时由于残留的气泡导致自控装置失效,这样,墨水盒便能够重复使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墨水盒只能使用一次的缺陷,节约财力物力的同时符合环保理念。(5)由于本技术在喷嘴机构上还设有滤网,因此排气孔还可以加入少量热水,使凝固成块状的并贴在滤网上的墨水残渣化成液体,既防止堵塞滤网,又对墨水进行了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延长了墨水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墨水注满时墨水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墨水使用了部分后墨水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I—墨水盒本体,2—喷嘴机构,3—滤网,4一排气孔,5一进气孔,6 —自控装置,7—墨水通道,8—气道,9 一水封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包括墨水盒本体I,该墨水盒本体I左下端设置有一个喷嘴机构2,该喷嘴机构2的上方设有滤网,墨水通过滤网3进入喷嘴机构从而喷墨。同时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墨水盒本体内的自控装置6,设置在墨水盒本体上表面的排气孔4和进气孔5,其中进气孔与自控装置连通,排气孔上设置有可拆卸式盖子,在墨水盒工作时盖子拧紧排气孔。如图1所示,该自控装置类似于折叠成至少一个S形状的一根长管,该自控装置由气道和水封道组成,如图3所示,一条气道8和一条水封道9组成一个墨水通道7,本实施例中的墨水通道优选6个,紧贴在一起,从右往左依次是气道一水封道一气道一水封道一气道一水封道一气道一水封道一气道一水封道一气道一水封道,组成第一墨水通道、第二墨水通道、第三墨水通道、第四墨水通道、第五墨水通道和第六墨水通道。其中第一墨水通道最右的气道上端与进气孔相通,每一个墨水通道的气道下端与属于同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下端相通。第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上端与第二墨水通道气道的上端相通,第二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上端与第三墨水通道的气道上端相通,第三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上端与第四墨水通道的气道上端相通,并依此类推第六通道的水封道上端与墨水盒本体内的空间相通。水封道与气道相比,横截面积至少为气道的3倍,而气道的半径为2mm左右,为防止气道过小而产生毛细现象。其中排气孔在墨水盒使用中时通过盖子或塞子拧紧,防止漏气漏墨现象的发生。其中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效果,特提供本技术的实现方法如下:在墨水盒本体内未装入墨水时,首先,往进气孔上塞一根管子,并同时打开排气孔,可用注射器往管子注入墨水,此时墨水首先进入第一墨水通道的气道,然后呈S形缓缓进入第六墨水通道的水封道,并最后进入墨水盒本体内的其他空间,最后直至注满整个墨水盒本体内,如图4所示,此时墨水盒本体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孔已完全排出。在将墨水注满整个墨水盒本体内后,将排气孔塞紧,避免内部墨水与外部空气相接触从而影响自控装置的功能。在进行喷墨打印时,由于进气孔外大气压的原理,在墨水使用了部分后,第一墨水通道的气道内的墨水下降到同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然而再继续使用墨水后从第一墨水通道的气道内进入的空气化成气泡在从第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下端上升到该水封道的上端,使水封道内的墨水液面下降,但同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原因,该水封道的墨水不会流到同一墨水通道的气道中去。在第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内墨水液面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如图5所示,若继续使用墨水,由于外界大气压力作用,第一墨水通道的水封道内液面不再上升,而从该水封道底部冒出的气泡将使第二墨水通道的气道液面下降,并重复第一墨水通道水封道的过程。因此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要进入墨水盒本体内的空间,必须要突破压力自控装置的6个水封道,由于水封道的阻力存在,就有效防止了墨水盒喷嘴的漏墨现象。在空气突破了 6个水封道后需要重新加墨时,新加入的墨水便推动6个墨水通道的水封道和气道内的气体进入墨水盒本体内,并通过排气孔将空气排出,这样便能再重新注满墨水了。因此本技术的墨水盒可以反复利用,多次注入,并且由于墨水盒本体空间内去掉了装墨框,因此每一次注入的墨水更多,使用时间更久,环保又节约。本实施例为较好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成本和墨水盒本体空间大小来具体确定通道的个数。另外,在多次使用后,由于墨水沉淀,在滤网上残留了部分墨水残潘,容易堵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水盒本体(1),与墨水盒本体(1)连接的并防止其漏墨的自控装置(6),其中该墨水盒本体(1)上分别设有喷嘴机构(2)和进气孔(5),该进气孔(5)与自控装置(6)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水盒本体(I),与墨水盒本体(I)连接的并防止其漏墨的自控装置(6),其中该墨水盒本体(I)上分别设有喷嘴机构(2)和进气孔(5),该进气孔(5)与自控装置(6)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且可重复利用的墨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装置(6 )设置在墨水盒本体(I)内,且该自控装置(6 )包括依次连通并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墨水通道(7),该墨水通道(7)由竖向设置且下端相互连通的气道(8)和水封道(9)组成;每一个墨水通道(7)的气道(8)的上端与另一个墨水通道(7)的水封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刚姜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姜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