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792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震球拍,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拍框、中管以及拍柄,该拍框具有内框面、外框面以及连接内框面与外框面的框架正周面。该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形成一外减震肋,对应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一内减震肋。其中,该外减震肋与内减震肋的长度总和等于或大于所述拍框的周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球拍具有较佳的避震性能,同时还具有较佳的外形美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减震球拍
技术介绍
羽毛球、网球运动因简单易学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已经被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接受,将其作为休闲爱好的运动之一,而进行羽毛球或网球运动时必备的器材就是球拍。随着羽毛球和网球运动的普及,使用者对球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球拍的质量好坏与价格主要由球拍材质、外形风阻、避震性能和拍柄握感等因素决定,其中,球拍的外形风阻是业内的研究热点。传统的羽毛球拍或网球拍的拍框一般由若干弧线组成的封闭弧形框面,框面为连续式设计,整个边框的宽度和厚度基本都相同,击球时,拍框所受的振力将会直接传递至柄部,运动者的手部即会感受到振力,容易产生肌肉疲劳,而且此种设计也会导致击球时产生的振幅较大,除了会产生击球不稳外,而且击球的力量也无法完全发挥,反拍时的力量会更弱,造成使用上的缺憾。为了增加吸震效果,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手段是在球拍的拍柄或拍框处设置有诸如塑料类的吸震元件,但也有强度不佳、吸震能力有限等缺点,而且吸震元件也无法真正的完全固定,也对拍框穿线孔的设计带来了不便。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有效减少挥拍时产生震力并增加击球力量的球拍,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球拍,以解决减少挥拍时产生的震力并增加球拍击球力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球拍,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拍框、中管以及拍柄,该拍框具有内框面、外框面以及连接内框面与外框面的框架正周面;其特征在于,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外减震肋,对应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内减震肋;外减震肋与内减震肋的长度总和等于或大于所述拍框的周长。优选地,所述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外减震肋,对应地,所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内减震肋。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5点和7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4点和8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4点和8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5点和7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6点、4点和8点至6点、2点和10点至6点之间时,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12点、4点和8点至12点、2点和10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2点和10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2点和10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4点和8点至12点之间。进一步地,沿相交汇合方向,所述外减震肋和内减震肋的两个平滑斜面逐渐变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球拍,达到了如下效果:I)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球拍,通过外减震肋和内减震肋的相互配合,在击球时可有效地导流,同时在挥拍过程中也可有效改变震力的传导方向,增加了避震效果,使得在挥拍时更加平顺自然,并增加击球的力度。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球拍,框架结构具有曲线柔和的美感,外观简单美观,也从根本上提升了整支球拍的质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震球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震球拍的拍框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震球拍的侧视图;图3-1是图2所述的减震球拍的拍框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2是图2所述的减震球拍的拍框局部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二 ;图3-3是图2所述的减震球拍的拍框局部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三;图4是图2的1-1剖面图;图5是图2的2-2剖面图;图6是图2的3-3剖面图;图7是图2的4-4剖面图;图8是图2的5-5剖面图;图9是图2的6-6剖面图;图10是图2的7-7剖面图;图11是图2的8-8剖面图;图12是图2的9-9剖面图;图13是图2的10-10剖面图;图14是图2的11-11剖面图;图15是图2的12-12剖面图;图16是图2的13-13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基本上”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图2-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球拍100,包括拍柄1、拍框3以及连接于拍柄I与拍框3之间的中管2。该中管2呈直杆状,截面呈圆形。该拍框3具有内框面31、外框面32以及连接内框面31和外框面32的框架正周面,拍框的上部外框面上设有内凹的弧形凹槽320,并设有相应的网线穿线孔。将所述拍框3大致看成一个时钟,以所述拍框3与中管2的连接处为6点钟方向,则拍框最顶端为12点钟方向,以此类推,整个拍框的每一处均对应一个时钟点,如图2所示,A2为2点、A3为3点、A4为4点、A6为6点、A8为8点、A9为9点、AlO为10点、A12为12点。图3-1、图3-2和图3-3中所示的部分拍框,大致位于2点至4点之间。该框架正周面,也就是从拍框3正面的最高点所处的面,其上部向内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形成一内减震肋301,对应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向外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一外减震肋302。并且,沿相交汇合方向,所述外减震肋302与内减震肋301两边的平滑斜面303均逐渐变细。在本实施例中,因内减震肋301和外减震肋302的设置,使得上述框架的正周面基本上缩变为上述平滑斜面303在所述拍框3正面的端部。当然,作为可替代的优选方案,上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也可设计为向内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形成一内减震肋301,对应地,则框架正周面的上部向外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形成一外减震肋30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减震肋302分布于所述拍框3的2点和10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地,内减震肋301分布于所述拍框3的4点和8点至12点之间。这样,外减震肋301与内减震肋302因为在2点至4点以及8点至10点之间有部分重合,则所述外减震肋301与内减震肋302的长度总和将大于所述拍框3的周长。事实上,该减震肋在拍框3中可分布的位置有多种情况,不限于上述所列的这一种情况。如当该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球拍,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拍框、中管以及拍柄,该拍框具有内框面、外框面以及连接内框面与外框面的框架正周面;其特征在于,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外减震肋,对应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内减震肋;外减震肋与内减震肋的长度总和等于或大于所述拍框的周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球拍,包括由上至下连接的拍框、中管以及拍柄,该拍框具有内框面、外框面以及连接内框面与外框面的框架正周面;其特征在于,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外减震肋,对应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内减震肋;外减震肋与内减震肋的长度总和等于或大于所述拍框的周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正周面的上部或下部向外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外减震肋,对应地,所述框架正周面的下部或上部向内框面以连续平滑斜面过渡,并形成内减震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5点和7点至12点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震肋或内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3点和9点至6点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内减震肋或外减震肋分布于所述拍框的4点和8点至12点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