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昇专利>正文

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777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该中管具有用于连接头框的上端部、用于连接握把的下端部,一贯通孔由该上端部贯穿至下端部,该中管的内壁面向贯通孔内部增厚设置有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与中管一体成型,成型后所对应的中管位置得到补强,使中管的强度加大,并且改变中管的重心,使得中管的可弯曲变形点在可落在中管的任意位置,球拍的击球力度和强度均随之而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羽毛球拍由握把、中管和拍框组合构成,其中该中管采用碳纤复合材料制成,现在技术中的中管其管体一般为圆形,且内壁壁厚均匀,由于每个人的击球力度不一样,使得传统羽毛球拍中管的结构在管壁的强度和厚度之间很难获取一个最佳值。现有技术1:申请号为201020635243.X的专利公开一种改进型羽毛球拍中管,其中管包括有中空主体,该中管主体为碳纤材料,该中空主体靠近拍框的管体的内径沿拍框的管体的内径沿拍框方向逐渐减小,使得中空主体的重心向拍框或握把靠近,以改变中管的硬度。现有技术2:申请号为201420063257.7的专利公开一种羽毛球拍,其中管具有多条向外凸伸且沿该中管的轴向延伸的肋条,制造者可以通过调整这些肋条与头框所在平面的排列位置变化,实现调整中管硬度的目的。现有技术3:申请号为99244303.2的专利公开一种羽毛球拍,其在中管的一端套设有套管,该球拍可加强头框的刚性与承受力,以改变羽毛球拍弹性挠曲点的位置。以上多份专利的共同点在于均可以改变中管的强度,然而各有各的缺点:现有技术1中,由于中管本身尺寸较小,内径中空孔尺寸更小,通过逐渐减小内径的方式改变重心,重心移动范围可调节度较小。现有技术2破坏了中管最传统的中管的外形,使之从圆形变为异形,外观的变化会在一度程度上影响销售。现有技术3上由于多了一个安装套管的步骤,为了安装套管,还需要成型出用于安装套管的槽位,使组装和生产工艺变得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可任意地调节中管的重心,不影响中管的外观,且生产成型更为容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该中管具有用于连接头框的上端部、用于连接握把的下端部,一贯通孔由该上端部贯穿至下端部,该中管的内壁面向贯通孔内部增厚设置有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套管形状,并且该增强结构与中管一体成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设有增强结构后所对应的中管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中管厚度,二者之间形成断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断差为直角断差或者是斜坡式过渡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强结构位于中管的上端部、下端部、或者是位于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任何位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管为圆形管,对应之增强结构是圆形套管形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管及增强结构是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克维拉纤维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在中管的中空贯通孔中设置了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与中管管壁一体成型,成型后所对应的中管位置得到补强,使中管的强度加大,并且改变中管的重心,使得中管的可弯曲变形点在可落在中管的任意位置,球拍的击球力度和强度均随之而变。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羽毛球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中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中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中管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中管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的中管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第五实施例的中管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第六实施例的中管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中管11、上端部12、下端部13、贯通孔14、增强结构15、直角断差16、斜坡式过渡结构20、头框30、握把。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该中管10具有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该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分别位于中管10的相反两端。其中,上端部11用于连接头框20,下端部12用于连接握把30。如图2所示,所述中管10是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克维拉纤维材料制成,该中管10的外形为圆管,中心为中空结构,一贯通孔13由中管10的上端部11贯穿至下端部12。本实施例中,该上端部11向贯通孔13内部增厚设置有增强结构14,该增强结构14是圆形套管,其与中管10为一体成型连接。成型后,该中管10上端部11的内径大于中管10其它部分的内径,而中管10的外径整体无变化。如图3所示,由于增强结构14设置后使中管10的管壁增厚很多,其它部位的管壁相对较薄,从而增强结构14所对应位置与其它部位的贯通孔1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直角断差15,在大力击打球拍后,可能易于在直角断差15位置断裂,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了斜坡式过渡结构16,使击打产生的力量顺利从增强结构14均匀地传导至中管10的其它部分,从而中管10整体受力均匀,不易于断裂。本实施例中,该增强结构14的厚度依据需要而改变,厚度越厚,则强度越大,所在设置位置对应的中管10钢性越强,可变形度越差。相反,厚度越薄,则可变形度越强。以及,该增强结构14的长度也可以依据需要而改变,例如,可以设置2cm长,4cm长或更长。由于增强结构14设置后,其所对应位置的中管10基本上不可变形或变形幅度很小,若增强结构14设置得越长,不可变形(或变形幅度很小)的中管10段越长,使得中管10可弯曲变形点下移幅度越大。如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中管10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增强结构14设置在中管10的下端部12,增强结构14的设计不仅使中管10的强度加大,并且使得中管10的可弯曲变形点在传统位置向上移动。图5、图6、图7分别显示了本技术第三、第四、第五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增强结构14除了可以设置在中管10的上端部11、下端部12,还可以按需要设置在中管10的其它任意位置,不同位置的设置可以使中管10性能有不同变化。此外,如图8所示,增强结构不限于以上实施例的圆形套管形状,还可以是实心柱状,直接封闭中管的中空结构。以及,该增强结构还可以有局部露出中管的首端或尾端,其余部分落在中管上与中管的纤维层叠合。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由于在中管10的中空贯通孔13中设置了增强结构14,该增强结构14与中管10管壁一体成型,成型后所对应的中管10位置得到补强,使中管10的强度加大,并且改变中管的重心,使得中管10的可弯曲变形点在可落在中管的任意位置,球拍的击球力度和强度均随之而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该中管具有用于连接头框的上端部、用于连接握把的下端部,一贯通孔由该上端部贯穿至下端部,其特征在于:该中管的内壁面向贯通孔内部增厚设置有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套管形状,并且该增强结构与中管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该中管具有用于连接头框的上端部、用于连接握把的下端部,一贯通孔由该上端部贯穿至下端部,其特征在于:该中管的内壁面向贯通孔内部增厚设置有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为套管形状,并且该增强结构与中管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增强结构后所对应的中管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中管厚度,二者之间形成断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拍中管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昇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