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光学专利>正文

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6736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架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使得支架置入成功率低的问题,包括:用于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通过的第一管;用于内镜通过的第二管,其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第一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第一管的长度比第二管的长度长。上述支架输送装置可以在内镜的直视下,准确地释放置入支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支架的置入成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支架输送装置因其直径较粗,不能通过内镜的活检孔道,这样就不能在内镜的直视下将支架定位、并准确顺利地送达病变所在位置,尤其是置入幽门支架时,即使是置入导丝,导丝也容易在胃里打襻,导致支架置入失败。由此可见,现有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使得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架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支架输送装置由于结构上的缺陷,使得支架置入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通过的第一管;用于内镜通过的第二管,其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第一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第一管的长度比第二管的长度长。其中,优选地,第一管的一个端面为向第一管的另一端的方向倾斜的斜端面,斜端面与第二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预设角度。其中,优选地,第一管的管外表面与第二管的管外表面的、位于第一管的斜端面上的连接处和第二管的一个端面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斜端面的圆周边缘为弧形面。其中,优选地,第一管包括:与第二管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接触连接的、且与第二管的长度相等的第一段管;与第一段管活动连接的第二段管。其中,优选地,第二段管的与第一段管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出环;第一段管的与第二段管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突出环相配合的环形凹槽。其中,优选地,第二管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活动连接在第一段管的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其中,优选地,第二管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物;第一段管的沿长度方向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凸出物相配合的凹槽。其中,优选地,第一管的长度取值范围为850毫米至1000毫米;第一管的直径取值范围为5毫米至7毫米、且内径不小于5毫米。其中,优选地,第二管的长度取值范围为400毫米至450毫米;第二管的直径取值范围为10毫米至12毫米、且内径不小于10毫米。其中,优选地,第一管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刻度标记。第一管和第二管为透明塑料制管。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工作时,手术前首先将内镜通过第二管的管道进入进行检查。当到达病变部位时,内镜越过病变部位,固定内镜不动。在内镜的导引下,缓缓地将该支架输送装置的连接有第二管的一端送到内镜的前端。这样,在内镜的直视下,将一根导丝沿第一管的管道进入病变远端,然后,缓缓地退内镜,使内镜视野清楚地暴露病变所在,再将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沿第一管内的导丝缓缓推入,这时,在内镜的直视下,可以观察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的准确位置,待位置合适后,操作支架置入器来释放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仅需一次进镜,免去了病人二次进镜的痛苦,可以在内镜的直视下释放支架,提高了支架的置入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支架输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支架输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支架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拆开后连接处的第二段管的端面放大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2中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拆开后连接处的第一段管的端面放大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2中第一段管和第二管拆开后连接处带有凹槽的第一管示意图;图7为图2中第一段管和第二管拆开后连接处的第二管带有凸出物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管;2、第二管;3、第一段管;4、第二段管;5、凸出环;6、环形凹槽;7、凸出物;8、凹槽;9、斜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通过的第一管I ;用于内镜通过的第二管2,其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第一管I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第一管I的长度比第二管2的长度长。使用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工作时,手术前首先将内镜通过第二管2的管道进入进行检查。当到达病变部位时,内镜越过病变部位,固定内镜不动。在内镜的导引下,缓缓地将该支架输送装置的第一管I连接有第二管2的一端送到内镜的前端。这样,在内镜的直视下,将一根导丝沿第一管I的管道进入病变远端,然后,缓缓地退内镜,使内镜视野清楚地暴露病变所在,再将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沿第一管I内的导丝缓缓推入,这时,在内镜的直视下,可以观察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的准确位置,待位置合适后,操作支架置入器来释放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仅需一次进镜,免去了病人二次进镜的痛苦,可以在内镜的直视下释放支架,提高了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另外,第二管2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第一管I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即将第一管I和第二管2平行后,管外表面接触连接,这样为较好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活动连接、可以是将两个管的外表面粘贴连接,也可以是生产时一体式设计,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中,由于第一管I的长度过长,只是示意的画出一部分,其它部分省略未画出。另外,上述提到的支架置入器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款安放有支架的器件,只要保证能将支架顺利置入病变位置即可。其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支架输送装置中的第一管I的一个端面为向第一管I的另一端的方向倾斜的斜端面9,斜端面9与第二管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预设角度,即将第一管I的一端切一个斜截面出来作为斜端面9,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该支架输送装置的第一管I连接有第二管的一端进入病人体内时,保护咽喉不被刮伤,减轻病人的疼痛,安全、可靠。其中,优选地,第一管I的管外表面与第二管2的管外表面的、位于第一管I的斜端面9上的连接处和第二管2的一个端面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即上述连接处和第二管2的一个端面是对齐的。这样的设计,便于手术操作,美观。斜端面9的圆周边缘为弧形面,即对斜端面9的圆周边缘做圆角处理,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该支架输送装置的第一管I连接有第二管2的一端进入时,保护咽喉不被划伤,安全、可靠。其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管I包括:与第二管2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接触连接的、且与第二管2的长度相等的第一段管3 ;与第一段管3活动连接的第二段管4。这样的设计,第二段管4既可以与内镜结合使用,又可以将第二段管4拆卸下来单独使用,灵活、方便。另外,图2和图3中,由于第一管I的长度过长,只是示意的画出一部分,其它部分省略未画出。其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段管4的与第一段管3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出环5 ;如图5所示,第一段管3的与第二段管4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突出环5相配合的环形凹槽6。这样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通过的第一管;用于内镜通过的第二管,其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管的长度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安装有支架的支架置入器通过的第一管; 用于内镜通过的第二管,其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的管外表面上; 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管的长度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一个端面为向第一管的另一端的方向倾斜的斜端面,所述斜端面与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预设角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管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外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斜端面上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管的一个端面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所述斜端面的圆周边缘为弧形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包括: 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上接触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二管的长度相等的第一段管; 与所述第一段管活动连接的第二段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段管的与所述第一段管接触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光学
申请(专利权)人:范光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