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167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8 00:5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以及电极结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应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电极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形成一水平电场以驱动液晶层。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子电极,且各子电极包括第一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图案以及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图案沿垂直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第一导电图案互相堆栈设置。于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一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利用凸起形状的子电极加强子电极间所形成的水平电场效果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不断的提升,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平面电视、笔记型计算机、手机与各类型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上。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是利用液晶分子具有光学异相性(optical anisotropic)的特性,施加电场以驱使液晶分子旋转至不同的排列状态,并搭配偏光片而呈现出亮态与暗态的效果。一般液晶分子的应答时间(responsetime)需10毫秒以上,故对于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更新频率上产生了限制。为了解决液晶分子的应答时间过慢的问题,目前相关产业发展出使用蓝相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蓝相为介于等向状态与胆固醇(cholesteric)相之间的液晶状态,而为一不稳定的晶格状态。并且,蓝相液晶具有三维晶格特性,却保有流体的本性,因此,其晶格常数易于变更,使得蓝相液晶具有快速的应答时间。以正型蓝相液晶来说,当未施加电场时可维持在光学等方向性(optically isotropic)的状态,在搭配对应的偏光片的状况下则可呈现一常黑(normally black)的显示效果。相对地,当对正型蓝相液晶施加一水平电场时,则可改变其双折射率(Λη)而呈现亮态的显示效果。然而,在目前一般的电极架构下,蓝相液晶的驱动饱和电压较高(约35伏特),故造成许多因操作电压要求较高而衍生出的问题待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利用于两导电图案间夹设绝缘层的方式形成凸起形状的子电极,以提升各子电极之间所形成的水平电场对于液晶层的驱动效果,借以达到降低操作电压的目的。其中,至少部分的该多个子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的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个子电极之间形成该水平电场。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一绝缘层之间,且该第一导电图案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该第二导电图案。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外。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之外。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上。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外。其中,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三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之上,且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该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该第三导电图案的面积。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电性连接。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电性分离。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被施加一相同的驱动电压。其中,该驱动电压包括一正极性驱动电压、一负极性驱动电压或一共通电压。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分别被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其中,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微米。其中,各该子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微米。其中,该液晶层于未施加电场时具有光学等向性。其中,该液晶层包括蓝相液晶或向列相液晶。其中,该多个子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的该多个子电极之间形成该水平电场。其中,至少部分的该多个子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至少部分的该多个子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用以与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之间形成该水平电场。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绝缘层之间,且该第一导电图案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该第二导电图案。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之外。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上。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外。其中,该第二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三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之上,且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该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该第三导电图案的面积。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以及电极结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应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电极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形成一水平电场以驱动液晶层。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子电极,且各子电极包括第一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图案以及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图案沿垂直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第一导电图案互相堆栈设置。于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一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之间。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7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与一对照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压-穿透率关系曲线的比较示意图。图8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0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液晶显示面板121 第一基板121A 内表面121B外表面122 第二基板122A内表面122B外表面130 液晶层140 电极结构141 子电极151 第一导电图案152 第二导电图案160 第一绝缘层 200 液晶显示面板240 电极结构241 子电极270 第二绝缘层 280 连接线300 液晶显示面板340 电极结构341 子电极370 第二绝缘层400 液晶显示面板440 电极结构441 子电极453 第三导电图案500 液晶显示面板540 电极结构600 液晶显示面板640 电极结构700 液晶显示面板740 电极结构800 液晶显示面板840 电极结构LO 曲线L2 曲线L3 曲线L4 曲线X 水平方向 Y 垂直投影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熟习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对应设置;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一电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用以形成一水平电场以驱动该液晶层,其中该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子电极,且各该子电极包括:一第一导电图案;一第二导电图案,沿一垂直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第一导电图案互相堆栈设置,其中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该第一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以及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4 TW 101147547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对应设置;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电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用以形成一水平电场以驱动该液晶层,其中该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子电极,且各该子电极包括: 一第一导电图案; 一第二导电图案,沿一垂直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第一导电图案互相堆栈设置,其中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该第一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以及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该多个子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的该第一基板上的该多个子电极之间形成该水平电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 与该第一绝缘层之间,且该第一导电图案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该第二导电图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第一导电图案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之外。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二绝缘层于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之外。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上的各该子电极更包括一第三导电图案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之上,且于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该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大于该第三导电图案的面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电性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子电极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铭林思妤曾德仁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