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卷拉矫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976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卷拉矫机组,包括有拉矫机和圆盘剪,所述拉矫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所述拉矫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和圆盘剪之间设置有纠偏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备简化、布置紧促、响应迅速、纠偏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将拉矫机出口处的S形辊组设置成上下两层,能够使过钢线降低到合适的高度,缩短了整个机组的长度,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立式双辊纠偏辊,舍去了转向辊的设置,同时还缩短了纠偏辊的进带长度和圆盘剪的进带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冷轧板带生产中的拉矫机,尤其涉及一种重卷拉矫机组
技术介绍
在冷轧板带车间的生产工艺中,通常是采用拉矫机来改善带材的板形,也就是利用高精度圆盘剪切除带材边部的缺陷部分。现有的设备是在拉矫机的出入口处对称布置四组S形张力辊,如果拉矫后的带材未经检验而直接进入圆盘剪,通常要在圆盘剪入口处设置纠偏设备,而纠偏设备的选型与布置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设置转向辊和纠偏辊(单辊式或双辊式);第二种方式,拉大机组长度后设置双辊夹送式纠偏辊或三辊式纠偏辊。而这两种方式均具有不足之处:第一种布置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机组上需要多设置一个转向辊使带材向地坑内或支撑平台上完成转向,然后进入纠偏棍;2.为满足纠偏辊的入带长度,还必须要加大地坑的深度或提高平台的高度,因而增加了投资额;3.较深的地坑或较高的平台不利于设备的巡检与维护;4.不能保证带材处于最佳的纠偏进带和纠偏出带的角度。第二种布置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延长了整个机组的长度,扩大了占地面积,增加了投资额;2.不能应用在机组总长度受限制的情况下;3.不能应用在带材较宽、较薄或机组速度较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简化、布置紧促、纠偏效果好的重卷拉矫机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卷拉矫机组,包括有拉矫机和圆盘剪,所述拉矫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所述拉矫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和圆盘剪之间设置有纠偏棍。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出口张力辊构成一个S形辊组。进一步地,所述S形辊组为一组,且为竖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S形辊组为两组,两组所述S形辊组呈上下两层设置,每一组所述S形辊组为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纠偏辊为两个,两个所述纠偏辊以水平线为轴对称设置,构成立式双辊纠偏辊。本技术具有设备简化、布置紧促、响应迅速、纠偏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将拉矫机出口处的S形辊分成上下两层布置,能够使过钢线降低到合适的高度,缩短了整个机组的长度,本技术还采用了立式双辊纠偏辊,舍去了转向辊的设置,同时还缩短了纠偏辊的进带长度和圆盘剪的进带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重卷拉矫机组一实施例的结构布置图。图中,1.入口张力辊组,2.拉矫机,3.出口张力辊,31.第一 S形辊组,32.第二 S形棍组,4.纠偏棍,41.第一纠偏棍,42.第二纠偏棍,5.圆盘剪,L1.纠偏棍的进带长度,L2.圆盘剪的进带长度,L3.地坑深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重卷拉矫机组的一实施例,包括有拉矫机2和圆盘剪5,所述拉矫机2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I,拉矫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3,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3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3和圆盘剪5之间设置有纠偏辊4。本技术是通过拉矫机2来改善带材的板形,通过纠偏辊4来完成带材运行时的纠偏工作,然后利用高精度圆盘剪5来切除带材边部的缺陷部分。现有的拉矫机组的选型和布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有地坑,通过转向辊的转向将带材输送给纠偏辊,但此种方法需要多设置一个转向辊而且为了满足纠偏辊进带长度的要求,需要加大地坑的深度或提高平台的高度,不仅增加了投资额,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检修工作。另一种是不设置地坑,而是延长机组的长度,但是此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浪费资源,而且不能应用在带材过宽、过薄和机组速度过高的场合。本技术,每两个所述出口张力辊构成一个S形辊组,且呈上下两层设置,这样能够让机组的一部分设备在地坑内运行,缩短了整个机组的长度,减少资源的投入,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S形辊组为竖向设置在基坑内,这样不仅完成了对带材的张力工作,而且同时对带材完成了转向工作。为了对带材的张力工作完成的更充分,一般需要在拉矫机2的出口处设置两个S形辊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拉矫机2的出口处设置两个S形辊组分别为第一 S形辊组31和第二 S形辊组32,两个所述S形辊组呈上下两层设置且每一组S形辊组均呈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二 S形辊组32沿水平面翻转布置在地坑内,因此所需地坑深度L3不需太大,同时将过钢线降低到合适高度,不仅对带材完成了转向,还对带材充分施加了张力,并且第一 S形辊组31与第二 S形辊组32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做相应改变,来调正整个拉矫机组的长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纠偏棍4分别为第一纠偏棍41和第二纠偏辊42,两个所述纠偏辊4以水平线为轴对称设置,并构成立式双辊纠偏辊,所述第一纠偏辊41通过带材与第二形S辊组32连接,利用第二 S形辊组32的外形到第一纠偏辊41的距离作为纠偏辊的进带长度LI,缩短了拉矫机组的布置长度。所述第二纠偏辊42将过钢线提高到圆盘剪5所需的进料高度,同时也缩短了圆盘剪的进带长度L2,所述立式双辊纠偏辊不仅完成了带材的纠偏工作,而且还实现了带材的转向,使得整个机组设备简化、布局紧凑,节约了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卷拉矫机组,包括有拉矫机和圆盘剪,所述拉矫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矫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和圆盘剪之间设置有纠偏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卷拉矫机组,包括有拉矫机和圆盘剪,所述拉矫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矫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和圆盘剪之间设置有纠偏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卷拉矫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出口张力辊构成一个S形辊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少东许彦波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