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工业窑炉余热的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251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22
一种利用工业窑炉余热的取暖装置,包括有窑炉和保温水箱;加热水箱的上方设有一蒸汽包,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的输入端相通,暖气片的输出端通过冷凝水管与补水管、保温箱相连通,蒸汽包内的水汽化成蒸汽,蒸汽进入暖气片给室内供暖,具有成本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工业窑炉的烟气余热的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窑炉所产生的烟气带有大量的热能,但目前这部分余热大都未被充分加以利用,而是随着烟气通过烟道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造成了能源极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水和电力,因此又需利用锅炉等专业的热水设备生产热水和电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这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工业窑炉余热发电装置,具有成本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工业窑炉余热的取暖装置,包括窑炉、加热水箱和保温水箱,在炉体的项部设有加热水箱,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的输入端相通,暖气片的输出端通过冷凝水管与补水管、保温箱相连通,蒸汽包内的水汽化成蒸汽,冷凝水管通过补水管与保温箱相连通。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加热水箱的上方设有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的输入端相通,从而充分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取暖,具有节约成本、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锅炉热水设备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温水箱1,排气管2,出水管3,补水管4,下循环管5, 热风管6,炉体7,盘管8,水泵9,上循环管10,水温表11,排污管12,加热水箱13,暖气片14,蒸汽管15,蒸汽包16,冷凝水管1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蛇形盘管8安装在窑炉炉体7内的烟道入口处,若干根与盘管8垂直的窑炉热风管6排列在盘管8的管路之间;盘管8的两端穿出炉体7,其中一端通过法兰盘与安装在保温水箱I下方的下循环管5连通、另_端通过另一个法兰盘与安装在保温水箱I上方的上循环管I O连通。保温水箱I通过支架安装在高于炉体7的位置,在保温水箱I另一侧的上方安装有出水管3、下方安装有补水管4。为了保证系统内的水能够充分循环、避免盘管8爆裂或被烧穿,在上循环管10上还设有水泵9。为了降低保温水箱I内的压力,在保温水箱I的顶部还可设置一根排气管2;为了使用方便,在保温水箱I上靠近上循环管10的位置设有水温表11 ;为了清洗和排污方便,在保温水箱I的底部还设有排污管12。为了更加充分利用高温烟气中的余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炉体7的顶部加装一个加热水箱13;加热水箱13的下方安装有另外一根与保温水箱I下方连通的下循环管5、上方安装有另一根与保温水箱I上方连通的上循环管10,上循环管I O上设有另一个水泵9。同理,在加热水箱13的底部也设有排污管12 ;在炉体7的项部设有加热水箱13,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的输入端相通,暖气片的输出端通过冷凝水管与补水管、保温箱相连通,蒸汽包内的水汽化成蒸汽,冷凝水管17通过补水管4与保温箱I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工业窑炉余热的取暖装置,包括窑炉、加热水箱和保温水箱,在炉体(7)的项部设有加热水箱(13),其特征在于,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的输入端相通,暖气片的输出端通过冷凝水管与补水管、保温箱相连通,蒸汽包内的水汽化成蒸汽,冷凝水管(17)通过补水管(4)与保温箱(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工业窑炉余热的取暖装置,包括窑炉、加热水箱和保温水箱,在炉体(7)的项部设有加热水箱(13),其特征在于,蒸汽包通过管道与暖气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龙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