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2254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基本模块和汽水分离器(7),所述换热基本模块上端的出气口经导汽管(10)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所述汽水分离器(7)上端的出口一连接排汽管(6);所述汽水分离器(7)下端的出口二连接泄水管(9);所述泄水管(9)与换热基本模块下端的集水管(12)相连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简单,能够根据烟气量的大小设计换热基本模块,以及按照热功率的大小决定换热基本模块的数量,解决了余热回收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繁琐的难题,提高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热功率、水循环的安全性和汽水分离的可靠性,且制造、装配、运行方便,循环可靠,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目前,我国很多余热回收项目,基本都是利用热烟气加热水产生蒸汽(或热水),每一个回收项目中,都有烟气量并根据烟气温度决定热功率。但各个项目的烟气量和烟气温度是不相同的,在进行余热回收项目设计时,需根据烟气量决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根据热功率的大小决定换热面积。此类项目需求量大,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繁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能够根据烟气量的大小设计换热基本模块,以及按照热功率的大小决定换热基本模块的数量,解决了余热回收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繁琐的难题,提高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基本模块和汽水分离器7,所述换热基本模块上端的出气口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所述汽水分离器7上端的出口一连接排汽管6,所述汽水分离器7下端的出口二连接泄水管9,所述泄水管9与换热基本模块下端的集水管12相连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换热基本模块包括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模块互通管5、导汽管10、集汽管11、集水管12和排污管13,所述供水管3、加热管2、汽水混合管1、水连通管4构成加热循环回路,所述汽水混合管I上、下端分别连接集汽管11、集水管12,所述集汽管11通过导汽管10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所述集水管12连接排污管13,所述换热基本模块通过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集汽管11、集水管12、水连通管4组成自然循环回路。所述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所述换热基本模块设有至少一组以上,所述换热基本模块相邻之间通过模块互通管5、导汽管10相连。所述换热基本模块中的集水管12连接给水管14,所述导汽管10分别与集汽管11、汽水分离器7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7上安装有水位示控装置8、压力示控装置以及内置式汽水分离结构。所述汽水分离器7与导汽管10、泄水管9、模块互通管5、排汽管6之间采用法兰连接、焊接连接或螺纹接头连接。所述加热管2为光管、翅片管、鳍片管、钉头管或热管。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利用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根据烟气量的大小设计不同的换热基本模块,按照热功率的大小决定换热基本模块的数量,解决了余热回收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繁琐的难题,提高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热功率、水循环的安全性和汽水分离的可靠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制造、装配、运行都十分方便,且循环可靠,容易控制,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汽水混合管2、加热管3、供水管4、水连通管5、模块互通管6、排汽管7、汽水分离器8、水位示控装置9、泄水管10、导汽管11、集汽管12、集水管13、排污管14、给水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换热基本模块和汽水分离器7。换热基本模块上端的导汽管10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汽水分离器7上端的出口 一连接排汽管6 ;汽水分离器7下端的出口二连接泄水管9,泄水管9与换热基本模块下端的集水管12相连形成循环回路。该换热基本模块包括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模块互通管5、导汽管10、集汽管11、集水管12和排污管13。供水管3、加热管2、汽水混合管1、水连通管4构成加热循环回路。汽水混合管I上、下端分别连接集汽管11、集水管12。集汽管11通过导汽管10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集水管12连接排污管13、水连通管4、模块互通管5。换热基本模块通过集汽管11、集水管12、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组成自然循环回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基本模块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两组以上,若为两组以上时,相邻两组换热基本模块之间通过模块互通管5、导汽管10相连,每组换热基本模块中的汽水混合管1、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分别设有均至少两个以上,集水管12连接给水管14,汽水分离器7上安装有水位示控装置8、压力示控装置以及内置式汽水分离结构,汽水分离器7与导汽管10、泄水管9、模块互通管5、排汽管6之间采用法兰连接、焊接连接或螺纹接头连接,加热管2可以为光管、翅片管、鳍片管、钉头管或热管等。在余热利用中,各种应用余热的场合有不同的烟气量,余热温度的高低决定余热利用的热功率。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余热利用系统的蒸汽发生器,是针对余热利用场合情况多变、热功率差异较大、为标准化设计和装配要求专门设计的新型余热蒸汽发生设备。根据烟气量大小设计不同的换热基本模块,再根据热功率的多少,装配换热基本模块的数量。由于该设备设计特殊的结构,保证热功率、水循环的安全性和汽水分离的可靠性。其主要特点为:(1)由换热基本模块、集汽管、集水管和水连通管组成一自然循环回路,循环可靠且容易控制;(2)可以根据热功率的大小决定基本模块的数量,通过模块互通管和导汽管将各模块连接,并与汽水分离器组成一体,制造、装配、运行方便。本专利技术是根据热交换原理,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重差将水加热成蒸汽的一种特殊设备,其中,换热基本模块在本专利技术中主要起热交换的作用。换热基本模块组成一组水自然循环回路和加热器,利用蒸汽、汽水混合物、水的比重差,达到水在换热基本模块中不断循环加热的目的。运行时,蒸汽由导汽管引至汽水分离器,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洁净蒸汽由排汽管排出,水则由泄水管引至集水管,进入换热基本模块系统继续加热。本专利技术根据热功率的大小,可以由多组换热基本模块进行组装。组装时,只须将各组模块互通管、导汽管、汽水分离器和泄水管接通即可以。接通时,可以采用法兰式的组装方式,也可以采用对接焊接(或其它连接的方式)。各换热基本模块、汽水分离器、导汽管、泄水管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法兰连接、焊接连接、螺纹接头连接等连接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下述表一烟气量和产汽量为应用覆盖范围,表中单位为:余热蒸汽发生器烟气量103Nm3/h,余热蒸汽发生器产汽量t/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基本模块和汽水分离器(7),所述换热基本模块上端的出气口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所述汽水分离器(7)上端的出口一连接排汽管(6),所述汽水分离器(7)下端的出口二连接泄水管(9),所述泄水管(9)与换热基本模块下端的集水管(12)相连形成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基本模块和汽水分离器(7),所述换热基本模块上端的出气口连接汽水分离器(7)进口,所述汽水分离器(7)上端的出口一连接排汽管(6),所述汽水分离器(7)下端的出口二连接泄水管(9),所述泄水管(9)与换热基本模块下端的集水管(12)相连形成循环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余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基本模块包括汽水混合管(I)、加热管(2)、供水管(3)、水连通管(4)、模块互通管(5)、导汽管(10)、集汽管(11)、集水管(12)和排污管(13),所述供水管(3)、加热管(2)、汽水混合管(I)、水连通管(4)构成加热循环回路,所述汽水混合管(I)上、下端分别连接集汽管(11)、集水管(12),所述集汽管(11)通过导汽管(10 )连接汽水分离器(7 )进口,所述集水管(12 )连接排污管(13),所述换热基本模块通过汽水混合管(I)、加热管(2)、供水管(3)、集汽管(11)、集水管(12)、水连通管(4)组成自然循环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佛根倪冬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蕲黄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