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志辉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7977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它包括主体,主体的正面开设有汽化腔、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后端面设置有出汽管、背面嵌装有发热体;汽化腔内设置有一U型导流壁和两条并行分布的导水壁,在两条导水壁之间形成有进水流道,导水壁与U型导流壁的侧壁之间均形成有汽化流道,汽化腔的侧壁与U型导流壁之间形成有出汽流道;发热体分别位于进水流道的正下方、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汽化腔内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热体之间形成热量聚集区,有利于注水后水份快速蒸发以形成大量的蒸汽,从而提高蒸汽发生的效果和蒸汽量;由于进水管和出汽管分别设置于主体的两端,能够使蒸汽被快速排出,有利于减小本体内部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装置
,尤其是一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周知,蒸汽发生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浴室、餐厅、酒店、宾馆、纺织、冶金、服装、包装、食品等各行业内的加热设备;现有蒸汽发生器主要由加热腔体和发热体构成,在加热腔体上设置有与内腔相通的进水管及蒸汽出口,冷水进入内腔后被发热体加热为蒸汽,蒸汽即可从蒸汽出口喷出。然而,由于结构设计的不甚合理,导致现有的蒸汽发生器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发热体设置于加热腔的内腔底部,容易在发热体上产生水垢,长期使用后会降低蒸汽产生的效率、提高发生器耗电量;2、当水在加热腔体内的汽化不充分时,水会从蒸汽出口流出,从而影响了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效果,并造成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蒸汽发生器还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热量损耗尚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蒸汽发生器提出改进方案,是目前各个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热量利用率高、汽化率高、蒸汽产生量大的改良式蒸汽发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开设有汽化腔,所述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后端面设置有出汽管,所述主体的背面、沿主体的前后方向并排的嵌装有若干个发热体;所述汽化腔内设置有一 U型导流壁,所述U型导流壁的开口端与汽化腔的前端侧壁连为一体,所述汽化腔内、位于U型导流壁的中部设置有两条并行分布的导水壁,在两条导水壁之间形成有一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流道,所述导水壁与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均形成有一汽化流道,所述汽化腔的侧壁与U型导流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汽管相连通的出汽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后端与汽化流道的后端相连通,所述汽化流道通过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对应的出汽流道相连通;所述发热体分别位于进水流道的正下方、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正下方。优选地,所述汽化流道的后端部设置有第一翅片组、前端部设置有第二翅片组,所述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若干个缺位区,所述第一翅片组沿汽化腔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二翅片组沿汽化腔的左右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组包括至少两个交错布置的第二翅片。优选地,它还包括隔热棉罩,所述隔热棉罩将发热体和主体包裹为一体,所述隔热面罩内置于一保温外壳内,所述出汽管和进水管均贯穿于隔热棉罩和保温外壳。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汽化腔形成于底座的正面,所述发热体嵌装于底座的背面,所述上盖盖合于汽化腔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在汽化腔内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热体之间形成热量聚集区,有利于注水后水份快速蒸发以形成大量的蒸汽,从而提高蒸汽发生的效果和蒸汽量;由于进水管和出汽管分别设置于主体的两端,能够使蒸汽被快速排出,有利于减小本体内部的压力;由于进水流道形成于两个汽化流道之间,使得被注入的水得到提前预热,为水份的汽化提供了充分条件;其结构简单、汽化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可被应用餐具消毒、医疗消毒等众多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与发热体的结构关系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它包括由底座I和上盖2相对拼装而成的主体,在主体的正面(具体为底座I的正面)开设有汽化腔,在主体的前端面(具体为底座I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3、后端面设置有出汽管4,在主体的背面(具体为底座I的背面)、沿主体的前后方向并排的嵌装有若干个发热体5 ;在汽化腔内设置有一U型导流壁6,U型导流壁6的开口端与汽化腔的前端侧壁连为一体,在汽化腔内、位于U型导流壁6的中部设置有两条并行分布的导水壁7,在两条导水壁7之间形成有一与进水管3相连通的进水流道a,在导水壁7与U型导流壁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均形成有一汽化流道b,在汽化腔的侧壁与U型导流壁6之间形成有与出汽管4相连通的出汽流道C,进水流道a的后端与汽化流道b的后端相连通,而汽化流道b则同时通过U型导流壁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对应的出汽流道c相连通;同时,发热体5则分别位于进水流道a的正下方、U型导流壁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正下方。如此,通过设置的发热体5可在汽化腔内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热体5之间形成热量聚集区,有利于注水后水份快速蒸发以形成大量的蒸汽,从而提高蒸汽发生的效果和蒸汽量;同时,由于进水流道a形成于两个汽化流道b之间,使得被注入的水得到提前预热,为水份的汽化提供了充分条件;另外,由于进水管3和出汽管4分别设置于主体的两端,不但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而且能够使蒸汽被快速排出,有利于减小本体内部的压力。为增加热交换的面积,控制水份的聚集,在汽化流道b的后端部设置有第一翅片组、前端部设置有第二翅片组,并且在U型导流壁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形成有若干个缺位区d ;其中,第一翅片组沿汽化腔的前后方向布置,第二翅片组沿汽化腔的左右方向布置。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翅片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翅片8,而第二翅片组则包括至少两个交错布置的第二翅片9。如此,可使汽化腔形成散热片的结构形式,增强对水的扰动,从而提高水份的汽化效率。进一步地,为保持发生器本身的温度,减少热量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发生器还包括隔热棉罩9,隔热棉罩9将发热体5和主体包裹为一体,而隔热面罩9则同时内置于一保温外壳10内,出汽管4和进水管3均贯穿于隔热棉罩9和保温外壳10。以此,利用隔热棉罩9和保温外壳10,形成双层保温的效果,从而切断发生器与外界的热交换,达到减少热量损耗及电量的目的。另外,在底座I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嵌装发热体5的嵌位槽11,从而可将发热体5顺利插装于主体上,利用发热体5自身的热膨胀效果,实现其与主体和隔热棉罩9之间的紧密结构关系,不但利于发热体5热能的传递和利用,减少热量损耗,而且也便于发生器的拆装及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开设有汽化腔,所述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后端面设置有出汽管,所述主体的背面、沿主体的前后方向并排的嵌装有若干个发热体; 所述汽化腔内设置有一 U型导流壁,所述U型导流壁的开口端与汽化腔的前端侧壁连为一体,所述汽化腔内、位于U型导流壁的中部设置有两条并行分布的导水壁,在两条导水壁之间形成有一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流道,所述导水壁与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均形成有一汽化流道,所述汽化腔的侧壁与U型导流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汽管相连通的出汽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后端与汽化流道的后端相连通,所述汽化流道通过U型导流壁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开设有汽化腔,所述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后端面设置有出汽管,所述主体的背面、沿主体的前后方向并排的嵌装有若干个发热体;所述汽化腔内设置有一U型导流壁,所述U型导流壁的开口端与汽化腔的前端侧壁连为一体,所述汽化腔内、位于U型导流壁的中部设置有两条并行分布的导水壁,在两条导水壁之间形成有一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流道,所述导水壁与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均形成有一汽化流道,所述汽化腔的侧壁与U型导流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汽管相连通的出汽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后端与汽化流道的后端相连通,所述汽化流道通过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对应的出汽流道相连通;所述发热体分别位于进水流道的正下方、U型导流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颜志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