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2933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煤气冷凝水经过管道进入酚水箱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装置对煤气冷凝水过滤,经过过滤的煤气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出进行回收利用,包括如下步骤:酚水箱流出的煤气冷凝水在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在经过油水分离的煤气冷凝水中添加氧化剂后在酚水箱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煤气冷凝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的煤气冷凝水在混合器中混合后通过所述管道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不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对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尤其是对水的污染,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治理。煤炭在我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也高。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明令禁止把煤炭作为直接燃料进行燃烧。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煤制气的工艺,用煤气发生器把煤炭进行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使煤炭由固体变成气体作为燃料,即所说的煤气,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煤气生产过程的污水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洗涤污水,此种污水中不仅含大量的C0D,还含有大量的裂解焦油,及有害的化学物质;二是煤气冷凝水,此种污水COD较少,但是此种污水中含酚及其他有害的物质,有剧毒,而且有很强的腐蚀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种污水绝对不允许外排。这两种水在过去是混合后循环使用,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被迫外排,或是采用焚烧法来处理。采用焚烧法是利用煤气和生产过程中的附产品焦油、轻油作为燃料,在高温状态其中有害物质酚进行裂解,分解产生C02和H20。这要消耗大量的煤气,增加企业成本,大部分企业不用。这些年来,有些企业也尝试过许多水处理的方法,如:沉降法、气浮法、药剂法等等,但效果却不理想。近年来,由于煤气站内的污水处理问题,对煤制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现在国内许多厂家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煤气的净化工艺中由原来的直接接触冷却,改为间接冷却,这是一大进步。这种冷凝污水每台发生站可产生5吨/天,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是一个难题,尤其这种污水有剧毒,决不能外排。因此我们提出把这种污水进行汽化作为 煤制气过程中的气化剂,使其充分利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两段炉煤气站中,对煤气冷凝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间接冷却工艺中,气化I吨煤时,约有80-150公斤冷凝水析出,PH=7-8.5,其中含有的主要化学物质是:酚> 8000毫克/升,氧化物:20毫克/升,硫化物:200-300毫克/升,硫酸盐和重硫酸盐:8000 mg/升COD的含量在30000ppm。汽化器一般使用2-4个月就要修理一次,其不仅影响生产,而且维修费用也很大,造成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气冷凝水经过管道进入酚水箱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装置对煤气冷凝水过滤,经过过滤的煤气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出,包括如下步骤:酚水箱流出的煤气冷凝水在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经过油水分离的煤气冷凝水中添加氧化剂后在酚水箱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煤气冷凝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的煤气冷凝水在混合器中混合后通过管道排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由机座、传动装置、转鼓、集液盘、进液口组成;含油煤气冷凝水由底部进液口射入高速旋转的转鼓,转鼓带动带动叶片使油水混合物旋转后形成强大的离心力,其油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因其密度差的存在而分离,分离开的水经转鼓通道进入集水盘,从集水盘排出,分离开的油经过转鼓通道进入集油盘,从集油盘排出,少数大颗粒物质沉到转鼓壁下部,从排污口排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转鼓的转速为8000-10000转/分。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转鼓内叶片的高度为600毫米。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液口孔的直径为直径3毫米-4毫米。所述防腐剂为氧化剂和缓蚀剂。所述氧化剂为为高锰酸钾、双氧水。所述缓蚀剂为六亚甲基四胺与硫酸锌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配比为:六亚甲基四胺30%,硫酸锌10%,水60%。所述混合器由筒体、支腿、排污箱、筒体、进水口、出水口和混合装置组成;煤气冷凝水从混合筒体进水口进入混合装置与筒体间通道,通过此通道使液体产生旋转,煤气冷凝水在不断变化截面的通道流动;混合好的液体部分经混合器的出水口排出进入下道工序。 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混合器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煤气冷凝水处理工艺图。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图中: 1、筒体2、排污箱 3、支腿 4、进水口 5、排污口 6、出水口 7、传动装置 8、集液盘 9、转鼓 10、进液口 I1、机座12、混合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1至3可知,一种,煤气冷凝水经过管道进入酚水箱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装置对煤气冷凝水过滤,经过过滤的煤气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出,包括如下步骤:酚水箱流出的煤气冷凝水在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经过油水分离的煤气冷凝水中添加氧化剂后在酚水箱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煤气冷凝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的煤气冷凝水在混合器中混合后通过管道排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由机座11、传动装置7、转鼓9、集液盘8、进液口 10组成;含油煤气冷凝水由底部进液口 10射入高速旋转的转鼓9,转鼓9带动带动叶片使油水混合物旋转后形成强大的离心力,其油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因其密度差的存在而分离,分离开的水经转鼓通道进入集水盘8,从集水盘排出,分离开的油经过转鼓通道进入集油盘,从集油盘排出,少数大颗粒物质沉到转鼓壁下部,从排污口排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转鼓的转速为8000-10000转/分。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转鼓内叶片的高度为600毫米。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液口孔的直径为直径3毫米-4毫米。所述防腐剂为氧化剂和缓蚀剂。所述氧化剂为为高锰酸钾、双氧水。所述缓蚀剂为六亚甲基四胺与硫酸锌的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配比为:六亚甲基四胺30%,硫酸锌10%,水60%。所述混合器由支腿3、排污箱2、筒体1、进水口 4、出水口 6和混合装置12组成;煤气冷凝水从混合筒体I进水口 4进入混合装置12与筒体间通道,通过此通道使液体产生旋转,煤气冷凝水在不断变化截面的通道流动;混合好的液体部分经混合器的出水口 6排出进入下道工序。本专利技术,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本专利技术特点: 1.增加油水分离装置,不仅能够回收水中的油,增加附加值而且使煤气冷凝水进一步净化。油水分离装置,这种分离器是在原来药业分离机的基础上,针对这种含油废水的性质进行重新设计而成,主要改进如下:转鼓的转速由原来的12000转/分,调整为8000-10000转/分,依据污水含油量进行调节;对转鼓内叶片的高度进行重新设计,由原来的800毫米改为600毫米;对进液口孔进行了重新设计,由原来的直径6毫米,改为直径3毫米到4毫米,依据污水含油量进行调节。其原理是用其比重的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其构成主要由机座、传动装置、转鼓、集液盘、进液口组成。含油废水由底部进液口射入高速旋转的转鼓,转鼓带动带动叶片使油水混合物旋转后形成强大的离心力,其油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因其密度差的存在而分离,分离开的水经转鼓通道进入集水盘,从集水盘排出,分离开的油经过转鼓通道进入集油盘,从集油盘排出,少数大颗粒物质沉到转鼓壁下部,从排污口排出。其优点:使油能够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率为99%。最大限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浪费。提高废水的纯净度,提高传热效率,利于汽化。2.通过在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煤气冷凝水经过管道进入酚水箱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装置对煤气冷凝水过滤,经过过滤的煤气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酚水箱流出的煤气冷凝水在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经过油水分离的煤气冷凝水中添加氧化剂后在酚水箱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煤气冷凝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的煤气冷凝水在混合器中混合后通过管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煤气冷凝水经过管道进入酚水箱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过滤装置对煤气冷凝水过滤,经过过滤的煤气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酚水箱流出的煤气冷凝水在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经过油水分离的煤气冷凝水中添加氧化剂后在酚水箱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煤气冷凝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的煤气冷凝水在混合器中混合后通过管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由机座、传动装置、转鼓、集液盘、进液口组成;含油煤气冷凝水由底部进液口射入高速旋转的转鼓,转鼓带动带动叶片使油水混合物旋转后形成强大的离心力,其油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因其密度差的存在而分离,分离开的水经转鼓通道进入集水盘,从集水盘排出,分离开的油经过转鼓通道进入集油盘,从集油盘排出,少数大颗粒物质沉到转鼓壁下部,从排污口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煤气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转鼓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相福李博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科为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