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种植固位系统,包括种植体、连接体、基台;种植体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有圆柱,圆柱上部开有螺纹;连接体中央有孔,上部有切槽,切槽两边的耳块上开有螺孔;基台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适配的凸块,凸块上开有孔;连接体通过种植体上部圆柱与种植体连接,通过螺钉和基台连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位负载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抗旋转功能,可以自由调节基台和种植体之间的角度,调整范围大,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种植体周围骨量丰富的骨区,避开危险区域,同时获得良好的共同就位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牙齿种植、颧骨种植、颅颌面缺损修复的固位系统。
技术介绍
自瑞典Branemark教授提出骨整合学说以来,骨内种植体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整形外科和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广发应用。种植体用于修复缺失牙,因为其美观舒适,提供咀嚼力大,不伤害邻牙等优点,得到牙医广泛推荐和病人的青睐。但是对于上颌后区牙槽骨严重萎缩的病人而言,虽然可以采用各类植骨术、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牵张成骨,上颌窦提升等技术恢复牙槽骨宽度和高度,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恢复时间长,花费大,创伤大,风险大,可能的骨吸收等问题。如果缺失牙部位的牙槽骨或者一侧如果发生严重吸收,特别是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鼻腔这些对牙种植体而言的危险区域,可以采用各类植骨术、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牵张成骨,上颌窦提升等技术恢复牙槽骨宽度和高度,或者下颌神经迁移术以避开下颌神经,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恢复时间长,花费大,创伤大,风险大,可能的骨吸收等问题,采用临近骨量丰富的区域作为种植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此时就需要基台和种植体呈一定角度的倾斜种植体系统。多个牙齿缺失,需要多颗种植体及基台实现共同就位道,才能保证义齿正常发挥功能和获得正常外形,因此临床上需要不断调磨调整基台,但是这样也不一定会实现多颗种植体的共同就位道,特别是遇到由于发育、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导致的颌骨、牙列异常情况,这就很难获得共同就位道。颧骨种植体是植入到上颌骨和颧骨的人工种植体。颧骨种植体可应用于上颌骨缺损,或者上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病人。颧骨种植体成功率高,手术后恢复周期短,固位力好,创伤相对上述增加牙槽骨的几类方法较小,而且花费较少,在国外已经成为上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病人的标准治疗方式。颧骨种植体是斜行植入到上颌骨和颧骨中,和常规垂直牙槽嵴植入的牙种植体不同。由于颧骨种植体植入角度和咬合方向不一致,所以需要种植体末端发生一定角度的转折,从而保证颧骨种植体修复的义齿长轴方向和咬合反向一致。而且颧骨种植体本身长度较大,颧骨种植体手术相对普通牙种植体手术程序和步骤更多,难度更大,颧骨种植体植入大部分依靠影像资料(CT等)和医师的经验,实际植入角度难免会和原定植入角度有偏差。因此最后颧骨种植体末端获得良好的角度更难。颧骨种植体植入后,如果是活动义齿修复,当颧骨种植体偏腭侧,则会使活动义齿偏大引起病人不舒适感觉,同时带来口腔清洁的问题,当颧骨种植体偏唇侧,会引起基托偏大,口唇一定程度向前突起。颧骨种植体植入后,如果是固定义齿修复,颧骨种植体不管偏唇侧还是偏腭侧,会产生义齿难以达到共同就位道的问题。同样的,如果颧骨种植体用于修复上颌骨缺损,由于颧骨种植体斜行植入和手术因素,发生一定角度偏差,会大大增加赝复体和其他修复结构(比如各种骨瓣等)后续修复的难度。关于颧骨种植体末端角度的解决方案(包括文献和专利)和产品,迄今为止,只有Nobel Biocare和Southern implants生产的偏斜角度45度和55度的觀骨种植体。这两类颧骨种植体角度已经固定,并且较为单一。如果颧骨种植体植入手术角度有偏移或者颌面诸骨形态特殊(比如发育、外伤和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现有产品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同时,由先天发育、肿瘤和创伤引起的颅颌面缺损是临床常见疾患,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同时给临床修复重建带来挑战。颅颌面缺损特别是耳鼻眼部位的缺损,给患者颜面部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带来影响。临床修复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体组织和异体组织。自体组织方法是通过各种组织瓣(皮瓣、肌皮瓣,骨瓣,软骨瓣等)修复缺损,除了存在供区损伤,化疗及年老等特殊群体病人难以接受,肿瘤病人无法检查复发,可能的术后感染缺血等因素引起的手术失败等缺点外,还有面部组织形态复杂,形态要求高,而且软骨瓣等塑形困难,自体组织修复耳鼻眼时,远期效果不尽如意;赝复体修复适应范围广,创伤小,手术简单,无供区损伤,同时也存在需要经常清洁,周期性更换等不足。两类修复方法可以互补,各有其适用范围。赝复体用于修复颌面缺损最需要关心的是固位问题。以前传统的固位方法是通过赝复体自身重力,与皮肤黏膜软组织吸附后的大气压力,眼镜框,生物胶水,各种倒凹等固位,但是存在固位力不足,易脱落损坏,皮肤炎症等缺陷。自从Branemark创建“骨整合”学说以来,钛种植体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1975年,Branemark首先提出口外种植体的构想,并与1977年验证了种植体穿透皮肤而应用于颅颌面领域的可能性,并设计出一种特殊的颅骨种植体。从此以后,种植体在颅颌面赝复体固位等口外的应用蓬勃发展起来,比较好的解决了义眼、义鼻、义耳等赝复体的长期固位。虽然依靠种植体固位的赝复体色彩、质地等和自身组织极其相似,很好解决了外形修复的问题,但 是在用种植体固位赝复体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耳、鼻、眼三个部位分别总结叙述种植体固位赝复体的不足,如下:耳朵缺损,大概占据颅颌面缺损病例数的2/3。用种植体固位赝复体存在以下不足:1.种植手术具有一定危险性。义耳固位所需种植体的植入部位是颞骨。颞骨虽然是双层皮质骨,但是其平均厚度仅为4-7mm,钻孔过程中意外穿透颞骨内板可导致颅内组织如硬脑膜、脑实质损伤及乙状窦出血等。Tjellstrom报告的214名耳区种植患者中有24名在种植窝底部可窥见尚未损伤的颅中窝硬脑膜,32名乙状窦暴露者中有11名窦壁受损出血。2.种植体可能松动脱落。除了颞骨缺乏足够厚度,种植体本身长度较短因素外,种植窝大,乳突骨质疏松也是种植体脱落的重要原因。3.义耳固位若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因为各个种植体方向大致平行,磁性附着体抵抗侧向力不足而致义耳易滑动,但是磁性附着体可保持固位力4-8年不消失;义耳若采用杆卡式附着体固位,杆卡式可同时保证侧向和轴向固位,但是杆卡式由于反复取戴摩擦剂材料疲劳,可出现松动和固位不良,其寿命大致在一年左右,需要周期性替换。眼球摘除后,依靠种植体植入眼眶周围骨而使赝复体得到固位。但是由于眶周骨解剖条件的限制,在右眼眶7-11时钟处,左眼眶1-5时钟处,这几个区域骨厚度最后,可达6-7_。因此相对于普通牙种植体而言,义眼种植体长度较短,其长期稳定性会受影响。种植体植入后,可有杆卡式附着固位,磁性附着体固位,球槽附着固位三种形式,但是因为种植体中轴向心性聚合,常规共同就位道难以求得,而磁性基台固位对种植体轴向要求的宽容度大,且因种植体分布合理,不会滑动,固位力良好,患者可自行摘戴。鼻缺损后,前鼻底区纵向种植是鼻缺损种植的首选部位。前鼻底区常规于梨状孔下缘后方纵向种植2枚种植体及眉间点垂直植入I枚。纵向种植时若种植体垂直向前倾斜,则可能伤及上前牙牙根,若垂直向后倾斜,则可能穿透硬腭板。若纵向骨量不足时,尚可考虑于梨状孔下缘下方横向种植。种植体长度为5-9mm,长度较短,且鼻部种植体多为平行植入,若采用磁性附着体或者杆卡式附着体,会遇到义耳固位同样的问题。上述耳鼻眼等部位的赝复体固位出现的不足,国内外文献或者专利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案。如上所述,现有的牙种植、颧骨种植和颅颌面赝复体固位种植等存在角度和位置调节小,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种植固位装置,能较好地利用骨量丰富的邻近骨区,自由调整种植体的角度,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体(1)、连接体(2)、基台(3);种植体(1)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有圆柱(10),圆柱(10)上部开有螺纹(14);连接体(2)中央有孔(16),上部有切槽(17),切槽(17)两边耳块(18)上开有螺孔;基台(3)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17)适配的凸块(7),凸块(7)上开有孔;连接体(2)通过种植体上部圆柱(10)与种植体(1)连接,通过螺钉(8)与基台(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体(I)、连接体(2)、基台(3);种植体(I)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有圆柱(10),圆柱(10)上部开有螺纹(14);连接体(2)中央有孔(16),上部有切槽(17),切槽(17)两边耳块(18)上开有螺孔;基台(3)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17)适配的凸块(7),凸块(7)上开有孔;连接体(2)通过种植体上部圆柱(10)与种植体(I)连接,通过螺钉(8)与基台(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的直径为4一8mm,种植体上部圆柱(10)周围有环形凹槽(15),连接体(2)下部有与环形凹槽(15)相适配的凸台(U)。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上部中央圆柱(10)的直径为1.5 — 5_,高度为4一 14mm;环形凹槽(15)的直径为2 — 6_,深度为4一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的直径为3—4.5mm,种植体(I)上部圆柱(10)周围有直径更大的圆柱形凸台(13),连接体(2)下部有与圆柱形凸台(13)相适配的圆柱形凹槽(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植固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上部中央圆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卫东,温海林,梁瑞,汪明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