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基板及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060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23:27
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地调节多谐振频率的天线装置基板,并且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基板具有基板主体(2)、位于基板主体(2)的表面上的接地面(GND)、第一至第三元件(1至5)以及连接第一元件(3)和第二元件(4)的短路部分。第一元件在基端设有馈电点(FP),并且延伸包括第一无源元件(P1)的第一连接器(C1)。第二元件连接至接地面,在末端设有第一天线元件(AT1),并且延伸包括第二无源元件(P2)的第二连接器(C2)和包括第四无源元件(P4)。第三元件延伸包括第三无源元件(P3)的第三连接器(C3)。第一元件以其与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接地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延伸,使得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接地面之间能够产生悬浮电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支持多谐振频率的天线装置基板及具有该天线装置基板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使通信设备中提供的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多谐振,已提出一种包含辐射电极和电介质块的天线,或提出一种使用开关和受控电压源的天线装置。例如,作为使用电介质块的传统技术,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复合天线,其通过将辐射电极形成在树脂模型制品中,然后利用粘合剂使树脂模型制品和电介质块成为一体来获得。此外,作为使用开关和受控电压源的传统技术,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辐射电极、第二辐射电极、以及插入在第一辐射电极的中间部分和第二辐射电极的基端部之间用于将第二辐射电极与第一辐射电极电连接或断开的开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第2010-81000号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第2010-166287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仍然存在下述问题。具体地,在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使用电介质块的技术中,使用了用于激发辐射电极的电介质块,使得需要针对每个设备设计电介质块、辐射电极图案等,导致天线性能会根据设计条件恶化或会增加不稳定因素的缺点。并且,由于辐射电极形成在树脂模型制品的表面上,因此需要在树脂模型制品上设计辐射电极图案。因此,根据实施的通信设备或其应用,要求天线设计和模具设计,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此外,电介质块和树脂模型制品通过粘合剂被结合在一起,导致根据除粘合剂的Q值之外的粘附条件(粘合剂厚度、粘合剂区域等)的天线性能的恶化或不合需要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在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使用开关和受控电压源的天线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开关切换谐振频率,使得需要配置受控电压源、电抗电路等,导致每个设备的天线结构的复杂化,设计无自由度,以及调节天线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地调节多谐振频率,还能够获得小型化和薄化以及针对每个设备根据其应用以低成本且容易地确保天线性能的天线装置基板及天线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基板的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板主体;接地面、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其中的每个采用金属箔形状且被图案化在基板主体的表面上;以及短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元件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元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在基端设有馈电点,并延伸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中间部分可连接至第一无源元件;所述第二元件在基端连接至所述接地面,并且在末端设有电介质天线的第一天线元件,并且延伸包括可连接至第二无源元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及相比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更靠近接地面侧连接的第四无源元件;所述第三元件延伸包括可连接至第三无源元件的第三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三元件的基端比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一连接器更靠近基端侧连接;所述短路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元件的相比于第一连接部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元件的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到所述第四无源元件的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元件以其与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接地面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延伸,使得能够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接地面中的每一个之间产生悬浮电容。在所述天线装置基板中,由于所述第一元件以其与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接地面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延伸,使得在第一元件与具有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二元件之间、第一元件和第三元件之间以及第一元件和接地面之间能够产生悬浮电容,因此通过有效地利用每个元件和用作对于期望的谐振频率不进行自谐振的负载元件的第一天线元件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天线装置基板可具备多谐振(双谐振或三谐振)特性。通过选择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与第一至第三连接器连接的第一至第三无源元件,可获得能够灵活地调节谐振频率并根据设计条件获得双谐振或三谐振特性的天线装置。如上所述,由于天线结构,可通过一个天线装置基板灵活地调节谐振频率,从而可切换谐振频率。因此,可根据用途或设备改变要求通过无源元件等调节的位置。注意,可通过设定元件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悬浮电容来调节带宽。可在基板主体的平面内进行设计,使得与使用传统的电介质块、树脂模型制品等的情况相比,可薄化基板主体。另外,通过选择用作电介质天线的第一天线元件,可获得小型化和增强的性能。此外,模具和设计上的改变不会招致附加的费用,从而实现低成本产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分,从设于所述接地面侧上的馈电点向着远离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沿着所述接地面方向延伸,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短路部分;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末端沿着接地面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的末端朝着接地面延伸;以及第五延伸部分,沿接地面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的末端朝着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延伸;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第六延伸部分,从所述短路部分延伸至基端侧;以及第七延伸部分,从所述短路部分延伸至末端侧,并且所述第二元件的末端侧沿着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空间配置;并且述第三元件包括:第八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以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九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八延伸部分沿着第二延伸部分延伸。具体地,在所述天线装置基板中,由于所述第二元件包括从所述短路部分延伸至基端侧的第六延伸部分以及从所述短路部分延伸至末端侧的第七延伸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元件的末端侧沿着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空间配置;所述第三元件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以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八延伸部分以及从所述第八延伸部分沿着第二延伸部分延伸的第九延伸部分;因此可产生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五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第五延伸部分和所述接地面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以及所述第九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从而获得调节谐振频率时的高自由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短路部分的连接位置可在互相平行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元件的末端侧之间沿延伸方向变化。具体地,在所述天线装置基板中,由于所述短路部分的连接位置可在互相平行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二元件的末端侧之间沿延伸方向变化,因此通过改变所述短路部分的连接位置来改变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六延伸部分之间的长度,使得可调节谐振频率。另外,还可以调节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七延伸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从而调节阻抗。因此,通过改变短路部分的位置,可灵活地调节频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基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元件中提供的第三延伸部分包括宽部分,该宽部分朝向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形成,使得在所述宽部分和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之间能够产生悬浮电容。具体地,在所述天线装置基板中,由于在所述第一元件中提供的第三延伸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形成的宽部分,使得在所述宽部分和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之间能够产生悬浮电容,因此可容易地设定所述第三元件的末端和所述宽部分之间的悬浮电容。另外,整个天线的有效区域增加,从而获得宽带和高增益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5 JP 2010-2331291.一种天线装置基板,包括: 绝缘基板主体; 接地面、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其中的每个采用金属箔形状且被图案化在所述基板主体的表面上;以及 短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元件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元件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在基端具有馈电点,并延伸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中间部分可连接至第一无源元件;所述第二元件在基端连接至所述接地面,并且在末端具有电介质天线的第一天线元件,并且延伸包括可连接至第二无源元件的第二连接器以及相比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更靠近所述接地面一侧连接的第四无源元件;所述第三元件延伸包括可连接至第三无源元件的第三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三元件的基端相比于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一连接器更靠近基端侧连接;所述短路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元件的相比于第一连接器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元件的自所述第二连接器到所述第四无源元件的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元件以其与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三元件和所述接地面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延伸,使得在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三元件和所述接地面中的每一个之间产生悬浮电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分,从设于所述接地面一侧上的所述馈电点向着远离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沿着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短路部分;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末端沿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行本真介齐藤岭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