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57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13
一种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主要由顶梁、底座、八根液压立柱、伸缩梁、护帮板、尾梁、连板、抬高架、液压控制阀组、推移装置等组成。八根液压立柱网状交叉对称布置于顶梁和底座之间,其上端与顶梁铰接、下端与底座铰接;在顶梁内设有伸缩梁,护帮板与伸缩梁铰接;尾梁上端与顶梁铰接,下端与连板上端铰接,连板下端与抬高架铰接,抬高架与底座焊接为一体;液压控制阀组通过支架安设于过桥上,过桥与底座焊接为一体;推移装置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和刮板输送机铰接。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可使用于综采工作面,也可使用于冲击地压较频繁的工作面;其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结构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也适用于其它需要支护的场合。
技术介绍
矿山支护设备是煤矿井下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煤矿中使用的支护设备主要有四连杆机构的液压支架,也称四连杆液压支架,四连杆液压支架顶梁上、下的运动轨迹为一条双纽线,具体见煤炭工业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煤矿支护手册》第五篇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十一五”高等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矿山机械》一书中关于支护设备内容。四连杆液压支架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技术进入成熟阶段,70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煤矿行业。四连杆液压支架存在的问题:一:由于其顶梁为一双纽线运动轨迹,每次使用时要进行一对一重新设计,并进行样架的试制和性能检测,通过检测合格后,才能取得安标证书,最后才能进行液压支架的生产制造,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以上才能把设备交给煤矿使用,效率相当低下;二:由于四连杆液压支架的结构特点,其无法实现模块化设计,只能进行一对一单套设计和生产,设计工作量繁重,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中间环节的附加成本更高,严重影响了我国液压支架的推广速度和推广使用面。三:由于四连杆液压支架必须进行一对一单套设计和生产制造,给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集成化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无法进行零部件的规模化生产,更不可能进行集成化装配。因此,基于现有四连杆液压支架的问题,改变现有液压支架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提高矿工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易于推广、支撑效果好的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控制阀组、推移装置,推移装置一侧连接刮板输送机,所述的推移装置另一侧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顶梁,底座与顶梁之间设有8根呈网状交叉对称布置的液压立柱,底座尾部设有抬高架,顶梁的前端设有伸缩梁,顶梁下设有与伸缩梁相连的伸缩梁千斤顶,伸缩梁千斤顶两端分别与伸缩梁和顶梁铰接;伸缩梁上铰接有护帮板,护帮板上设有使其摆动的护帮板千斤顶,护帮板千斤顶分别与护帮板和伸缩梁铰接相连;所述的顶梁尾部铰接有尾梁,尾梁下端与连板的上端铰接,连板的下端与抬高架铰接;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过桥,过桥上安装有安设液压控制阀组的阀组支架。所述的顶梁、伸缩梁、护帮板、尾梁、连板、底座、抬高架均由钢板或型钢焊接而成;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由一组手动操作阀或电液远程控制阀、单向阀、管件及密封件组成;所述的护帮板为可伸缩护帮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整体顶梁上、下的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可实现模块化设计,系列化、标准化生产、集成化装配,模块内最大高度液压支架可以覆盖较小高度的液压支架,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实现液压支架的快速推广。根据煤矿顶板压力和高度设置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设计若干相同工作阻力但高度不同的液压支架规格,而且高度规格符合系列化标准,以最高支架覆盖较低高度支架的原则,对最大高度规格样架试制、样架检测、安标取证工作,较小规格支架被覆盖,减少了中间生产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主要优点有: (1)本专利技术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可实现系列化、标准化生产,把零部件制成标准件,根据煤层情况可组成标准系列的不同高度规格的支架,煤矿需要哪一种规格就选哪一种规格,选中后进行集成化装配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专利技术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各零部件可形成生产线,以实现大规模快速、有效地生产,达到满足煤矿大规模推广液压支架的目的; (3 )本专利技术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可应用于综采工作面,也可使用于炮采工作面,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图。图中:底座一I,八根液压立柱一2,抬闻架一3,连板一4,尾梁一5,顶梁一6,伸缩梁千斤顶一7,护帮板千斤顶一8,伸缩梁一9、护帮板一 10,推移装置一 11,刮板输送机一12,液压控制阀组一 13,阀组支架一 14,底座滑板一 15,顶梁滑板一 16,定位挡圈一 17,过桥一1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主要由底座1、八根液压立柱2、抬高架3、连板4、尾梁5、顶梁6、伸缩梁千斤顶7、护帮板千斤顶8、伸缩梁9、护帮板10、推移装置11、液压控制阀组13、阀组支架14、底座滑板15、顶梁滑板16、定位挡圈17、过桥18等组成,推移装置11 一侧连接刮板输送机12。所述的顶梁6、伸缩梁9、护帮板10、尾梁5、连板4、底座1、过桥18、抬高架3由钢板或型钢焊接而成。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13由一组手动操作阀或电液远程控制阀、单向阀、管件及密封件组成,液压控制阀组13是支架各动作的操控中心,可手工操作或电液远程控制。所述的八根液压立柱2呈网状交叉对称布置在顶梁6和底座I之间,八根液压立柱2的上端与顶梁6铰接,下端与底座I铰接,所述的顶梁6内设有伸缩梁9,顶梁6下设有与伸缩梁9相连的伸缩梁千斤顶7,伸缩梁9随伸缩梁千斤顶7的伸缩而伸缩,伸缩梁千斤顶7两端分别与伸缩梁9和顶梁6铰接;所述八根液压立柱2与顶梁6和底座I连接处均设有定位挡圈17。伸缩梁9下设有护帮板10,所述的护帮板10为一级伸缩或二级伸缩的护帮板,对于较低型号支架可不设护帮板10。护帮板10上设有使其摆动的护帮板千斤顶8,护帮板千斤顶8分别与护帮板10和伸缩梁9铰接;所述的尾梁5上端与顶梁6铰接,下端与连板4的上端铰接,连板4的下端与抬高架3铰接,抬高架3固定在底座I上,固定连接处设有定位挡圈17。所述的底座I上焊接有一个过桥18,过桥18上设有安装有液压控制阀组I的阀组支架14 ;所述推移装置11设在底座I内,其两端分别与底座I和采煤工作面内的刮板输送机12铰接。八根液压立柱2伸缩时,顶梁6、尾梁5等随之升降,而且尾梁5也随之围绕与顶梁6的铰接轴摆动,连板4随之围绕与抬高架3上的铰接轴摆动,尾梁5和连板4也围绕其铰接轴相对摆动;在顶梁6内设有伸缩梁9,伸缩梁千斤顶7的两端分别与顶梁6和伸缩梁9铰接,伸缩梁9随伸缩梁千斤顶7的伸缩而进出;推移装置11是用于推移刮板输送机12和移动液压支架的部件,其分别与底座I和刮板输送机12铰接;液压控制阀组13是操纵和控制高压液体的操控中心,支架上的八根液压立柱2、伸缩梁千斤顶7、护帮板千斤顶8及推移装置11等均由液压控制阀组13来操纵控制,液压控制阀组13通过阀组支架14安装于过桥18上,过桥18与底座I焊接为一体,整体构成了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结构。工作过程: 支架升架时,通过操作液压控制阀组13,高压液体进入八根液压立柱2的大腔,顶梁6、尾梁5上升,伸缩梁9、伸缩梁千斤顶7、护帮板10、护帮板千斤顶8随之上升,尾梁5围绕与顶梁6的铰接轴转动,同时尾梁5与连板4围绕其铰接轴相对摆动,连板4上升并围绕与抬高架3上的铰接轴摆动。支架降架时,通过操作液压控制阀组13,高压液体进入八根液压立柱2的小腔,顶梁6、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控制阀组(13)、推移装置(11),推移装置(11)一侧连接的刮板输送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移装置(11)另一侧设有底座(1),底座(1)上设有顶梁(6),底座(1)与顶梁(6)之间设有8根呈网状交叉对称布置的液压立柱(2),底座(1)尾部设有抬高架(3),顶梁(6)的前端设有伸缩梁(9),顶梁(6)下设有与伸缩梁(9)相连的伸缩梁千斤顶(7),伸缩梁千斤顶(7)两端分别与伸缩梁(9)和顶梁(6)铰接;伸缩梁(9)上铰接有护帮板(10),护帮板(10)上设有使其摆动的护帮板千斤顶(8),护帮板千斤顶(8)分别与护帮板(10)和伸缩梁(9)铰接相连;所述的顶梁(6)尾部铰接有尾梁(5),尾梁(5)下端与连板(4)的上端铰接,连板(4)的下端与抬高架(3)铰接;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过桥(18),过桥(18)上安装有安设液压控制阀组(13)的阀组支架(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顶梁超静定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控制阀组(13)、推移装置(11 ),推移装置(11)一侧连接的刮板输送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移装置(11)另一侧设有底座(1),底座(I)上设有顶梁(6),底座(I)与顶梁(6)之间设有8根呈网状交叉对称布置的液压立柱(2 ),底座(I)尾部设有抬高架(3 ),顶梁(6 )的前端设有伸缩梁(9 ),顶梁(6 )下设有与伸缩梁(9)相连的伸缩梁千斤顶(7),伸缩梁千斤顶(7)两端分别与伸缩梁(9)和顶梁(6)铰接;伸缩梁(9)上铰接有护帮板(10),护帮板(10)上设有使其摆动的护帮板千斤顶(8),护帮板千斤顶(8)分别与护帮板(10)和伸缩梁(9)铰接相连;所述的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文王建武洪建云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