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矿井采煤工作面配套设备,具体涉及到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矿难事故中,由于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40%以上。随着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矿井对采掘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矿井井下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煤层深厚的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端头进行支护,然而对于煤层较薄的采煤工作面,煤层的空间高度较矮,不能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支护,通常采用小型液压支护架进行支护。煤矿原有的采煤工作面机头、机尾普采段及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方式全靠人工配合,机头、机尾支护所需时间长,人工配合难以保证支护的安全性,常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通过伸缩液压缸使左支架顶梁和右支架顶梁交替前进,缩短了机头、机尾支护时间,避免了人工移动顶梁和单梁带来的人身伤害事故,左支架顶梁和右支架顶梁向前延伸出底座,减少顶板空顶面积,扩大了支护范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包括分别由底座、顶梁和升降液压缸组成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并列且留有间隔距离,每个支架的顶梁与底座通过多个并排的升降液压缸连接,左支架底座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左支架固定臂,右支架底座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右支架固定臂,左、右支架底座上的固定臂相向延伸,一个伸缩液压缸的缸体与左支架固定臂铰接,伸缩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右支架固定臂铰接,伸缩液压缸与左、右支架底座平行,所述伸缩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三控制阀,左升降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二控制阀,右升降液压缸通过油路连接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由底座(6)、顶梁(2)和升降液压缸组成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并列且留有间隔距离,每个支架的顶梁(2)与底座(6)通过多个并排的升降液压缸连接,左支架底座(6)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左支架固定臂(8),右支架底座(5)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右支架固定臂(9),左、右支架底座上的固定臂相向延伸,一个伸缩液压缸(7)的缸体与左支架固定臂(8)铰接,伸缩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右支架固定臂(9)铰接,伸缩液压缸(7)与左、右支架底座平行,所述伸缩液压缸(7)通过油路(10)连接第三控制阀(13),左升降液压缸(4)通过油路(10)连接第二控制阀(12),右升降液压缸(3)通过油路(10)连接第一控制阀(11),所述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分别与进油管(14)和出油管(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底迈式液压支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由底座(6)、顶梁(2)和升降液压缸组成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并列且留有间隔距离,每个支架的顶梁(2)与底座(6)通过多个并排的升降液压缸连接,左支架底座(6)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左支架固定臂(8),右支架底座(5)设有横向延伸出底座的右支架固定臂(9),左、右支架底座上的固定臂相向延伸,一个伸缩液压缸(7)的缸体与左支架固定臂(8)铰接,伸缩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右支架固定臂(9)铰接,伸缩液压缸(7)与左、右支架底座平行,所述伸缩液压缸(7)通过油路(10)连接第三控制阀(13),左升降液压缸(4)通过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乐,许刚,黄小于,张鹏伟,隆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