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回风顺槽内的顺槽顶板上的轨道和安装在所述轨道上的至少一个挡煤构件;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挡煤构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为朝向所述回风顺槽内的顺槽底板延伸的自由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在不改变现有回风顺槽的支护方式和不提前注射高分子材料的前提下,挡煤构件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对在该区域作业的人员或临时通过的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片帮煤伤人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煤
中防片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综采工作面中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段,受超前压力的影响,煤壁压力显现较明显,尤其是回风顺槽的正帮,容易发生片帮。目前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段一般采用玻璃钢锚杆加木托盘进行支护,支护强度弱,遇超前压力较大时,玻璃钢锚杆支护会失效,导致煤壁片帮,产生的片帮煤对在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段内作业和通过的人员会造成伤害。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采用圆钢锚杆替代玻璃钢锚杆,弥补玻璃钢锚杆的强度不足;二、提前对顺槽超前支护段正帮注高分子材料进行煤帮预先加固,以减少、缓解片帮程度。以上两种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一、采用圆钢锚杆替代玻璃钢锚杆,虽然可以弥补玻璃钢锚杆的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但是在煤机截割工作面三角煤时,支护材料会进入工作面运输系统,采用圆钢锚杆不仅容易造成运输系统各设备零部件损坏,而且极容易造成顺槽皮带和主运输系统皮带的撕带事故。二、采用注高分子材料进行预先加固,虽然可以有效减少和缓解片帮,但是高分子材料价格贵,支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并且能够进行有效保护的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回风顺槽内的顺槽顶板上的轨道和安装在所述轨道上的至少一个挡煤构件;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挡煤构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为朝向所述回风顺槽内的顺槽底板延伸的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与所述顺槽底板之间形成有出口部。进一步地,所述轨道通过锚杆固定在所述顺槽顶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轨道内设置有多个能够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吊滑轮,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吊滑轮上。进一步地,包括有多个所述挡煤构件。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挡煤构件移动的驱动设备。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设备为移动式绞车,所述移动式绞车上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上缠绕有拉索,所述拉索的末端与所述挡煤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索连接在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回风顺槽内的多个单体液压支架,每个所述单体液压支架支撑连接在所述顺槽顶板与所述顺槽底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挡煤构件为挡煤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顺槽顶板上安装轨道,在轨道上配置挡煤构件,在不改变现有回风顺槽的支护方式和不提前注射高分子材料的前提下,挡煤构件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对在该区域作业的人员或临时通过的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片帮煤伤人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采煤工作面上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布置示意图;图2为在回风顺槽内布置有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回风顺槽内布置有保护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00-采煤工作面;101-回风顺槽;102-运输顺槽;103-顺槽顶板;104-顺槽底板;105-正帮;106-副帮;1-轨道;2-挡煤构件;3-吊滑轮;4-锚杆;5-单体液压支架;6-驱动设备;61-移动式绞车;62-滚筒;63-拉索;7-出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技术提供的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回风顺槽中防止正帮片帮时,产生的片帮煤对顺槽内的人员造成损害。如图1所示,采煤工作面100沿着箭头所指方向前进。在其两侧分别布置有回风顺槽101和运输顺槽102。如图2-4所示,回风顺槽101具有顺槽顶板103、顺槽底板104、正帮105和副帮106。其中正帮105为靠近采煤工作面100侧的巷帮。由于正帮105靠近采煤工作面100,其承受的压力大,可能会产生片帮。如图2-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101内的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回风顺槽101内的顺槽顶板103上的轨道1和安装在轨道1上的至少一个挡煤构件2。挡煤构件2的顶端与轨道1滑动连接,且挡煤构件2能够沿着轨道1移动,挡煤构件2的底端为朝向回风顺槽101内的顺槽底板104延伸的自由端。轨道1沿着正帮105所在的方向或沿着顺槽顶板103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时,将轨道1安装在靠近正帮105侧,在轨道1上安装挡煤构件2,挡煤构件2能够在轨道1上滑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位置。挡煤构件2的底端为自由端,其朝向顺槽底板104延伸,并不与顺槽底板104连接。挡煤构件2在回风顺槽101内形成一道安全隔离墙或隔离板,在正帮105发生片帮时,挡煤构件2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对在该区域作业的人员或临时通过的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片帮煤伤人事故的发生。较佳地,如图4所示,挡煤构件2的底端与顺槽底板104之间形成有出口部7。如果发生片帮,在片帮煤太多时,站在回风顺槽内的人员可以在挡煤构件2的掩护下及时从出口部7清理掉落到顺槽底板的片帮煤。较佳地,如图1和图4所示,轨道1通过锚杆4固定在顺槽顶板103上。锚杆4为单轨吊挂锚杆,可以将轨道1稳固第吊挂在顺槽顶板103的下方。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轨道1内设置有多个能够沿着轨道1滑动的吊滑轮3,挡煤构件2的顶端连接在吊滑轮3上,从而可以实现挡煤构件2沿着轨道1移动调整位置。较佳地,如图3所示,该保护装置包括有多个挡煤构件2,扩大了保护区域。相邻的两个挡煤构件2之间为无缝衔接。较佳地,如图2所示,该保护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挡煤构件2移动的驱动设备6,通过驱动设备6可以带动挡煤构件2移动至指定位置。驱动设备6可以为推拉装置、油缸气缸装置、车辆装置等等能够带动挡煤构件2移动的设备。较佳地,如图2所示,驱动设备6为移动式绞车61,移动式绞车61上设置有滚筒62,滚筒62上缠绕有拉索63,拉索63的末端与挡煤构件2连接。当移动式绞车61作业时,其滚筒62转动拉动拉锁63,从而拉动挡煤构件2移动。拉锁63优选地为钢丝绳。较佳地,拉索63连接在挡煤构件2的顶端上。由于挡煤构件2的顶端滑动连接在轨道1上,将拉索63连接在挡煤构件2的顶端上,在拉动挡煤构件2沿着轨道1移动时,比较省力。较佳地,如图1和图4所示,该保护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回风顺槽101内的多个单体液压支架5,每个单体液压支架5支撑连接在顺槽顶板103与顺槽底板104之间。一方面,单体液压支架5起到支撑作用,支护回风顺槽101;另一方面,单体液压支架5对挡煤构件2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挡煤构件2受正帮105产生的片帮煤的作用朝向副帮106侧摆动而造成人员伤害。较佳地,挡煤构件2为挡煤板,便于制造,且便于取材,采用工地上废弃的钢板即可加工制造成为挡煤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在不改变现有回风顺槽的支护方式和不提前注射高分子材料的前提下,挡煤构件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对在该区域作业的人员或临时通过的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片帮煤伤人事故的发生。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回风顺槽内的顺槽顶板上的轨道和安装在所述轨道上的至少一个挡煤构件;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挡煤构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为朝向所述回风顺槽内的顺槽底板延伸的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回风顺槽内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回风顺槽内的顺槽顶板上的轨道和安装在所述轨道上的至少一个挡煤构件;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挡煤构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为朝向所述回风顺槽内的顺槽底板延伸的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煤构件的底端与所述顺槽底板之间形成有出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通过锚杆固定在所述顺槽顶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内设置有多个能够沿着所述轨道滑动的吊滑轮,所述挡煤构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吊滑轮上。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国铭,张立辉,张永福,康国彪,刘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