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空区放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作面端头采空区放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周期性成“O-X”破断。工作面端头位置采空区顶板悬露面积过大,易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集聚,给矿井生产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在现有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首先对工作面端头位置的顶板钻孔,然后在钻孔内装填炸药爆破,或对钻孔注高压水对顶板进行水压制裂,或直向钻孔内注入膨胀破碎剂对顶板造成破坏。因采空区禁止人员进入,故而钻孔放顶工作只能在紧邻工作面端头位置进行,若顶板悬露面积较大,难以对采空区较深处悬露的顶板进行放顶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工作面端头采空区放顶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中空注浆锚杆向顶板岩体中注入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的方法中来破碎放顶,较原有技术相比,不需在放顶时钻孔而简化了放顶工序,降低放顶成本,同时也能对采空区较深处的顶板进行放顶工作。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工作面端头采空区放顶的方法,向顶板中注入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从而破碎顶板岩体进行放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作面端头采空区放顶的方法,向顶板中注入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从而破碎顶板岩体进行放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①:掘进回采巷道时,该回采巷道顶板采用中空注浆锚杆进行支护;步骤②: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与注浆管连接;步骤③:工作面向前推进,所述工作面端头的后方采空区顶板悬露一定长度后,由临近采空区一侧向工作面方向,对位于所述采空区的所述中空注浆锚杆依次注入所述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待完成放顶后将工作面前方的所述中空注浆锚杆与所述注浆管相连,等待下次注浆放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作面端头采空区放顶的方法,向顶板中注入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从而破碎顶板岩体进行放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①:掘进回采巷道时,该回采巷道顶板采用中空注浆锚杆进行支护;步骤②: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与注浆管连接;步骤③:工作面向前推进,所述工作面端头的后方采空区顶板悬露一定长度后,由临近采空区一侧向工作面方向,对位于所述采空区的所述中空注浆锚杆依次注入所述体积可膨胀的化学浆液,待完成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锋,秦冬冬,张东升,靳赛飞,李复活,王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