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919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4:16
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包括支护部件、行走部件、控制器和多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支护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升降,进行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行走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自由迁移;控制器根据采集的各种智能传感器数据,实现支护机器人的支护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支护机器人自身姿态感知及控制、智能传感器自主控制、各类传感器数据综合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无线方式实现支护机器人控制器和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设备互联,减少了控制器与其配接设备的电缆连接器,方便扩展配接设备,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煤矿生产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条件复杂、灾害严重,在井下采煤工作面以及掘进巷道,往往伴随着粉尘、潮湿、振动、噪声,甚至辐射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4.0的深入、煤矿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及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针对煤矿研发制造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应用到采掘、顶板支护、喷浆、巡检、抢险救灾等方面。为了实现煤矿高效和安全生产,支护机器人进入采煤工作面必然是煤炭行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解决目前的支护设备缺少对行走姿态的感知、重心的计算和控制、对其他设备和周边环境的感知、以及设备间电缆连接器复杂维护不方便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CN202348308U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液压支架,包括顶梁履带、液压立柱、底座履带、底座机架、四连杆结构和顶梁机构,顶梁履带安装在顶梁机架上,顶梁机架通过液压立柱和四连杆机构与底座机架连接,四连杆机构顶端与顶梁机架铰接,底座机架上安装底座履带,但其没有公开具有控制装置,其操作和传统的液压支架操作方式相同,都是使用人工液压控制,控制精度不高,响应速度慢;CN102678141A公开了一种矿井支护车,其整机本体安装在行走装置上,在整机本体上设有轨道,在轨道上设有滑行的台车,支臂的下端铰接在台车上,支臂的上端铰接有能固定安装待架钢梁的护板上,油缸的一端与支臂铰接,另一端与整机本体铰接,在整机本体上设有整机控制系统、机器电器系统和整机泵站系统;但其控制系统仅仅涉及车辆和支护结构的控制,并没有传感器检测支护系统中各部件的姿态,对支护系统的控制不够全面,无法实现支护的细微结构动态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采煤支护机器人对行走姿态的感知,对周围环境及相关设备的感知,以及对采煤工作面顶板有效支护和倾倒预防控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采煤机工作面支护机器人,所述支护机器人包括:支护部件、行走部件、控制器和多种类型智能传感器。所述支护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升降,进行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所述行走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自由迁移;所述控制器根据采集的各种智能传感器数据,实现支护机器人姿态感知、重心计算和防倾倒控制、采煤工作面顶板有效支护、行走步距精确控制、其他设备和周边环境的感知、以及各智能传感器之间的协同作业;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三维角度传感器、云台摄像仪、无线接近传感器、三维坐标定位传感器、支护压力传感器、行走步进传感器、应力检测传感器、危害气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所述支护部件通过液压系统和控制装置,实现支护机器人升降控制;所述支护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支护部件,对支护压力进行监测,所述支护压力传感器具有模型计算和智能识别功能,以及通过无线方式上报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功能,监测压力范围:0~60MPa,精度范围:0.1%~1%。所述行走部件通过液压系统和减速装置,完成支护机器人在前后左右方向的自由迁移及步距的精确控制。所述行走步进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行走部件,对行走步距进行监测,所述行走步进传感器具有模型计算和智能识别功能,以及通过无线方式上报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功能,实现支护机器人的智能步进控制,通过支护机器人的减速机构提高支护机器人的步进控制精度,测量精度范围:0.1~5mm。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主体部件上,包括无线网络管理模块、支护机器人姿态模型模块、重心计算及防倾倒控制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协同作业及控制模型管理模块。所述无线网络管理模块,进行控制器及其各类传感器网络管理,实现控制器和各类传感器的无线通信以及不同支护机器人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及传感器状态监测。所述支护机器人姿态模型模块,根据采集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实时计算支护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姿态。所述重心计算及防倾倒控制模块,根据支护机器人实时姿态计算支护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当重心位置偏离安全范围时,根据控制模型自动调整支护机器人的姿态,防止倾倒。所述环境感知模块,根据云台摄像仪、无线接近传感器、三维坐标定位传感器、行走步进传感器、应力检测传感器、危害气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及分析结果,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判断支护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状态。防止支护机器人与其它设备发生碰撞。所述协同作业及控制模型管理模块,实现支护机器人和支护机器人之间、支护机器人各智能传感器之间的协同作业,以及对协同控制模型的管理。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方式和智能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所述智能传感器具有模型计算和智能识别功能。所述三维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所有活动部件上,关键部位设置2倍数量的冗余,监测各部件三维姿态角度以及支护机器人的行走姿态,测量范围:±1°~±90°,分辨度范围:0.01°~0.05°。所述云台摄像仪,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两侧,且数量在2台以上,具有不小于180°旋转功能,观察煤壁和支护机器人侧方。所述无线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结构件前端,测量前方其它采煤设备的相对位置,监测范围:0.1~7m。所述三维坐标定位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结构件侧方,测量侧方其它设备或支护机器人的相对位置,监测精度范围1~100mm。所述应力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各个结构件连接部位,感知支护机器人所有关节部位的磨损和损坏情况,测量频带宽:2000~3000Hz,误差:±10Hz,灵敏系数在1.5×10-4以下。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为支护机器人行走姿态感知及控制、支护机器人重心计算、支护机器人重心复位控制、智能传感器自主控制、各类传感器数据综合应用提供一种方法,通过无线方式实现支护机器人控制器和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设备互联,减少了控制器与其配接设备的电缆连接器,方便扩展配接设备,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如下:(1)支护机器人根据采煤工作面生产情况需要迁移时,首先尝试降低其支护部件,同时安装在支护部件的支护压力传感器对支护压力进行监测,如果一定时间之后,支护部件的压力没有明显减小的变化,需要综合三维角度传感器、云台摄像仪、声音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获取支护机器人当前的姿态、根据图像和声音频率分析是否发生顶板塌落等情况,并由控制器根据姿态控制模型对支护机器人的姿态进行调整,确保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2)支护机器人判断支护压力可以进行迁移,并综合三维坐标定位传感器、云台摄像仪、无线接近传感器反馈结果判断:支护机器人和前方其他采煤设备的相对方位、距离;支护机器人和两侧支护机器人或其他设备的相对方位。根据支护机器人迁移模型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自由的迁移,迁移过程中根据行走步进传感器监测迁移步进,通过减速机构进行迁移动作的精确控制。(3)支护机器人迁移结束后升起支护部件,根据支护压力传感器使支护部件对顶板有效支护。(4)支护机器人在动作过程中,控制器根据支护机器人模型及其各个结构件的三维角度,进行支护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部件、行走部件、控制器和多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所述支护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升降,进行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所述行走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自由迁移;所述控制器根据采集的各种智能传感器数据,实现支护机器人的支护控制;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三维角度传感器、云台摄像仪、无线接近传感器、三维坐标定位传感器、支护压力传感器、行走步进传感器、应力检测传感器、危害气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部件、行走部件、控制器和多种
类型的智能传感器;
所述支护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升降,进行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
所述行走部件用来完成支护机器人的自由迁移;
所述控制器根据采集的各种智能传感器数据,实现支护机器人的支护控制;
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三维角度传感器、云台摄像仪、无线接近传感器、三维坐标定位传
感器、支护压力传感器、行走步进传感器、应力检测传感器、危害气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部件通过液压
系统和控制装置,实现支护机器人升降控制;所述支护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支护
部件上,对支护压力进行监测,所述支护压力传感器具有模型计算和智能识别功能,以及通
过无线方式上报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通过液压
系统和减速装置,完成支护机器人在前后左右方向的自由迁移及步距的精确控制,所述行走
步进传感器安装在支护机器人的行走部件上,对行走步距进行监测,所述行走步进传感器具
有模型计算和智能识别功能,以及通过无线方式上报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功能,实现支
护机器人的智能步进控制,通过支护机器人的减速机构提高支护机器人的步进控制精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支护
机器人主体上,包括无线网络管理模块、支护机器人姿态模型模块、重心计算及防倾倒控制
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协同作业及控制模型管理模块;
所述无线网络管理模块,进行控制器及智能传感器的网络管理,实现控制器和智能传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士牛剑峰李首滨吴桐杨立刘清魏文艳赵文生付振杨明利刘杰王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