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极破碎岩层中掘巷及支护的方法,外侧巷道在掘进靠近破碎带时,外侧巷道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的破碎带前方进行钻孔,在所钻的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要穿破破碎带,注浆完成后,破碎带中的岩体和注浆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在保护壳内继续掘进,使破碎带内的破碎带巷道成型,破碎带巷道从内侧向外侧打多组孔,在多组孔内进行注浆,然后对破碎带巷道增添加固装置,补强围岩,最后对破碎带巷道增加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第三防护层。通过先在巷道前极破碎岩层处钻孔注浆,再用掘进机进行掘进,掘成巷道后,打锚杆支护,并补注浆,通过这样的工艺流程使巷道更加的坚固,提高了巷道采掘技术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采掘安全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巷道采掘技术在建筑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巷道采掘技术的安全性能方面显得更加重要。据相关报道,在巷道建造工程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冒顶、掉渣、片帮、裂缝、离层、漏顶等问题。然而,造成这些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巷道的掘进与支护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比如说在掘进前是否通过注浆来首次加固巷道壁面,在掘进后支护的过程中是否有进一步的补注浆加固等。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很多在巷道采掘作业当中的安全隐患,实用性能不佳,所以存在着不足。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巷道采掘支护技术在安全方面存在的缺陷,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造成很大影响,本专利技术提出,提高了巷道采掘支护技术的安全系数,简化了巷道掘进的工艺流层,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 ,外侧巷道在掘进靠近破碎带时,外侧巷道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的破碎带前方进行钻孔,在所钻的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要穿破破碎带,注浆完成后,破碎带中的岩体和注浆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在保护壳内继续掘进,使破碎带内的破碎带巷道成型,破碎带巷道从内侧向外侧打多组孔,在多组孔内进行注浆,然后对破碎带巷道增添加固装置,补强围岩,最后对破碎带巷道增加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第三防护层。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防护层、第三防护层均采用喷混凝土和装钢筋网进行浇筑,第二防护层采用较软的桁架,桁架可采用木头、聚氨酯。进一步,所述的钻孔的方式采用电动钻孔机,保护壳的形状呈半圆拱形。进一步,所述的多组孔在破碎带巷道上面平均分布。进一步,所述的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注浆。进一步,所述的加固装置采用打锚杆支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先在巷道前极破碎岩层处钻孔注浆,再用掘进机进行掘进,掘成巷道后,打锚杆支护,并补注浆,通过这样的工艺流程使巷道更加的坚固,提高了巷道采掘技术的安全系数,实用性能优,工艺新颖,是一项很好的工艺专利技术,很有市场推广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侧巷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破碎带巷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外侧巷道,110-注浆孔,120-破碎带,140-破碎带巷道,150-第一防护层,160-第二防护层,170-第三防护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2 —种在极破碎岩层中掘巷及支护的方法,外侧巷道100在掘进靠近破碎带120时,外侧巷道100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的破碎带120前方进行钻孔,在所钻的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要穿破破碎带120,注浆完成后,破碎带120中的岩体和注浆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在保护壳内继续掘进,使破碎带120内的破碎带巷道140成型,破碎带巷道140从内侧向外侧打组孔,在组孔内进行注浆,使巷道周边一大圈的围岩整体性加强,然后对破碎带巷道增添加固装置,补强围岩,最后对破碎带巷道140增加第一防护层150、第二防护层160、第三防护层170。第一防护层150、第三防护170层均采用喷混凝土和装钢筋网进行浇筑,第二防护层160采用较软的桁架,桁架可采用木头、聚氨酯。钻孔的方式采用电动钻孔机,保护壳的形状呈半圆拱形。多组孔在破碎带巷道140上面平均分布。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或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装置采用打锚杆支护。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巷道掘进靠近破碎地带时,这时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周边向前方外方倾斜钻孔,沿巷道周围钻一圈孔,然后在每个钻孔中注浆,这些注浆孔也打穿破碎带,这样注完浆在破碎带里的巷道,在破碎带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就把破碎的岩层“粘”在一起了,这样巷道掘进方向上,就有一个完整的“筒”,套住欲掘巷的破碎地带,在这个保护壳内,继续掘进,穿过破碎带后,在破碎带里的巷道,加强支护,方法就是从巷道壁向围岩打注浆孔,在孔里继续注浆,补强围岩,然后在破碎带的巷道里边向外打锚杆,之后在破碎带的巷道从外向内再做三次支护,第一次喷一层混凝土及装钢筋网,第二次在混凝土内装一越过破碎带后,用常规方法就可以了层较软件的桁架,比如用木头,第三次再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越过破碎带后,用常规方法就可以了,施工时在破碎带时使用这个方法,使用是五种支护的联合使用,注浆加固围岩,锚杆支护,然后是巷道内,两层混凝土,一层柔性支护,进而确保破碎带巷道的稳定性。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先在巷道前极破碎岩层处钻孔注浆,再用掘进机进行掘进,掘成巷道后,打锚杆支护,并补注浆,通过这样的工艺流程使巷道更加的坚固,提高了巷道采掘技术的安全系数,实用性能优,工艺新颖,是一项很好的工艺专利技术,很有市场推广前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极破碎岩层中掘巷及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侧巷道在掘进靠近破碎带时,外侧巷道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的破碎带前方进行钻孔,在所钻的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要穿破破碎带,注浆完成后,破碎带中的岩体和注浆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在保护壳内继续掘进,使破碎带内的破碎带巷道成型,破碎带巷道从内侧向外侧打多组孔,在多组孔内进行注浆,然后对破碎带巷道增添加固装置,补强围岩,最后对破碎带巷道增加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第三防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极破碎岩层中掘巷及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侧巷道在掘进靠近破碎带时,外侧巷道停止掘进,在巷道掘进端的破碎带前方进行钻孔,在所钻的孔内进行注浆,注浆要穿破破碎带,注浆完成后,破碎带中的岩体和注浆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壳,在保护壳内继续掘进,使破碎带内的破碎带巷道成型,破碎带巷道从内侧向外侧打多组孔,在多组孔内进行注浆,然后对破碎带巷道增添加固装置,补强围岩,最后对破碎带巷道增加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第三防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极破碎岩层中掘巷及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志强,纪洪广,刘志强,邢士波,
申请(专利权)人:孟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