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双色竹节复合纱线的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竹节纱是在长度方向上出现短片段粗节或细节的单纱,其粗细节简称为竹节,竹节的出现可有规律也可无规律。传统竹节纱的纺纱原理是在三罗拉细纱机上增加竹节纱装置,粗纱从后罗拉输入,正常纺纱时仍然是后、中、前罗拉的速度依此增加。根据设计要求变换后罗拉的速度,导致细纱机后区的牵伸倍数发生变化,而前罗拉速度不变,经前罗拉牵伸形成竹节。但是都是基于粗纱的变化,也就是说原料是保持稳定的,其风格比较单一,不能兼具多种纱的优点,特色不够明显,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其竹节大小的变化也取决于粗纱定量和细纱牵伸倍数,竹节段处捻度相对弱,表现出纱线强力低、强力不匀率大,生产时品种更换不方便,产品质量波动性很大等问题,纺制中经常出现断头和竹节纱参数不准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色彩的变化和功能的变化的竹节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竹节纱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包括正常纺纱的平行纤维束一和平行纤维束二,其特征在于:由被拉断的竹节纤维束形成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包括正常纺纱的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其特征在于:由竹节纤维束(12)拉断形成的多段竹节段依次夹捻于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包括正常纺纱的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其特征在于:由竹节纤维束(12)拉断形成的多段竹节段依次夹捻于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中。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竹节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采用设置有竹节纱装置的四罗拉环锭纺细纱机,其中,该四罗拉环锭纺细纱机具有由依次设置的前罗拉(4)、中二罗拉(3)、中一罗拉(2)和后罗拉⑴构成的四罗拉牵伸装置,在后罗拉⑴及中一罗拉(2)上分别有刻槽一(14)及刻槽二(15),在中二罗拉(3)上有刻槽三(5)和刻槽四(6),每两对罗拉之间均有相对应的喇叭口装置,竹节纱装置会瞬间控制中二罗拉(3)间歇性运动,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1、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分别通过喇叭口一(7)和喇叭口二(8)平行喂入后罗拉⑴的刻槽一(14)的两边,出刻槽一(14)后再分别通过喇叭口三(7’)和喇叭口四(8’)平行进入中一罗拉(2)的刻槽二(15)的两边,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受牵伸作用后,再分别通过喇叭口五(7”)和喇叭口六(8”)平行进入中二罗拉⑶的刻槽三(5)和刻槽四(6),出中二罗拉(3)后再分别通过喇叭口七(‘7)和喇叭口八(‘8)平行到达前罗拉(4); 同时,竹节纤维束(12)通过喇叭口九(9)于平行纤维束一(10)和平行纤维束二(11)中间以一定间距平行喂入后罗拉(I)的刻槽一(14),通过喇叭口十(9’)进入中一罗拉(2)的刻槽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超,薛文良,江治明,张瑞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