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控制化肥养分在环境中迁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593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控制化肥养分在环境中迁移的方法,具体是将辐照和化学改性的凹凸棒土制成高性能化肥助剂,添加到化肥中,即可控制养分迁移和流失。具体改性原理为,辐照的溅射、库伦和热效应将团聚的棒晶解离,再通过化学改性增加其表面的羟基数量并修饰阴离子,以提高其表面负电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凹凸棒土对化肥养分的固定能力。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养分流失,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潜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方法涉及,属于化肥

技术介绍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很低,氮、磷、钾肥分别为25 %至30 %、10 %至25 %、35 %至50 %。目前我国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240公斤,单位面积施肥量是世界平均量的1.6倍。我国化肥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化肥的使用效率呈下降的趋势。全国每 年因施肥造成氮流失达1650万吨,经济损失近千亿元,重要的是带来从空中到地下的严重的环境立体污染。对大气,化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施用化月巴、化肥生产或贮运时排放的氨气、温室气体等造成的直接污染。对土壤,土壤中的化肥在水的浙滤作用下发生迁移从而流入江河、湖泊或进入地下水,构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面污染源。对农产品,化肥最令人担忧的是硝酸盐的积累问题。生长在施用化肥土壤上的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若过度施肥,会导致大量的硝酸盐积累于叶、茎和根中,危害取食的人类和牲畜。对土壤,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一方面大量施肥易引起土壤板结;另一方面大量施肥可能造成土壤中敏感生物种的减少和消灭,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缓释、控释、复合高效和环境友好是肥料发展的总趋势,研制并应用全营养控释肥料是肥料科学的最终目标之一。自从1942年脲醛肥料取得专利以来,缓释肥料已有长足进步,近几年又发展到控释肥而且有一部分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特别是70年代以后,国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在市场上以商业产品销售的缓释/控释肥料已达数十种。美国、日本及西欧各国,正致力于应用现代技术发展缓释、控释肥料。自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陆续推出新型缓控释肥料,从原理上大体可分为包膜型和尿酶抑制型。包膜型肥料的主要研发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湖南、福建、山东、浙江等省农科院、郑州工业大学等。尿酶抑制型研发单位主要为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出一种新型缓控释肥料一控失肥料,其原理不同于包膜和尿酶抑制,而是利用天然纳米黏土材料自组装形成的微纳网络结构,将化肥养分固定,控制养分的流失。由于其成本较低,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广,占领国内缓控释肥料行业10%左右市场。但是其主要原材料凹凸棒土存在天然团聚性,棒晶之间易抱团,且表面羟基数量有限,不利于性能发挥,导致添加量较高。针对这个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棒晶解离和增加表面羟基数量的方法,以提高凹凸棒土分散性和对肥料的结合能力,研发一种新型的化肥助剂,实现更好控制化肥养分迁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通过对凹凸棒土进行物理改性和化学修饰,增加其分散性能和表面羟基数量,从而将化肥养分更好地结合在凹凸棒土“柴堆状”微纳结构中,同时通过弱相互作用将氮素与该网络结合,从而放大氮素离子或分子的空间尺寸,使它在土壤滤层中迁移速率降低,达到氮肥固定在耕作层的目的。具体原理为:首先利用水溶液沉降法将凹凸棒土提纯,然后通过酸洗去除凹凸棒土内部无机杂质并将表面活化,接着利用高能电子束和钴60辐照可以通过溅射效应、库伦效应和热效应将聚集在一起的棒晶解离,再通过彭氢化纳处理,增加棒晶表面的羟基数量,最后利用六偏磷酸钠和海藻酸钠将阴离子基团(六偏磷酸根以及草酸根离子)修饰在棒晶表面上,以提高其表面负电位(绝对值),增强分散性能。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可以作为助剂添加到化肥中,即具有高效控制化肥养分迁移和流失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0-800目胶体级凹凸棒土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20-100g/L的悬浊液,5000-10000rpm搅拌5_1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下层1/5-1/4体积的泥浆,保留其余悬浊液; (2)往余下悬浊液中加入盐酸,保持盐酸浓度为0.5-3 M, 1000-3000 rpm搅拌反应20-4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60-10(TC烘干,粉碎成200-400目; (3)利用能量为1-5MeV和剂量为5-50 kGy的伽马射线辐照5-30分钟; (4)再利用能量为5-10MeV和剂量为10-50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5_10分钟; (5)将辐照过的凹凸棒土与硼氢化钠按照质量比90-95:5-10混合均匀,加入到自来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0-100g/L的悬浊液,40-50°C下1000-5000 rpm搅拌5_1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60-100°C烘干,粉碎成200-400目;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凹凸棒土 与200-400目六偏磷酸钠和200-400目海藻酸钠按照85-90:5-8:2-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化肥助剂。(7)将上述化肥助剂按照2-10%质量分数添加到化肥中,造粒即可。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棒晶解离,提高凹凸棒土分散性和比表面积; (2)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凹凸棒土表面羟基数量,提高其与化肥养分的结合能力; (3)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将氮肥固定在耕作层,减少其在土壤中向下迁移速率和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施肥量和次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1)将50kg 400目胶体级凹凸棒土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30 g/L的悬池液,5000rpm搅拌10分钟,静置20分钟,弃下层1/5体积的泥浆,保留其余悬浊液; (2)往余下悬浊液中加入盐酸,保持盐酸浓度为IM,3000rpm搅拌反应20分钟,静置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90°C烘干,粉碎成400目;(3)利用能量为5MeV和剂量为40 kGy伽马射线辐照10分钟; (4)再利用能量为10MeV和剂量为45kGy高能电子束辐照5分钟; (5)将辐照过的凹凸棒土与硼氢化钠按照质量比90:10混合均匀,加入到自来水中配置成浓度为40g/L的悬浊液,50°C下3000 rpm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80°C烘干,粉碎成300目; (6)将步骤(5)中得到的凹凸棒土与300目六偏磷酸钠和300目)海藻酸钠按照85:8:7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化肥助剂。(7)将上述化肥助剂按照5%质量分数添加到氯化铵中,造粒即可。实施例2 (1)将IOOkg300目胶体级凹凸棒土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40 g/L的悬池液,6000 rpm搅拌20分钟,静置30分钟,弃下层1/4体积的泥浆,保留其余悬浊液; (2)往余下悬浊液中加入盐酸,保持盐酸浓度为1.5M,3000 rpm搅拌反应30分钟,静置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100°C烘干,粉碎成300目; (3)利用能量为5MeV和剂量为40 kGy的伽马射线辐照10分钟; (4)再利用能量为10MeV和剂量为400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5分钟; (5)将辐照过的凹凸棒土与硼氢化钠按照质量比85:15混合均匀,加入到自来水中配置成浓度为30g/L的悬浊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控制化肥养分在环境中迁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00?800目胶体级凹凸棒土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20?100g/L的悬浊液,5000?10000rpm搅拌5?1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下层1/5?1/4体积的泥浆,保留其余悬浊液;(2)往余下悬浊液中加入盐酸,保持盐酸浓度为0.5?3?M,1000?3000?rpm搅拌反应20?4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60?100℃烘干,粉碎成200?400目;(3)利用能量为1?5?MeV和剂量为5?50?kGy的伽马射线辐照5?30?分钟;(4)再利用能量为5?10?MeV和剂量为10?50?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5?10分钟;(5)将辐照过的凹凸棒土与硼氢化钠按照质量比90?95:5?10混合均匀,加入到自来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0?100g/L的悬浊液,40?50℃下1000?5000?rpm搅拌5?10分钟,静置10?30分钟,弃上清,然后加自来水,使其达到原来的浓度,然后静置去上清,将余下泥浆于60?100℃烘干,粉碎成200?400目;(6)将步骤(5)中得到的凹凸棒土与200?400目六偏磷酸钠和200?400目海藻酸钠按照85?90:5?8:2?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化肥助剂;(7)将上述化肥助剂按照2?10%质量分数添加到化肥中,造粒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冬清吴正岩余增亮张静张桂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