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以及底座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下的气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和气缸推杆;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包括刀把和刀头,所述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两把刀把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刀把下端与摆臂末端铰接,所述刀头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内侧磨削成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通过连杆机构传动,带动对向设置的刀片,对胶料进行抓取,不仅机构结构简单,而且刀片背面留有凹槽,增大了刀背与胶料的摩擦系数,使得抓取胶料时更加牢固、快捷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行业炼胶车间中抓取胶料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抓胶器。
技术介绍
轮胎、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配方与炼胶工艺。因此胶料在进入密炼机混炼之前需要依据配方的配比要求将整块胶料采取切割、称量等加工。在炼胶车间内,胶料通常堆放在胶料切割设备附近,紧密码放,留给抓取胶料的操作空间仅仅是朝上的一面,每一块胶料侧面因紧密码放造成无法利用侧面夹住胶料的操作方式进行抓取。通常,整块胶料原材几何形状规格约为(长X宽X厚)600x400x150,重量约35 40kg。呈固体块状的橡胶原材料在常温下比常见的橡胶成品弹性、韧性稍差,但仍属柔软易变形类固体物质,因此抓取难度较大。目前,国内许多橡胶工厂采取的是靠人力搬运,因劳动强度大,因此难以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宜橡胶材料抓取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动抓胶器,解决了现有橡胶原材搬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以及底座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下的气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和气缸推杆;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包括刀把和刀头,所述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两把刀把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刀把下端与摆臂末端铰接,所述刀头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内侧磨削成刃。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刀把上端与连接气缸推杆下端的连接杆件铰接,所述连接杆件与气缸推杆下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连接。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刀头外侧的刀背开有凹槽。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摆臂下端安装有3个或四个对向布置的刀片。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摆臂中部安装有一圈把手,所述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气缸的手控阀。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抓刀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弯月形状,所述抓刀中部与摆臂下端铰接,上端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通过连杆机构传动,带动对向设置的抓刀对胶料进行抓取,不仅机构结构简单,而且刀头背面留有凹槽,增大了刀背与胶料的摩擦系数,使得抓取胶料时更加牢固、快捷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在B-B处的剖视图;图4至图7是抓取胶料过程示意图,其中:图4是起始状态,图5是刀片插入胶料状态,图6是抓取胶料状态,图7是抓取完成后放下胶料恢复原状态。图中:1、底座;100、抓胶器;101、胶料;2、摆臂;3、气缸;4、杆端关节轴承;5、刀把;6、刀头;7、把手;8、手控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I以及底座I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I下的气缸3 ;所述包括底座I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2和在气缸3下端的气缸推杆,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2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包括刀把5和刀头6,所述刀把5和刀头6为一体式结构,二者成120度角,两把刀把5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的连接杆件铰接,连接杆件与气缸推杆下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4连接;刀头6的内侧磨削成刃,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外侧的刀背开有用于增大摩擦的凹槽;所述摆臂2的中部安装有一圈把手7,把手7上安装有控制气缸的手控阀8。图4至图7是抓取胶料过程示意图,分成四个步骤进行描述:第一步:如图4所示,起始时,找好抓胶器100与胶料101的相对位置,人工将刀头6的刀尖略微插入胶料;第二步,如图5所示,刀头6插入胶料101的状态,拨动手控阀8,气缸3的推杆逐渐向下伸出,通过连杆机构的力量使得刀头6的刀尖进一步插入胶料101,到气缸3的推杆完全伸出后,插进胶料101的刀刀尖将撑住胶料101达到不掉落的程度;第三步,如图6所示,为抓取胶料101的状态,由于气缸推杆完全伸出,使得刀头撑开一定角度,此时操作起重设备将胶料搬运至切割等加工台处;第四步,如图7所示,是抓取完成后放下胶料101恢复原状态,即再次拨动手控阀,控制抓胶器卸下胶料,连杆带动刀片收回,起重设备带动抓胶器进入下一个胶料的抓取工位。实施例2:抓刀的刀把与刀头成一体式弯月形状,抓刀中部与摆臂下端铰接,两把抓刀的刀把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的连接杆件铰接。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通过连杆机构传动,带动对向设置的抓刀,对胶料进行抓取,不仅机构结构简单,而且刀头的背面留有凹槽,增大了刀背与胶料的摩擦系数,使得抓取胶料时更加牢固、快捷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以及底座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下的气缸;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和气缸推杆; 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所述抓刀包括刀把和刀头,所述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两把刀把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刀把下端与摆臂末端铰接,所述刀头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内侧磨削成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抓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把上端与连接气缸推杆下端的连接杆件铰接,所述连接杆件与气缸推杆下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抓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外侧的刀背开有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抓胶器,其特征在于:摆臂下端安装有3个或四个对向布置的刀片。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气动抓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中部安装有一圈把手,所述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气缸的手控阀。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气动抓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刀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弯月形状,所述抓刀中部与摆臂下端铰接,上端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全文摘要一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以及底座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下的气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和气缸推杆;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包括刀把和刀头,所述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两把刀把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刀把下端与摆臂末端铰接,所述刀头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内侧磨削成刃。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通过连杆机构传动,带动对向设置的刀片,对胶料进行抓取,不仅机构结构简单,而且刀片背面留有凹槽,增大了刀背与胶料的摩擦系数,使得抓取胶料时更加牢固、快捷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65G47/91GK103144957SQ20131004748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朱业胜, 王际松, 王英斌, 陈洪昌 申请人: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抓胶器,包括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底座以及底座下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安装在底座下的气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下端对称设置的摆臂和气缸推杆;所述抓取装置为摆臂下端对称设置的一对抓刀,所述抓刀包括刀把和刀头,所述刀把与刀头为一体式结构,两把刀把的上端共同与气缸推杆下端铰接,刀把下端与摆臂末端铰接,所述刀头下端的刀尖为锐角,内侧磨削成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业胜,王际松,王英斌,陈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