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磨损部件的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467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磨损部件的修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2混合制得混合膏剂Ⅰ;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05混合制得混合膏剂Ⅱ;之后,用混合膏剂Ⅰ对粗化过的磨损面填充处理,再将磨损部件干燥后用混合膏剂Ⅱ修补,最后对磨损界面细化处理的方法,完成修补。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修补后,不仅磨损部件表面光滑细腻,而且方法简单、原材料廉价便宜,大大减少了报废主体部件或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普通磨料生产过程中,许多设备直接与磨料粉体接触,长时间的工业生产导致接触部分容易受到磨料粉体的磨损、磨削,造成部分环节、关键部位出现磨损,由于设备对内部空间尺寸要求严格,随着磨损的出现,孔径、腔体尺寸变大,造成设备运行异常,给磨料粉体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生产时效降低,加工生产精度降低,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将磨损的主体部件或零部件直接更换,则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减少报废主体部件或零部件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设备使用时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易磨损部件的磨损层面进行混合膏剂I的粗化填充处理,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采取氢氧化钾做粗化液处理、直接打磨等粗化方法,直至磨损面能够完全填充混合膏剂I为止; 步骤二、修补干燥:将步骤一处理过的易磨损部件放置于温度为60 70°C的环境中干燥2小时,然后将混合膏剂II均匀涂敷于步骤一中粗化处理的部位,直到表面光滑为止,之后放置于温度为55 65°C的环境中烘干1.5小时; 步骤三、修补界面细化处理:将步骤二处理后的易磨损部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完成;所述的混合膏剂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 0.55:0.45:1.2 混合; 所述的混合膏剂I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 0.55:0.45:1.05 混合;所述的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聚丙烯酸酯类、环氧树脂或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硬化剂为乙二胺; 所述的填充料是碳化硅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是D50 为 10.5 12.5μπι、8.7 10.3 μ m、7.4 8.6 μ m、6.1 7.3 μ m 的碳化硅颗粒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用混合膏剂I对粗化磨损面填充处理,再将磨损部件干燥后用混合膏剂II修补,最后对磨损界面细化处理的方法,完成修补。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修补后,不仅表面光滑细腻,而且方法简单、原材料廉价便宜,大大减少了报废主体部件或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时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混合膏剂 混合膏剂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2混合;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和聚丙烯酸酯类,硬化剂为乙二胺,填充料是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10.5 12.5 μ m或8.7 10.3 μ m的碳化硅粉体颗粒。混合膏剂I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05混合;粘合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硬化剂为乙二胺,是本修补法的催化剂,控制固化的时间和控制相关的性能,填充料为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6.1 7.3 μ m的碳化娃粉体颗粒。二、烘干 磨损面能够充分填充入混合膏剂I后在温度为60°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2小时。混合膏剂II处理后的泵体放置于温度为55°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1.5小时。三、打磨抛光 对经过易磨损部件、位置的修补方法修补的泵体粗细结合的打磨抛光处理,使其能够平稳运行,效率达到新泵体的要求。实施例2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混合膏剂 混合膏剂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2混合;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和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硬化剂为乙二胺,是本修补法的催化剂,控制固化的时间和控制相关的性能,填充料是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10.5 12.5 μ m或7.4 8.6 μ m的碳化娃粉体颗粒。混合膏剂I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05混合;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和聚丙烯酸酯类,硬化剂为乙二胺,填充料是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8.7 10.3 μ m或7.4 8.6 μ m的碳化娃粉体颗粒。二、烘干 磨损面能够充分填充入混合膏剂I后在温度为70°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2小时。混合膏剂II处理后的泵体放置于温度为65°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1.5小时。三、打磨抛光 对经过易磨损部件、位置的修补方法修补的泵体粗细结合的打磨抛光处理,使其能够平稳运行,效率达到新泵体的要求。实施例3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混合膏剂 混合膏剂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2混合;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类和环氧树脂,硬化剂为乙二胺,填充料是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8.7 10.3 μ m和7.4 8.6 μ m的碳化硅粉体颗粒。混合膏剂I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05混合;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和环氧树脂,硬化剂为乙二胺,是本修补法的催化剂,填充料是普通磨料粉体颗粒为D50等于8.7 10.3 μ m的碳化硅粉体颗粒。二、烘干 磨损面能够充分填充入混合膏剂I后在温度为65°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2小时。混合膏剂II处理后的泵体放置于温度为60°C的清洁环境中烘干1.5小时。三、打磨抛光 对经过易磨损部件、位置的修补方法修补的泵体粗细结合的打磨抛光处理,使其能够平稳运行,效率达到新泵体的要求。通过以上实施例表明,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大大减少了报废主体部件或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磨损部件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易磨损部件的磨损层面进行混合膏剂Ⅰ的粗化填充处理,直至磨损面能够完全填充混合膏剂Ⅰ为止;步骤二、修补干燥,将步骤一处理过的易磨损部件放置于温度为60~70℃的环境中干燥2小时,然后将混合膏剂Ⅱ均匀涂敷于步骤一中粗化处理的部位,直到表面光滑为止,之后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环境中烘干1.5小时;步骤三、修补界面细化处理,将步骤二处理后的易磨损部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完成;所述的混合膏剂Ⅰ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2混合;所述的混合膏剂Ⅱ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按照质量比0.55:0.45:1.05混合;所述的粘合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聚丙烯酸酯类、环氧树脂或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硬化剂为乙二胺;所述的填充料是碳化硅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磨损部件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易磨损部件的磨损层面进行混合膏剂I的粗化填充处理,直至磨损面能够完全填充混合膏剂I为止; 步骤二、修补干燥,将步骤一处理过的易磨损部件放置于温度为60 70°C的环境中干燥2小时,然后将混合膏剂II均匀涂敷于步骤一中粗化处理的部位,直到表面光滑为止,之后放置于温度为55 65°C的环境中烘干1.5小时; 步骤三、修补界面细化处理,将步骤二处理后的易磨损部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完成;所述的混合膏剂I由粘合剂、硬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粘合剂、硬化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丽伟梁贵振杨正宏陈永杰方珂王鹤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易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