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鱼池及循环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222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循环鱼池及循环水的处理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鱼池的边角等空置区域配置气提装置、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装置;集推流、增氧、脱气、固体过滤、生物过滤等多种功能于鱼池设计中;通过设置气提泵、移动床生物过滤器、竖流沉淀器等,完善并强化鱼池水处理功能,有增氧、脱气、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功能;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水体循环速率;通过减轻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量,降低水体循环速率与循环水泵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内循环鱼池及鱼池循环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流水鱼池常见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方形切角、八边形等,不同的鱼池池形各有利弊。圆形池造价较高,水交换和排污染效果好,单位水量生产量高,但操作不太方便、土地利用率低;长方形池造价较低、土地利用率高、操作方便,但水交换和排污不太理想;长方形切角和八边形池造价较低、水交换和排污良好、操作方便,但土地利用率低。鱼池作为养鱼的生境,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中,其功能则不尽于此,尚具有:及时去除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集污排污功能;及时将低溶解氧含量的水体排出或及时增氧;及时将高二氧化碳、高氨氮含量的水体排至相关水处理设备或及时去除;便于分级、捕捞、投喂等操作的功能。鱼池的设计应将与养殖鱼体紧邻的水流静滞区降低至最小。在养殖游泳性鱼类的鱼池中,通过水体流动和鱼的游动相结合,在与鱼体紧邻的水流静滞区域形成良好流态,提供充足溶氧,并将氨氮、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及时扩散到鱼池水体中。根据鱼类行为学,鱼类主要可分为游泳性鱼类与底栖性鱼类,前者喜流水,后者喜静水或低速流水。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主要是通过提高水体交换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鱼池,包括中心鱼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鱼池(15)的形状为八角形或者圆形;还包括沉淀系统和内循环系统,其结构为:当中心鱼池(15)为八角形时,其形状为具有四个切角的八角形,在中心鱼池的一个切角位置上设置沉淀系统;当中心鱼池(15)为圆形时,在中心鱼池(15)外切矩形的一个边角上设置沉淀系统;沉淀系统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心鱼池(15)外侧的侧排水池和竖流沉淀器,侧排水池的一边与中心鱼池外壁连为一体,与在中心鱼池(15)外壁上靠近水面的位置安装拦鱼网栅A;拦鱼网栅A的外侧为侧排水池;拦鱼网栅A为中心鱼池的出水口和侧排水池的进水口;侧排水池通过栏鱼网栅A与中心鱼池(15)连通;侧排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鱼池,包括中心鱼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鱼池(15)的形状为八角形或者圆形;还包括沉淀系统和内循环系统,其结构为: 当中心鱼池(15)为八角形时,其形状为具有四个切角的八角形,在中心鱼池的一个切角位置上设置沉淀系统;当中心鱼池(15)为圆形时,在中心鱼池(15)外切矩形的一个边角上设置沉淀系统; 沉淀系统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心鱼池(15)外侧的侧排水池和竖流沉淀器,侧排水池的一边与中心鱼池外壁连为一体,与在中心鱼池(15)外壁上靠近水面的位置安装拦鱼网栅A ;拦鱼网栅A的外侧为侧排水池;拦鱼网栅A为中心鱼池的出水口和侧排水池的进水口 ; 侧排水池通过栏鱼网栅A与中心鱼池(15)连通;侧排水池上部与侧排水管连接,侧排水管另一端连接到外部的集中水处理系统; 中心鱼池(15)底部设置底出水管(10),底出水管(10)的一端位于中央鱼池(15)底部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连接到竖流沉淀器(11)的下部;竖流沉淀器(11)底部收集沉淀物的部位连接底排污管(13);竖流沉淀器(11)上部设置底排水管(12),底排水管(12)的一端连接到竖流沉淀器上部,另一端连接到外部的集中水处理系统;底排水管(12)的中心位置比中心鱼池水面(19)低10 20cm ; 中心鱼池(15)为八角形时,在其余三个切角上设置内循环系统;当中心鱼池(15)为圆形时,在中心鱼池(15)外切矩形的其余三个边角上设置内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 在中心鱼池(15)外壁的外侧设置内循环进水池(14)、高位池(5)和移动床生物滤器(3);内循环进水池(14)的一边以及高位池(5)的一边分别与中心鱼池(15)外壁连为一体,移动床生物滤器(5)位于内循环进水池(14)和高位池(5)之间; 中心鱼池(15)外壁上靠近中心鱼池(15)底部的位置上安装栏鱼网栅B ;中心鱼池(15)通过拦鱼网栅B与内循环进水池(14)连通;拦鱼网栅B为中心鱼池(15)的出水口和内循环进水池的进水口; 内循环进水池(14)与移动床生物滤器(3)之间以气提泵2相连,气提泵连接到移动床生物滤器进水口(301);所述移动床生物滤器进水口(301)的位置高于中心鱼池水面(19); 移动床生物滤器(3)以联通管连接到高位池的下部,高位池水面(20)位置高于中心鱼池水面位置10 30cm ; 高位池(5)通过进水管(6)与中心鱼池(15)连通,且进水管(6)的位置低于中心鱼池水面(19)。2.权利要求1所述内循环鱼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鱼池(15)蓄水深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奔奔单建军宿墨顾川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