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慧文专利>正文

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107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第一6N137光耦合器、第二6N137光耦合器以及CPLD芯片,PLC控制器通过第一6N137光耦合器与CPLD芯片电连接,CPLD芯片通过第二6N137光耦合器与伺服电机驱动器电连接;第一6N137光耦合器将PLC控制信号的额定电压转换为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CPLD芯片,CPLD芯片对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并传输至第二6N137光耦合器,第二6N137光耦合器将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转换为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端口电压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伺服电机驱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扩大了PLC控制器对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的调控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PLC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PLC控制器通过发出一定频率的PLC脉冲控制信号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而现在的PLC控制器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输出频率和可识别的频率上限一般只有IOOKHz (千赫兹)或200KHz,例如三菱的FX1S、FXlN (FX1S、FXlN均为PLC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的频率上限都是lOOKHz,FX10GM、FX20GM (FXlOGM, FX20GM均为PLC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的频率上限都是200KHz,松下的FP-SIGMA (FP-SIGMA为PLC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的频率上限是lOOKHz,上述这些数据还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数据,在实际使用时基本不可能达到。而伺服电机正常工作时的信号频率通常都远远高于上述频率,因此利用现有的PLC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的PLC控制信号,可输出的频率非常有限,导致控制的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也非常有限,渐渐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同时,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之间非常容易产生串扰,从而影响了 PLC控制器的控制,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会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PLC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的PLC控制信号,可输出的频率非常有限,导致控制的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也非常有限,渐渐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一伺服电机驱动器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其特点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一 PLC控制器、一第一 6N137光稱合器、一第二 6N137光耦合器以及一 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该PLC控制器通过该第一6N137光耦合器与该CPLD芯片相电连接,该CPLD芯片通过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与该伺服电机驱动器相电连接;该第一 6N137光稱合器用于将该PLC控制器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额定电压转换为该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并将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CPLD芯片,该CPLD芯片用于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用于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中的该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转换为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端口电压并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伺服电机驱动器,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在本技术的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中,该PLC控制器通过该第一 6N137光耦合器与该CPLD芯片的输入端口相电连接,该CPLD芯片的输出端口则通过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与该伺服电机驱动器相电连接。其中,上述的该PLC控制器、该第一 6N137光耦合器、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以及该CPLD芯片都是具有实体电路和特定功能的硬件,而各个硬件部分的具体功能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各个硬件部分的电路连接,首先,该第一 6N137光耦合器会将该PLC控制器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额定电压转换为该CPLD芯片正常工作时的端口电压,并且将该PLC控制信号通过该CPLD芯片的输入端口传输至该CPLD芯片,该CPLD芯片则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这样,就能够提高该PLC控制信号的频率,从而也就提高了控制的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扩大了该PLC控制器对该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的调控范围。而该CPLD芯片还将倍频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则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中的该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转换为该伺服电机驱动器正常工作时的端口电压,并将倍频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通过该CPLD芯片的输出端口传输至该伺服电机驱动器,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同时,由于该第一 6N137光I禹合器以及该第二 6N137光I禹合器均为光电装置,避免了两端的电信号的直接相连,进而也就避免了 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之间的串扰影响。该PLC控制器选择在高频处理模式的该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进行的描述,而该PLC控制器也可以选择低频处理模式,此时除了该CPLD芯片不会再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其它部分的各自功能均保持不变,当然,这些也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能够进行相应设置的,在此就不再赘述。较佳地,该CPLD芯片为一 XC9536型号的CPLD芯片。较佳地,该PLC控制器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频率范围为O-lOOKHz,该CPLD芯片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的倍频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10。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对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从而就能够提高PLC控制信号的频率,进而也就提高了由PLC控制信号控制的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扩大了 PLC控制器对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的调控范围,同时还能够避免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之间的串扰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一 PLC控制器1、一第一6N137光耦合器2、一第二 6N137光耦合器3以及一型号为XC9536的CPLD芯片4。其中,该PLC控制器I通过该第一 6N137光耦合器2与该CPLD芯片4相电连接,该CPLD芯片4则通过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3与一伺服电机驱动器相电连接,进而通过该伺服电机驱动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首先,该PLC控制器I会发出PLC控制信号,其频率范围一般为O-lOOKHz,而该第一 6N137光耦合器2会将该PLC控制器I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额定电压(如图1所示,为24V)转换为该CPLD芯片4正常工作时的端口电压(如图1所示,为5V),并且将该PLC控制信号通过该CPLD芯片4的输入端口传输至该CPLD芯片4。 该CPLD芯片4则会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而倍频处理的倍频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10。这样,就能够提高该PLC控制信号的频率,从而也就提高了控制的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扩大了该PLC控制器I对该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的调控范围。而该CPLD芯片4还将倍频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3,该第二 6N137光耦合器3则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中的该CPLD芯片4的端口电压(如图1所示,为5V)转换为该伺服电机驱动器正常工作时的端口电压(如图1所示,为24V),并将倍频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通过该CPLD芯片4的输出端口传输至该伺服电机驱动器,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同时,由于该第一 6N137光I禹合器2以及该第二 6N137光I禹合器3均为光电装置,避免了两端的电信号的直接相连,进而也就避免了 PLC控制器I和伺服电机之间的串扰影响。上述都是对该PLC控制器I选择在高频处理模式的该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进行的描述,而该PLC控制器I也可以选择低频处理模式,此时除了该CPLD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伺服电机的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一伺服电机驱动器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一PLC控制器、一第一6N137光耦合器、一第二6N137光耦合器以及一CPLD芯片,该PLC控制器通过该第一6N137光耦合器与该CPLD芯片相电连接,该CPLD芯片通过该第二6N137光耦合器与该伺服电机驱动器相电连接;该第一6N137光耦合器用于将该PLC控制器发出的PLC控制信号的额定电压转换为该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并将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CPLD芯片,该CPLD芯片用于对该PLC控制信号进行倍频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第二6N137光耦合器,该第二6N137光耦合器用于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中的该CPLD芯片的端口电压转换为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端口电压并将处理后的该PLC控制信号传输至该伺服电机驱动器,以控制该伺服电机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文王圣伟林兆培曹忠李钰倪文亚
申请(专利权)人:吴慧文王圣伟林兆培曹忠李钰倪文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