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79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定子、转轴及电机外壳,定子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穿过定子,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轴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定子装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右端装设有风叶,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的外壁,所述转轴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的长度小于10mm,转轴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加快所述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的散热功效,避免线圈绕组的热量过高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有效避免线圈绕组的热量积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驱动
,尤其是指一种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常用装置,一般包括包括转子、定子、转轴及电机外壳,定子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穿过定子,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轴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定子装设有线圈绕组。电机在工作中,由于电流经过线圈绕组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不仅造成电机严重的热量损失,影响电机工作时的电能转换效率,缺陷比较明显。此外,线圈绕组变热后电阻增大,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同样也会影响电机的转矩输出,甚至可能停转,不仅造成电能的严重浪费,还非常容易烧坏电机的线圈绕组,从而造成电机报废,严重时甚至引发火灾,安全隐患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电机的散热功效的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定子、转轴及电机外壳,定子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穿过定子,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轴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定子装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右端装设有风叶,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其中,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的外壁。其中,所述前盖装设有骨架油封,转轴的左端穿过该骨架油封。其中,所述转轴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的长度小于10mm,转轴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其中,所述后盖装设有风罩,所述风叶位于该风罩内。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均装设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装于两个轴承内。其中,所述前盖开设有便于与液压泵连接的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电机在工作工程中,线圈绕组产生的热量通过定子和电机外壳传递给散热片,通过散热片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将热量散发出去;同时,电机的转轴带动叶片转动旋转,以加快电机外壳周围和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电机外壳与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加快所述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的散热功效,避免线圈绕组的热量过高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有效避免线圈绕组的热量积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1、定子2、转轴3及电机外壳,定子2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3穿过定子2,转子I位于定子2内部,转轴3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4,定子2装设有线圈绕组5,所述转轴3的右端装设有风叶6,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电机在工作工程中,线圈绕组5产生的热量通过定子2和电机外壳传递给散热片,通过散热片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将热量散发出去;同时,电机的转轴3带动叶片转动旋转,以加快电机外壳周围和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电机外壳与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从而加快所述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的散热功效,避免线圈绕组5的热量过高而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有效避免线圈绕组5的热量积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用性强。见图3,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8、前盖9和后盖10,前盖9和后盖10分别与本体8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4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8的外壁。将电机外壳采用分体式设计,大大降低了节能电机的组装难度,提高了节能电机的生产效率。本实施例的所述前盖9装设有骨架油封11,转轴3的左端穿过该骨架油封11。将电机与液压泵连接时,骨架油封11的设置可以在不影响转轴3转动的前提下,保证转轴3与电机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液压油进入电机而影响其正常工作。本实施例的所述转轴3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9的长度小于10mm,转轴3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12。所述转轴3的左端伸出所述电机外壳的长度小于10mm,以使内轴电机与液压泵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本技术的所述转轴3与液压泵的主轴通过渐开线花键12连接,具有较大的扭矩传动性能,并且便于采用冷搓、冷打、冷挤等无切屑加工工艺方法,便于将液压泵与电机设计成一体,转轴3与液压泵的主轴连接之后具有较好的同心度,大大减小了液压泵电机组的噪音,安装精度高,实用性强。见图3,本实施例的所述后盖10装设有风罩13,所述风叶6位于该风罩13内,以防止工作人员或其它部件碰到风叶6而造成危险,安全系数更高。本实施例的所述前盖9和后盖10均装设有轴承14,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套装于两个轴承14内,一方面可以加强转轴3的固定,另一方面减小了转轴3与前盖9或后盖10之间的磨损,延长节能电机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所述前盖9开设有便于与液压泵连接的安装孔15,将液压泵与所述电机装配之后,利用螺钉穿过液压泵上的孔后再与安装孔15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固连接,组装难度低,方便拆卸和检修,实用性强。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I)、定子(2)、转轴(3)及电机外壳,定子(2)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3)穿过定子(2),转子(I)位于定子(2)内部,转轴(3)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4),定子(2)装设有线圈绕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的右端装设有风叶(6),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8)、前盖(9)和后盖(10),前盖(9)和后盖(10)分别与本体(8)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4)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8)的外壁; 所述转轴(3)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9)的长度小于IOmm,转轴(3)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9)装设有骨架油封(11 ),转轴(3 )的左端穿过该骨架油封(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0)装设有风罩(13),所述风叶(6)位于该风罩(1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9)和后盖(10)均装设有轴承(14),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套装于两个轴承(14)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9)开设有便于与液压泵连接的安装孔(1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定子、转轴及电机外壳,定子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穿过定子,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轴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定子装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右端装设有风叶,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的外壁,所述转轴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的长度小于10mm,转轴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加快所述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的散热功效,避免线圈绕组的热量过高而影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泵用散热改进型电机,包括转子(1)、定子(2)、转轴(3)及电机外壳,定子(2)固定于电机外壳的内壁,转轴(3)穿过定子(2),转子(1)位于定子(2)内部,转轴(3)的两端与电机外壳连接,电机外壳装设有接线盒(4),定子(2)装设有线圈绕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的右端装设有风叶(6),所述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电机外壳包括本体(8)、前盖(9)和后盖(10),前盖(9)和后盖(10)分别与本体(8)的两端连接,所述接线盒(4)和散热片设置于本体(8)的外壁;所述转轴(3)的左端伸出所述前盖(9)的长度小于10mm,转轴(3)的左端外壁开设有渐开线花键(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李安歌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神煜机械有限公司滁州神煜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