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637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无线充电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内部设置有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器的上部为台面Ⅰ,下部为直流插头,台面Ⅰ上设置有发射线圈、磁性材料板A,台面Ⅰ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供电状态指示灯,所述的发射线圈、插头、供电状态指示灯均与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交流供电和车载直流供电环境下均可充电的功能效果,能够适用于多种充电环境、满足多种充电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尤其是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为了方便移动使用,通常会采用充电电池为产品供电,电池耗尽后尽可能通过充电器为其充电来循环使用。而现有的充电器大部分为有线充电器,充电器需要电源线连接,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并且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出现,而电源接口又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使不同接口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导致一个家里有多个充电器,给电子产品充电带来一定的不方便。有人为了解决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充电问题,专利技术了无线充电器,有的仅限于车用的,如专利号为201020224158.4的方案是为车上充电提供的一种车用无线充电器。还有一种是只能在交流电时使用的无线充电器,如专利号201120000742.6的方案是使用交流电的一种无线充电器。这些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有线充电器使用范围有限的的问题,但浪费资源,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不同电子产品的充电要求,适应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充电设备使用范围小、充电产品过多过杂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缺点,专利技术了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能够适用于多种充电环境、满足多种充电要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无线充电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内部设置有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器的上部为台面I,下部为直流插头,台面I上设置有发射线圈、磁性材料板A,台面I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供电状态指示灯,所述的发射线圈、插头、供电状态指示灯均与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内设置有用于接收并转换能量的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无线充电接收器包括台面II,台面II上设置有电磁能接收线圈、磁性材料板B,台面II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不同形状的充电转换接头,以及充电状态指示灯,所述的电磁能接收线圈、充电转换接头、充电状态指示灯均与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包含电源变换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状态指不电路、稳压电路、控制电路、过载保护电路、闻频振荡电路、电磁能发送电路。作为优选,所述插头设置在位于台面I 一端的联结板A的外侧,该联结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内凹的伸缩槽,伸缩槽内活动连接插头。插头用于连接外部的交流电源。作为优选,所述联结板A的上端固定供电状态指示灯。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线圈固定在台面I上方,所述磁性材料板A设置在发射线圈周围,并且磁性材料板A与台面I固定连接。磁性材料板A用于减少电磁泄漏,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包含电磁能接收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基准电路、充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池、输出接口。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转换接头设置在位于台面II 一端的联结板B的内侧。充电转换接头需要设置成多种规格,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需求。作为优选,所述联结板B的上端固定充电状态指示灯。作为优选,所述电磁能接收线圈固定在台面II的上表面,所述磁性材料板B设置在电磁能接收线圈的周围,并且与台面II固定连接。磁性材料板B用于减少电磁泄漏,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台面II能搁置在台面I上,联结板A的内侧面与联结板B的外侧面相互贴合,台面I上的发射线圈与台面II上的电磁能接收线圈竖直对齐。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现了在交流供电和车载直流供电环境下均可充电的功能效果,设备体积小,携带方便,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满足多种充电要求。本技术设置有多种规格的输出接口,以便适应不同情况下不同电子产品的应用。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周围设置磁性材料板,即铁氧体磁条,能减少电磁能的泄漏。提高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无线充电接收器组合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无线充电发射器;2、无线充电接收器;11、直流插头;12、插头;13、供电状态指示灯;14、台面I ;15、磁性材料板A ;16、发射线圈;17、凹槽;18、联结板A ;19、伸缩槽;21、盖板;22、充电转换接头;23、充电状态指示灯;24、台面II ;25、磁性材料板B ;26、电磁能接收线圈;28、联结板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I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无线充电发射器I内部设置有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该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包含电源变换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状态指示电路、稳压电路、控制电路、过载保护电路、高频振荡电路、电磁能发送电路。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发射器I上部设置成横向的“L”型,包括水平的板状的台面I 14,台面I 14的一端固定竖直朝上的联结板A18,联结板A18的外侧面上有内凹的伸缩槽19,伸缩槽19内活动连接插头12,插头12可向下翻转90度隐藏在伸缩槽19中,联结板A18的上端面固定有供电状态指示灯13 ;台面I 14下方固定竖直朝下的直流插头11。台面I 14的两侧固定竖直朝上的磁性材料板A15,磁性材料板A15采用铁氧体磁条;所述联结板A18相对的一端也固定有上凸的磁性材料板A15,且联结板A18的高度高于两侧的磁性材料板A15,两侧的磁性材料板A15的高度高于端部的磁性材料板A15,从而,台面I 14上形成了凹槽17;所述台面I 14上并排固定有多块条板形状的磁性材料板A15,该处的磁性材料板A15上固定有发射线圈16。所述的发射线圈16、插头12、供电状态指示灯13均与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相连接。无线充电接收器2内设置有用于接收并转换能量的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该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包含电磁能接收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基准电路、充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池、输出接口。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接收器2为横向的“L”型,包括水平的板状的台面II 24,台面II 24的一端固定有竖直朝向的联结板 B28,联结板B28的内侧面设置有充电转换接头22,分别为三种不同规格的USB接口,便于现有的手机、MP3、平板电板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联结板B28的上端面固定充电状态指示灯23。所述台面II 24的其余三边固定有上凸的磁性材料板B25,台面II 24上形成凹槽17,凹槽17内固定有电磁能接收线圈26,电磁能接收线圈26上方设置有并排的条板形状的磁性材料板B25,磁性材料板B2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台面II 24两侧的磁性材料板B25上,磁性材料板B25采用铁氧体磁条。所述电磁能接收线圈26、充电转换接头22,充电状态指示灯23均与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相连接。如图3所示,当无线充电发射器I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两部分组合充电时,无线充电接收器2搁置在无线充电发射器I上,并且无线充电接收器2嵌入台面I 14上的凹槽17内,使得联结板A18的内侧面与联结板B28的外侧面相互贴合,此时,台面I 14上的发射线圈16与台面II 28上的电磁能接收线圈26竖直对齐,有利于提高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多用途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1)和无线充电接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内部设置有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器的上部为台面Ⅰ(14),下部为直流插头(11),台面Ⅰ上设置有发射线圈(16)、磁性材料板A(15),台面Ⅰ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12)、供电状态指示灯(13),所述的发射线圈、插头、供电状态指示灯均与交直流两用电源管理电路板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内设置有用于接收并转换能量的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无线充电接收器包括台面Ⅱ(24),台面Ⅱ上设置有电磁能接收线圈(26)、磁性材料板B(25),台面Ⅱ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不同形状的充电转换接头(22),以及充电状态指示灯(23),所述的电磁能接收线圈、充电转换接头、充电状态指示灯均与电磁能接收转换电路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啸华杨子勤金闻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