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04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内形成一个收容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主体的两个侧壁的同侧一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上壁和下壁共同形成一个第二收容空间,每个第二收容空间的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处形成具有弹性的钩形固定部;端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端子的内侧能够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而外侧露出于所述主体;盖子,所述盖子两端均具有枢轴,每个枢轴均越过所述钩形固定部而插入至相应的第二收容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盖子与主体的装配过程,有效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将盖子两端枢轴挤断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通常是把盖子掀起后再将排线插入,合盖将排线夹持在端子上,从而具有导电性。盖子与主体卡位槽通常为左右半封闭结构方式,当产品宽度较小时,将盖子组入主体时因盖子刚性大一些,盖子弹性空间小,加之左右主体无弹性让位空间,会挤伤或挤断盖子两头柱子,导致产品功能失效;当产品宽度较大时,由于盖子为塑胶材料刚性不足,为了保证空间,盖子两头柱子和主体配合的轨道槽又不能做的太粗和太短,在组装过程中会将盖子两头柱子挤断导致功能失效,这种矛盾很难克服。现有的一般处理方式是缩短两头柱子长度,把柱子做粗一点,或组装时把盖子斜装,一边先进一边后进,来缓解这种矛盾,总之问题的症结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极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简化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盖子与主体的装配过程,避免盖子两端枢轴挤断现象的发生。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主体,其内形成一个收容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主体的两个侧壁的同侧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内形成一个收容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主体的两个侧壁的同侧一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上壁和下壁共同形成一个第二收容空间,每个第二收容空间的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处形成具有弹性的钩形固定部;端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端于的内侧能够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而外侧露出于所述主体;盖子,所述盖子两端均具有枢轴,每个枢轴均越过所述钩形固定部而插入至相应的第二收容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内形成一个收容柔性电路板的第一收容空间,且所述主体的两个侧壁的同侧一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上壁和下壁共同形成一个第二收容空间,每个第二收容空间的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处形成具有弹性的钩形固定部; 端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端于的内侧能够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而外侧露出于所述主体; 盖子,所述盖子两端均具有枢轴,每个枢轴均越过所述钩形固定部而插入至相应的第二收容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上端子和下端子,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独立设置在靠近主体的上壁一侧和靠近主体的下壁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上端子和下端子,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设置在靠近主体的上壁一侧和靠近主体的下壁一侧,且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的一侧彼此相连。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的每一个均包含有多个接触点,且所述接触点与柔性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捷讯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