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73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1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条由单体电池片串联形成的电池串,以及EVA、背板、铝边框和接线盒,所述若干条电池串经汇流条串联后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在所述电池串之间设有旁路二极管,所述集成汇流条分为首端汇流条和末端集成汇流条,其特征是:所述首端集成汇流条由基材层和嵌置在该基材层上的涂锡铜带片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汇流条;组装时,针对汇流条不需要采取任何绝缘措施,省时省力效率高且质量可靠;将旁路二极管直接设计在汇流条上,既有利于旁路二极管散热,还可以降低接线盒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存储,或推动负载工作。其结构由若干单体电池片串、并联,以及接线盒、钢化玻璃、铝合金框架等部件构成。若干单体电池片串联后形成一条电池串,多条电池串经汇流条连接后形成组件电池,组件电池的正负两极则从接线盒内的接线柱引出,从而形成太阳能发电电源系统的一个工作单元。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制作中存在如下问题:1、为满足电池串之间、电池片之间的绝缘要求,需要用TPT/PET等材料对汇流条进行严格的绝缘隔离,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还有短路的严重隐患。2、汇流条为涂锡铜带,使用前需要临时裁切,如稍有不慎在裁切侧留下毛刺,就有刺破背板的安全隐患。3、起隔断作用的旁路二极管安置在接线盒内,因散热需要导致接线盒的制造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该组件不但具有制作方便、布线合理、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特别是能有效杜绝组件电池短路现象的发生,从而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包括若干条由单体电池片串联形成的电池串,以及边框、背板和接线盒,所述若干条电池串经汇流条串联后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在所述电池串之间设有旁路二极管,所述汇流条分为首端汇流条和末端汇流条,其特征是:所述首端汇流条由绝缘基材层和嵌置在该绝缘基材层上的涂锡铜带片构成。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首端汇流条的长度与所述若干条电池串排列后的宽度相匹配。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所述首端汇流条上。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末端汇流条由绝缘基材层和嵌置在该绝缘基材层上的涂锡铜带片构成。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涂锡铜带片的厚度为0.2-0.35mm。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汇流条改成绝缘基材层和嵌置在该绝缘基材层上的涂锡铜带片结构后,具有诸多优点。首先,视通常使用的组件电池串情况可预先批量生产,有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确保汇流条质量。其次,在封装组件时,可直接将电池串连接端焊接在汇流条的涂锡铜带片上,而不需要采取任何绝缘措施,以及裁切等工序,不但省时省力效率高,而且质量可靠,不会出现短路现象。最后,将旁路二极管直接安置在汇流条上,有利于旁路二极管的散热,因不需考虑散热等因素,接线盒的体积可大大缩小,从而有利于降低其制造成本。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首端汇流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末端汇流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边框1,背板2,末端汇流条3,旁路二极管31,串间涂锡铜带片32,接线盒4,首端汇流条5,绝缘基材层51,涂锡铜带片52,正极接线柱521,涂锡铜带片53,负极接线柱531,串间涂锡铜带片54,串间涂锡铜带片55,旁路二极管56。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该图主要用于说明首端汇流条5和末端汇流条3的安装位置,一般将靠近接线盒4的汇流条称作首端汇流条5,而将位于上部的汇流条称作末端汇流条3。从功能上讲,末端汇流条3仅用于电池串之间的正负间连接,而首端汇流条5除用于组件的正负极连接外,还直接与外引线相连接。本技术的最大创新处,主要是对首端汇流条5的结构改进,即:将原先只是涂锡铜带片的汇流条,改成了在绝缘基材层51上嵌置涂锡铜带片的集成汇流条。尽管改进简单,但带来的效果却极其明显,为避免电池串、电池片之间的短路,提高组件可靠性能奠定了基础。当然,对末端汇流条3也作相应的改进后,则效果更为明显。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一种对应于六条电池串的首端汇流条5的结构。首先,该汇流条5的长度与六条电池串排列后的宽度相一致。位于两端的分别为涂锡铜带片52和53,它们分别作为组件的电池片正极和负极的连接片,形状都呈相应的L形,正极接线柱521和负极接线柱531设置在中间相邻处,作为引出线接头。串间涂锡铜带片54和55用于串间正负极之间的连接,绝缘基材层为耐高温的PCB板,通过刻蚀或印刷将一定厚度的涂锡铜带片与绝缘基材集成为一体。三只旁路二极管56分别设置在电池串的串间,当遇到热斑效应时,旁路二极管会自动越过该串电池串并与其它电池串相连继续工作。旁路二极管主要的作用也就是防止电池片的烧毁。对应不同电池串数量的汇流条5结构,只是在串间涂锡铜带片数量上有所不同,例如作为六条电池串的组件,具有二条串间涂锡铜带片54和55 ;如果作为四条电池串的组件,串间涂锡铜带片则只需一条;而相对于八条电池串的组件来说,串间涂锡铜带片就有三条了。参见图3。末端汇流条3的结构相对简单些,对应六条电池串的组件,设置三片串间涂锡铜带片32即可,31为绝缘基材层。无论是首端汇流条5,还是末端汇流条3其长度都应该与所有电池串排列后的宽度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电池串直接垂直焊接在汇流条的涂锡铜带片上。涂锡铜带片的厚度一般为0.2-0.35mm,有利于提高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路,而不应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在本设计思路启发下所作出的简单的变形结构,都应纳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条由单体电池片串联形成的电池串,以及边框(1)、背板(2)和接线盒(4),所述若干条电池串经汇流条串联后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在所述电池串之间设有旁路二极管(56),所述汇流条分为首端汇流条(5)和末端汇流条(3),其特征是:所述首端汇流条(5)由绝缘基材层(51)和嵌置在该绝缘基材层(51)上的涂锡铜带片(52,53)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条由单体电池片串联形成的电池串,以及边框(I)、背板(2)和接线盒(4),所述若干条电池串经汇流条串联后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在所述电池串之间设有旁路二极管(56),所述汇流条分为首端汇流条(5)和末端汇流条(3),其特征是:所述首端汇流条(5)由绝缘基材层(51)和嵌置在该绝缘基材层(51)上的涂锡铜带片(52,53)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尧年
申请(专利权)人:乐叶光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