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焕君专利>正文

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690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由床身、大、中拖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身(1)纵向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大固定架(4),所述的两个大固定架(4)之间、沿所述的床身(1)的横向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大导柱(9),所述的大导柱(9)的外圆周上套装一导套(7),所述的导套(7)与所述的导柱(9)之间、并在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8),所述的一对导套(7)上固定装置一可以沿导柱(9)纵向移动的大拖板(6),所述的大拖板(6)上还设置有以大拖板为支承的并与其垂直的中拖板组件,所述的导套(7)的中部设置一为导柱(9)及两端轴承(8)提供充分的润滑条件的注油孔(10),所述的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用以防止润滑油外泄与金属屑沫进入导套(7)的密封装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导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切削机床的各种拖板的导柱与导套式滑动导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的“机床导轨新结构”(专利申请号00249514.7)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的,现有的结构是由分体的导轨基面1和与拖板滑动面相吻合的耐磨导轨2复合固定而成,如图6所示,其中耐磨导轨2有床身耐磨导轨和拖板耐磨导轨,床身耐磨2导轨呈梯形结构,拖板耐磨导轨由互相固定的燕尾槽底面4和燕尾块5组成;上述专利的设计结构将传统的整体导轨改进为分体组合的导轨基面和耐磨导轨,耐磨导轨2选用特定高硬度材质制造,并且实施热处理淬火以提高其机床导轨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确保产品的加工精度。然而所述的床身耐磨导轨2的梯形结构与拖板耐磨导轨4的燕尾结构的机械加工较为麻烦,而且为了保证滑动导轨的接触精度与刚度,在组装时必需对相配合的导轨副进行铲刮配制,对铲刮工人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上述专利的设计结构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滑条件及清除金属屑洙的装置,因此生产成本较高,难度相对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移动精度较高、稳定性好、润滑条件充分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而实现的,该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由床身、大、中拖板组成,在床身纵向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大固定架,所述的两个大固定架之间、沿所述的床身的横向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大导柱,所述的大导柱的外圆周上套装一导套,所述的导套与所述的导柱之间、并在导套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所述的一对导套上固定装置一可以沿导柱纵向移动的大拖板,所述的导套的中部设置一为导柱及两端轴承提供充分的润滑条件的注油孔,所述的导套的两端各设置一用以防止润滑油外泄与金属屑沫进入导套的密封装置。所述的大拖板上部的横向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中固定架,所述的两个中固定架之间、沿所述的床身的纵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对中导柱,所述的中导柱的外圆周上套装一中导套,所述的中导套与所述的导柱之间、并在中导套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所述的一对中导套上固定装置一中拖板,所述的中拖板可以沿中导柱横向移动,所述的导套的中部设置一为导柱及两端轴承提供充分润滑条件的注油孔,所述的导套的两端各设置一为防止润滑油外泄与金属屑沫进入导套的密封装置。所述的大导套的两端设置的轴承是滑动轴承或者是滚动轴承,所述的轴承其数量是2~6个。所述的中导套的两端设置的轴承是滑动轴承或者是滚动轴承,所述的轴承其数量是2~6个。所述的大导柱由优质轴承钢或高碳钢制造,并经热处理淬火。所述的中导柱由优质轴承钢或高碳钢制造,并经热处理淬火。本技术应用于小型台式仪表车床时,其大拖板与中拖板的移动由手动或气动装置并通过联动部件带动;应用于数控机床时,其大拖板与中拖板的移动由电动机并通过联动部件带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很好的精度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其次,免除了传统的平面或燕尾滑动导轨因摩损而引起的频繁的间隙调整的维护操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总体结构布置图;图2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是由床身、大、中拖板组成,在床身1纵向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大固定架4,所述的两个大固定架4之间、沿所述的床身1的横向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大导柱9,所述的大导柱9的外圆周上套装一导套7,所述的导套7与所述的导柱9之间、并在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8;所述的一对导套7上固定装置一大拖板6,所述的大拖板6可以沿导柱9纵向移动,所述的导套7的中部设置一注油孔10,使导套7内孔的中部充满润滑油,为导柱9及两端轴承8提供充分的润滑条件;所述的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密封装置(图中末示出),以防止内孔中的润滑油外泄,同时防止金属屑沫进入导套7。在所述的大拖板6上部的横向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中固定架5,所述的两个中固定架5之间、沿所述的床身1的纵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对中导柱2,所述的中导柱2的外圆周上套装一中导套11,所述的中导套11与所述的导柱2之间、并在中导套11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12;所述的一对中导套11上固定装置一中拖板3,所述的中拖板3可以沿中导柱2横向移动,所述的导套11的中部设置一注油孔(图中末示出),使导套11内孔的中部充满润滑油,为导柱2及两端轴承12提供充分的润滑条件;所述的导套11的两端各设置一密封装置(图中末示出),以防止内孔中的润滑油外泄,同时防止金属屑沫进入导套11。本技术应用于小型台式仪表车床时,其大拖板6与中拖板3的移动分别由手把13、14并通过联动部件带动或者是气动带动;应用于数控机床时,其大拖板6与中拖板3的移动由电动机并通过联动部件带动。所述的大导柱9与中导柱2均采用优质轴承钢制造,并经热处理淬火后,具有很高的硬度、刚度及抗耐磨性,再加上提供了充分的润滑条件,因此本技术的导柱与导套的滑动导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精度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其次,本技术的导柱与导套的滑动导轨免除了传统的平面或燕尾滑动导轨因摩损而引起的频繁的间隙调整的维护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由床身、大、中拖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身(1)纵向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大固定架(4),所述的两个大固定架(4)之间、沿所述的床身(1)的横向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大导柱(9),所述的大导柱(9)的外圆周上套装一导套(7),所述的导套(7)与所述的导柱(9)之间、并在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8),所述的一对导套(7)上固定装置一可以沿导柱(9)纵向移动的大拖板(6),所述的大拖板(6)上还设置有以大拖板为支承的并与其垂直的中拖板组件,所述的导套(7)的中部设置一为导柱(9)及两端轴承(8)提供充分的润滑条件的注油孔(10),所述的导套(7)的两端各设置一用以防止润滑油外泄与金属屑沫进入导套(7)的密封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拖板组件进一步包含有在所述的大拖板(6)上部的横向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中固定架(5),所述的两个中固定架(5)之间、沿所述的床身(1)的纵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对中导柱(2),所述的中导柱(2)的外圆周上套装一中导套(11),所述的中导套(11)与所述的导柱(2)之间、并在中导套(11)的两端各设置一轴承(12);所述的一对中导套(11)上固定装置一中拖板(3),所述的中拖板(3)可以沿中导柱(2)横向移动,所述的导套(11)的中部设置一为导柱(2)及两端轴承(12)提供充分润滑条件的注油孔,所述的导套(11)的两端各设置一为防止润滑油外泄与金属屑沫进入导套(11)的密封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8)是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12)是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8)在每个大导柱(9)上的数量是2~6个。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柱与导套滑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焕君
申请(专利权)人:盛焕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