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本技术属于制冷空调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环保节能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可以充分利用机组的热量,利用冷凝热加热生活用水,在制冷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降低机组能耗,热回收型螺杆式冷水机组中热回收器和冷凝器对回收冷凝热制取生活热水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通常采用的单独热回收器和冷凝器,管路系统复杂,阀件设置较多,导致系统压降增大,降低了系统能效,且机组整体外形体积较大,管路连接复杂,增加了机组成本。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一种内置热回收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减少了机组的体积,简化了系统的管路。现有技术中的内置热回收器的壳管式冷凝器采用双流程水循环的热回收方式,所谓双流程水循环是指:生活用水由壳管式冷凝器的左端流入右端为第一流程;冷却水由壳管式冷凝器的右端流入左端为第二流程。生活用水由位于壳管式冷凝器的壳管内的上部的热交换管通入,冷却水由位于壳管式冷凝器的壳管内的下部的热交换管通入,当过热的制冷剂由壳管的顶部通入所述壳管内时,制冷剂会由上部的热交换管流至下部的热交换管,制冷剂的热量先传递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管箱、右管箱、供生活用水流动的热回收管束及供冷却液体流动的冷凝管束,所述左管箱及所述右管箱分别连接于所述壳管的左右两端,所述热回收管束固定于所述壳管内的上部,所述冷凝管束固定于所述壳管内的下部,所述左管箱与所述壳管的左端部形成左腔室,所述右管箱与所述壳管的右端部形成右腔室,所述壳管的上部开设有制冷剂入口,所述壳管的下部开设有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管束分隔成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第二组热回收管束、第三组热回收管束及第四组热回收管束;所述冷凝管束由上至下分隔成第一组冷凝管束及第二组冷凝管束;所述左管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管箱、右管箱、供生活用水流动的热回收管束及供冷却液体流动的冷凝管束,所述左管箱及所述右管箱分别连接于所述壳管的左右两端,所述热回收管束固定于所述壳管内的上部,所述冷凝管束固定于所述壳管内的下部,所述左管箱与所述壳管的左端部形成左腔室,所述右管箱与所述壳管的右端部形成右腔室,所述壳管的上部开设有制冷剂入口,所述壳管的下部开设有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管束分隔成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第二组热回收管束、第三组热回收管束及第四组热回收管束;所述冷凝管束由上至下分隔成第一组冷凝管束及第二组冷凝管束;所述左管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左腔室分隔成上中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三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右管箱内设置有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及第六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及所述第五隔板将所述右腔室分隔成上中下的第六腔室、第七腔室及第八腔室;所述第六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五隔板上,并将所述第六腔室分隔成第九腔室和第十腔室;所述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九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九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三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十腔室相连通;所述第四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十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组冷凝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组冷凝管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腔室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处设置有用以将由所述制冷剂入口进入的制冷剂导向所述壳管的左右两端的导流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面对所述制冷剂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建,向红波,张要全,秦艳平,王武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