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179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和设置在冷凝器下方的过冷器,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过冷器包括过冷器壳体及过冷管束,过冷器壳体设置在冷凝器壳体的外部,并且过冷器与设置在冷凝器壳体的底部的冷凝器出口管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使得可以用更少的制冷剂充注量达到相同的过冷度。并且在冷凝管数量相同时,可以采用直径更小的冷凝器壳体,而当冷凝器壳体直径相同时,可以布置更多冷凝管。此外,过冷器由于可在冷凝器壳体的外部单独制作和焊接,降低了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的制造难度,减少了焊接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壳管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特别是大型蒸汽压缩机组上。目前应用于大型水冷机组上的壳管式冷凝器,一般采用图1所示结构。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10,冷凝器10具有冷凝器壳体15,在冷凝器10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束16。冷凝器壳体15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管11,底部设置有制冷剂出口管12,冷凝器壳体15的内部还可以设置防冲板13。此外,为提高壳管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通常在冷凝器10内部的底部位置还设置有过冷器20。制冷剂气体由制冷剂入口管11进入冷凝器10中,经过防冲板13后,从上到下逐层在冷凝管束16的冷凝管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并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液滴从冷凝管束16的冷凝管的表面逐层滴落到冷凝器底部,并进入过冷器20进行过冷,然后由制冷剂出口管12排出。一般地,为保证过冷器20的换热效率,冷凝器10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制冷剂液体,使得制冷剂液位14高于过冷器20的顶部位置。此种设计有如下缺点:为保证过冷度,冷凝器10中的制冷剂液位14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从而导致整个机组的充注量变大;过冷器20设置在冷凝器壳体15的内部,因而导致冷凝器壳体15的体积增大;并且,这样的构造导致制造难度增大。此外,低压制冷剂(比如R1233zd(E))因其环保、高效等优点,现在逐渐受到制冷空调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低压制冷剂的工作压力较低,使用低压制冷剂的壳管式冷凝器,可以将过冷器设置在壳管式冷凝器壳体的外部,这样可以使冷凝器壳体的体积大大减小,制造难度大大降低,此外,由于承压压力较非低压制冷剂小,过冷器有机会采用非圆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和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下方的过冷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壳体及过冷管束,所述过冷器壳体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外部,并且所述过冷器与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底部的冷凝器出口管连通。可选地,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过冷器分程隔板,所述过冷器分程隔板将位于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过冷管束分隔成两个或多个流程。可选地,所述过冷器具有第一流程制冷剂入口,所述第一流程制冷剂入口与所述冷凝器出口管连通。可选地,所述过冷器分程隔板与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流程制冷剂入口。可选地,所述过冷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制冷剂出口管。可选地,还包括防冲板,所述防冲板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制冷剂入口管相对应的位置处。可选地,所述冷凝器壳体与所述过冷器壳体焊接成一体。可选地,所述壳管式冷凝器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及所述过冷器壳体两端的管板、前水箱及后水箱,所述过冷器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管板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前水箱内设置有将水侧分为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的水侧分程隔板。可选地,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内部充注的制冷剂为低压制冷剂。根据本技术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具有冷凝器壳体和过冷器壳体,过冷器壳体设置在冷凝器壳体的外部,并且过冷器与设置在冷凝器壳体的底部的冷凝器出口管连通。从而使得可以用更少的制冷剂充注量达到相同的过冷度。并且在冷凝管数量相同时,可以采用直径更小的冷凝器壳体,而当冷凝器壳体直径相同时,可以布置更多冷凝管。此外,过冷器可在外部单独制作和焊接,降低了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的制造难度,减少了焊接工作量。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壳管式冷凝器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冷凝管束和过冷管束;图4为图2所示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的纵向截面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2所示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与前水箱和后水箱连接后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在附图中:10、冷凝器11、制冷剂入口管12、制冷剂出口管13、防冲板14、制冷剂液位15、冷凝器壳体16、冷凝管束17、冷凝器出口管20、过冷器21、过冷器壳体22、第一流程制冷剂入口23、过冷器分程隔板24、第二流程制冷剂入口26、过冷管束30、管板31、前水箱32、后水箱33、出水管34、进水管35、水侧分程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用于低压制冷剂环境。该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10和设置在冷凝器10下方的过冷器20,冷凝器10包括冷凝器壳体15,过冷器20包括过冷器壳体21,过冷器壳体21设置在冷凝器壳体15的外部。冷凝器壳体15的底部具有冷凝器出口管17,过冷器20与冷凝器出口管17连通。换句话说,过冷器壳体21与冷凝器壳体15间隔设置,两者通过冷凝器出口管17连通。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由一个冷凝器10,及设置于冷凝器10下方的过冷器20组成。冷凝器壳体15的内部容纳有冷凝管束16,需要说明的是,冷凝管束16可包括多根冷凝管。冷凝器壳体15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出口,其与冷凝器出口管17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和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下方的过冷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过冷器包括过冷器壳体及过冷管束,所述过冷器壳体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外部,并且所述过冷器与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底部的冷凝器出口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和
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下方的过冷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过冷
器包括过冷器壳体及过冷管束,所述过冷器壳体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
外部,并且所述过冷器与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底部的冷凝器出口管连
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过冷器分程隔板,所述过冷器
分程隔板将位于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过冷管束分隔成两个或多个
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过冷器具有第一流程制冷剂入口,所述第一流程制冷剂入口与所
述冷凝器出口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过冷器分程隔板与所述过冷器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流程制冷剂入
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置过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平王利薛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