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冷凝器及制冷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613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和采用该壳管式冷凝器的制冷机组,该壳管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该壳体上设有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入口,和出液口;在壳体内部,冷凝管束水平放置在壳体中,由多块支撑板支撑,制冷剂入口下方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均气板,壳体内冷凝管束中部位置放置有与壳体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导流板,插入冷凝管支撑板;该制冷机组采用了上述壳管式冷凝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壳管式冷凝器及制冷机组,换热效果好,可使得机组的能效大大提高,能耗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制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剂包括该壳管式冷凝器的制冷机组。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器作为系统主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大型中央空调使用的冷水机组或大型冷冻机组的冷凝器主要是壳管式冷凝器。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在制冷剂进口 I’下方设置一防冲板2’的冷凝器,冷媒气体通过制冷剂进口 I’进入冷凝器本体内时经过防冲板2’的分流,因防冲板2’的阻档和分配,冷媒气体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换热效果。但由于其设置的防冲板2’横向距离较短,冷媒气体在壳体两端得不到均匀分布,导致壳体两侧换热管换热效果不理想。而且,参照图2所示,在冷凝过程中,通过冷凝器上半部分冷凝管31’冷凝的液态冷媒会滴在下半部分冷凝管32’的外表面,随着冷凝液在冷凝管外的形成、滴落,下层冷凝管液膜受上层影响,液膜加厚,传热性能降低,因此换热管排数越多,换热性能影响越大,将引起冷凝温度上升,机组性能下降,对大冷量换热器影响更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旨在实现进气分布均匀,下部管束液膜减薄的目的,提升其整体的换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管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侧设有制冷剂入口,下侧设有出液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由多块支撑板支撑的冷凝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均气板,且该均气构板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下方,所述均气板的两个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两端且该两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封闭,所述均气板与所述壳体形成一均气腔,所述均气板上除正对所述制冷剂入口的区域外的其余区域开设有多个均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管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侧设有制冷剂入口,下侧设有出液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由多块支撑板支撑的冷凝管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均气板,且该均气构板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下方,所述均气板的两个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两端且该两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封闭,所述均气板与所述壳体形成一均气腔,所述均气板上除正对所述制冷剂入口的区域外的其余区域开设有多个均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气板具有一均气底板和沿该均气底板两侧向上弯折的两均气侧板以及连接于该均气底板两端的两均气挡板,所述均气腔由所述均气底板、两所述均气侧板和两所述均气挡板与所述壳体共同围合而成,所述多个均气孔设于所述均气底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均气侧板上还设有多个所述均气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气孔等间距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冷凝管束的中部位置还设有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水平方向呈侧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冷凝管束分隔成位于上方的第一冷凝管族和位于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彤华代奇彬张运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