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言林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509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包括有编织成同一平面的基底布和黏合层,其中:所述基底布包括有若干行相互套接的基底线圈横列,每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包括有相互套接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和第二基底线圈横列,且下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与上一行的第二基底线圈横列相互套接形成该编织的基底布;所述黏合层包括有由面纱和绑纱并拢共同编织的黏合线圈横列,黏合线圈横列与每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间隔相互套接,黏合线圈横列的非套接部分的面纱断裂开向黏合层外侧延伸形成黏合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线圈横列结构具有较大横向延伸性和弹性,与其它立体造型材料贴合加工成型时不损伤纱线,耐用可靠;黏合支部突显织物各个方向粘扣特性,使整个止滑织物具有较佳的黏扣止滑作用;具有彩色图纹或结构图纹,可以形成品牌图案,很好的解决了在织物上进行品牌推广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滑织物,属于防滑止滑织物
,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止滑织物一般由双股纱线共同编织而成,其基底层中每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着纵向分布,每一行线圈横列则由上述一组或几组纱线的线圈组成,这种结构的编链结构纵向延伸性小,其延伸性主要取决于纱线的弹性,因而这种织物与其它立体造型材料贴合成型时容易导致纱线崩断,不易贴合成型加工;同时,常见的止滑织物的止滑方向单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防滑效果不佳,还有就是纱线之间不够牢固,容易脱落,增加了清洁卫生的麻烦,且容易导致织物过快损坏;另一方面,现有的织物一般没有彩色图纹或结构图纹,需要体现品牌效果时,一般做法是通过在织物上穿孔扣铭牌,这种做法直接破坏了织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该止滑织物具有较大横向延伸性和弹性,与其它立体造型材料贴合加工成型时不损伤纱线,具有彩色图纹或结构图纹,且面纱不容易脱落,止滑效果明显,耐用可靠,解决了在织物上进行品牌推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包括有编织成同一平面的基底布和黏合层,其中:所述基底布包括有若干行相互套接的基底线圈横列,每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包括有相互套接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和第二基底线圈横列,且下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与上一行的第二基底线圈横列相互套接形成该编织的基底布;所述黏合层包括有由面纱和绑纱并拢共同编织的黏合线圈横列,黏合线圈横列与每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间隔相互套接,黏合线圈横列的非套接部分的面纱断裂开向黏合层外侧延伸形成黏合支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基底线圈横列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小圈间隔排列,其排列方式按大小圈循环排列、或大大小小圈循环排列。进一步,所述黏合线圈横列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小间隔排列,其排列方式按大小圈循环排列、或大大小小圈循环排列。进一步,所述黏合线圈横列的套接部分与第一基底线圈横列的小圈干部分相互套接,套接部分呈“U”字型或“W”字型。进一步,所述黏合支部的头端形成直丝绒毛状,或经加工弯曲形成钩状、且不同黏合支部的钩状朝向不一。进一步,所述黏合层的面纱部分经提花、印花或压花、雕花工艺形成素色、彩色花纹或结构花纹。进一步,所述基底布采用尼龙塑料、聚酯纤维、聚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合成纤维、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制成。进一步,所述面纱和绑纱采用尼龙塑料、聚酯纤维、聚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合成纤维、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线圈横列结构具有较大横向延伸性和弹性,与其它立体造型材料贴合加工成型时不损伤纱线,耐用可靠;2、黏合支部突显织物各个方向粘扣特性,使整个止滑织物具有较佳的黏扣止滑作用;3、具有彩色图纹或结构图纹,可以形成品牌图案,很好的解决了在织物上进行品牌推广的问题。4、具有绑纱嵌入随面纱、基底线圈横列环绕,加强面纱附着基底布的牢度,使面纱不容易脱落。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是图2显示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和黏合线圈横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是图2显示两行基底线圈横列和黏合线圈横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是图2中黏合支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是图2中黏合支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是本技术具彩色花纹的结构示意图。是本技术具结构花纹的结构示意图。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平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所述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包括有编织成同一平面的基底布和黏合层,其中:所述基底布包括有若干行相互套接的基底线圈横列,每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包括有相互套接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和第二基底线圈横列d,且下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与上一行的第二基底线圈横列d相互套接形成该编织的基底布;所述黏合层包括有由面纱a和绑纱b并拢共同编织的黏合线圈横列,黏合线圈横列与每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间隔相互套接,黏合线圈横列的非套接部分的面纱a断裂开向黏合层外侧延伸形成黏合支部al。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上述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圈干c2和小圈干Cl间隔循环排列,且上述黏合线圈横列的套接部分与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的小圈干部分Cl相互套接,套接部分呈“U”字型。[0031 ] 进一步,上述黏合支部al的头端可以形成直丝绒毛状(如图5所示),或经加工弯曲形成钩状、且不同黏合支部的钩状朝向不一(如图6所示)。进一步,上述黏合层的面纱部分经提花、印花或压花、雕花工艺可以形成素色、或彩色花纹(如图7所示),或形成结构花纹(如图8所示)。进一步,所述基底布、面纱和绑纱分别采用尼龙塑料、聚酯纤维、聚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合成纤维、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制成。本技术的线圈横列结构具有较大横向延伸性和弹性,与其它立体造型材料贴合加工成型时不损伤纱线,耐用可靠;面纱和绑纱并拢共同编织,通过绑纱加强面纱的附着力,耐用可靠;黏合支部突显织物各个方向粘扣特性,作用于各种毯类、编织布上结合相互黏合,使整个止滑织物具有较佳的黏扣止滑作用;具有彩色图纹或结构图纹,可以形成品牌图案,很好的解决了在织物上进行品牌推广的问题。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大小小圈间隔循环排列,且所述黏合线圈横列面纱a和绑纱b的套接部分与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的小圈干部分相互套接,套接部分呈“W”字型。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黏合线圈横列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小间隔排列,其排列方式按大小圈循环排列、或大大小小圈循环排列,其绑纱b与面纱a并行共同循环排列,且所述黏合线圈横列面纱a和绑纱b的套接部分与第一基底线圈横列c的小圈干部分相互套接,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包括有编织成同一平面的基底布和黏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布包括有若干行相互套接的基底线圈横列,每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包括有相互套接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和第二基底线圈横列,且下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与上一行的第二基底线圈横列相互套接形成该编织的基底布;?所述黏合层包括有由面纱和绑纱并拢共同编织的黏合线圈横列,黏合线圈横列与每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间隔相互套接,黏合线圈横列的非套接部分的面纱断裂开向黏合层外侧延伸形成黏合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包括有编织成同一平面的基底布和黏合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布包括有若干行相互套接的基底线圈横列,每一行基底线圈横列包括有相互套接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和第二基底线圈横列,且下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与上一行的第二基底线圈横列相互套接形成该编织的基底布; 所述黏合层包括有由面纱和绑纱并拢共同编织的黏合线圈横列,黏合线圈横列与每一行的第一基底线圈横列间隔相互套接,黏合线圈横列的非套接部分的面纱断裂开向黏合层外侧延伸形成黏合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线圈横列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小间隔排列,其排列方式按大小圈循环排列、或大大小小圈循环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线圈横列的线圈圈干部分呈大小间隔排列,其排列方式按大小圈循环排列、或大大小小圈循环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止滑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线圈横列的套接部分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言林
申请(专利权)人:曾言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