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及其定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7946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适用性差的问题。本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包括单层面料的单层段和双层面料的双层段且双层段与单层段间隔设置,所述双层段包括A面和B面,上述A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A叶片和下A叶片,上述B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B叶片和下B叶片,所述上A叶片和上B叶片的上边沿均与单层段边沿柔性连接。本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适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涉及一种织物,特别是一种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
技术介绍
现今具有百叶结构的织物多用于窗帘或窗纱,通常面料材料单一,其百叶结构通常需要通过手动裁剪、折叠、粘合、缝纫、或其它手段单一方向地固定于面料一侧。有些采用针织经编的织造的产品通常空隙较大。现有百叶式织物通常遮光性较差、功能单一,无法适合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的转变,且使用方式单一,通常只能作为调光性窗纱或窗帘产品。越来越多的功能性材料已被人专利技术应用于室内外装饰面料和产品中,但是基于目前机织加工技术的能复合多功能材料于一身,且能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便捷切换的织物结构及加工尚没有被综合开发。目前市场上具有百叶结构的织物产品单一,大多不具备多功能的兼容性和外观的可变性。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01648632U提供了“一种百叶窗帘织物”,它由玮二重结构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表面玮纱、反面玮纱和经纱组成,表面玮纱和反面玮纱间隔交替排列,每个单元内,表面玮纱上覆有一组经纱,表面玮纱下压盖有至少三组经纱;反面玮纱上覆盖有至少三组经纱,反面玮纱下压盖有一组经纱;表面玮纱和反面玮纱由夜光纤维制备。可以看出,上述专利中的织物本体是玮二重结构,经纱密度小,玮纱密度大,玮纱基本能够遮盖经纱,玮纱是含有夜光纤维的玮纱,从正反两方面看,织物均呈现发光效应。但是,它还是存在着外观不可变性的问题,从而无法有效的做到对户外光纤的导光调整、室温保持或户外防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性高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织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定型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层面料的单层段和双层面料的双层段且双层段与单层段间隔设置,所述双层段包括A面和B面,上述A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A叶片和下A叶片,上述B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B叶片和下B叶片,所述上A叶片和上B叶片的上边沿均与单层段边沿柔性连接,所述下A叶片和下B叶片的下边沿均与另一单层段边沿柔性连接,上述上A叶片的下边沿和下A叶片的上边沿柔性连接,上述上B叶片的下边沿和下B叶片的上边沿柔性连接,上述A面与B面之间形成内部为空腔的袋腔,所述的袋腔内固连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抵靠在上A叶片和下A叶片的连接处以及上B叶片和下B叶片的连接处,所述隔板的两侧与A面和B面之间均具有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固连在隔板和A面以及隔板和B面上。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连接部为亚麻布连接段,所述亚麻布连接段的两侧分别固连在隔板和A面以及隔板和B面上。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亚麻布连接段通过缝合固连在A面或者B面上。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亚麻布连接端通过胶水粘结在A面或者B面上。本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由于单层段与双层段间隔设置,因此,整个百叶织物上具有多个均布排列的双层段。具体而言,多个双层段绕其柔性连接处摆动后,就能使A面和B面的倾斜程度发生改变,从而满足用户对导光的需求。通过连接部能使隔板稳定且牢固的连接在双层段的袋腔内。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袋腔的截面呈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结构使整个织物上具有若干条平行分布的双层段。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隔板为耐火材料板。A面和B面热定型过程中通过隔板对其进行支撑定位,同时,热定型成型后隔板还能对袋腔进行支撑,提高双层段稳定性的同时还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隔板为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层积板。这种材料的隔板具有良好的耐火性,从而能使A面和B面热定型过程中隔板不会受到影响。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隔板为硅砖板。这种材料的隔板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火、耐热性能。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隔板上侧与上A叶片和上B叶片之间形成内部为空腔的上袋腔,所述隔板下侧与下A叶片和下B叶片之间形成内部为空腔的下袋腔。这样的结构能使双层段形变,也就是说,双层段变形成各种平行四边形。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的单层段与双层段通过缝合连接在一起。由于单层段与双层段都是织物,因此,通过缝合能使单层段与双层段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上B叶片和下A叶片的玮线均采用抗紫外线纱线织造,所述上A叶片和下B叶片的玮线均采用防水纱线织造。当双层段摆动后能有效的将紫外线阻挡或者对雨水进行有效的阻挡。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上B叶片和下A叶片的玮线均采用抗紫外线纱线织造,所述上A叶片和下B叶片的玮线均采用反光纱线织造。当双层段摆动后能有效的将紫外线阻挡或者有效的挡光,防止室内光线过强。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中,所述上B叶片和下A叶片以及上A叶片和下B叶片的玮线均采用保暖纱线织造。玮线采用这种纱线能保证整个双层段的保温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百叶织物的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连接块、支撑杆一、支撑杆二、连杆一、连杆二和支撑块,所述支撑杆一与和支撑杆二平行设置,上述连杆一的内端、连杆二的内端铰接且其铰接处连接在所述的连接块上,上述连杆一外端与支撑杆一内端相铰接,上述连杆二外端与支撑杆二内端相铰接,上述支撑块位于支撑杆一外端与支撑杆二外端之间且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外侧形成用于支撑百叶织物的支撑部。百叶织物包括间隔设置的单层段和双层段,本定型机构用于对百叶织物的双层段进行支撑定型。具体而言,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插入双层段的袋腔中,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分别位于双层段袋腔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支撑杆一抵靠在袋腔上部处的双层段与单层段连接处,支撑杆二抵靠在袋腔下部处的双层段与单层段连接处。待支撑定位后,支撑块放置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外端处,从而使支撑杆的两端能得到有效的定位。在上述的百叶织物的定型机构中,所述连接块上具有凹入的导向槽,所述的连接块上还固连有驱动件,它还包括一个驱动杆和分离块,上述的驱动杆位于导向槽内,所述驱动杆内端与驱动件固连,上述分离块固连在驱动杆外端且分离块位于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所述连杆一侧部具有用于与分离块面接触的接触部一,所述连杆二侧部具有用于与分离块面接触的接触部二。驱动件为气缸或者是油缸,驱动件动作过程中带动驱动杆一同移动。驱动杆在移动过程中受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从而使驱动杆笔直的平移。移动过程中的驱动杆带动分离块,分离块抵靠连杆一和连杆二,从而使连杆一、连杆二绕与连接块的铰接处摆动,从而使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之间的间距增大或上缩小。上述过程中,接触部一和接触部二与分离块面接触,提高了连杆一和连杆二的分离稳定性。在上述的百叶织物的定型机构中,所述的分离块为棘轮且棘轮的棘齿能抵靠在连杆一和连杆二上。棘轮有防滑的作用,对连杆一和连杆二定位更加稳定。在上述的百叶织物的定型机构中,所述的分离块为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上下侧能分别抵靠在连杆一和连杆二上,上述驱动杆固连在圆柱块右侧。圆柱块其结构紧凑且加工简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由于双层段处的上A叶片、下A叶片、上B叶片和下B叶片的连接处均为柔性连接(布料和布料之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百叶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层面料的单层段和双层面料的双层段且双层段与单层段间隔设置,所述双层段包括A面和B面,上述A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A叶片和下A叶片,上述B面包括热定型后呈板状的上B叶片和下B叶片,所述上A叶片和上B叶片的上边沿均与单层段边沿柔性连接,所述下A叶片和下B叶片的下边沿均与另一单层段边沿柔性连接,上述上A叶片的下边沿和下A叶片的上边沿柔性连接,上述上B叶片的下边沿和下B叶片的上边沿柔性连接,上述A面与B面之间形成内部为空腔的袋腔,所述的袋腔内固连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抵靠在上A叶片和下A叶片的连接处以及上B叶片和下B叶片的连接处,所述隔板的两侧与A面和B面之间均具有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固连在隔板和A面以及隔板和B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