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509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其中,表层和里层均为单面编织层,中间层为第一弹性纱线;所述第一弹性纱线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纱线交织,并且通过针织线圈结构连接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挡风性能,也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弹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物一般被广泛应用于内衣、T恤、运动休闲、外衣等服装中,具有良好的穿着舒 适性。这种穿着舒适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性,即线圈转移所形成的优 良的织物弹性。然而,由于针织线圈具有良好的转移性,坯布紧密度较小,因此线圈间的孔 隙使其面料的防风(挡风)性能较差。目前市场上开发的挡风面料,其防风性在80CFM以下,保暖性在35%以上,弹性 纤维的断裂伸长在300%以上(由常用的标准试验仪器测试所得)。其制造方法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两层织物经粘结复合而成;此种面料虽然具有很好的挡风、保暖性能,但其织物 厚实,层与层之间因为粘结降低了运动舒适感;另一种是在织物表面进行涂层,该面料的挡 风效果好,但大部分涂层织物的弹性较差,也影响了运动舒适感。如何在面料弹性、保暖性 和挡风性能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针织面料具有挡风、保暖、运动时舒适自如等特性,这 也是秋冬季运动型针织面料的研究开发热点。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针织结构的高弹纬编针织面料,兼 具良好的挡风和保暖效果,且织物外观平整、手感柔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织面料,所述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 挡风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弹性。本技术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种针织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其中,表层和里层均为单面编织层;中 间层为第一弹性纱线,第一弹性纱线分别与表层和里层的纱线交织,并且通过针织线圈结 构连接表层和里层。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中间层由第一弹性纱线通过使用正、反面 同时集圈的方法构成。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表层由易洗快干纱线与第二弹性纱线交 织而成;所述易洗快干纱线处于所述针织面料表层的最外层。进一步,所述易洗快干纱线为 细旦涤纶纱线,所述第二弹性纱线为氨纶纱线。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里层由保暖纱线与第三弹性纱线交织而 成;所述保暖纱线处于所述针织面料里层的最外层。进一步,所述保暖纱线为羊毛纱线或羊 毛/涤纶混纺纱线,所述第三弹性纱线为氨纶纱线。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针织线圈结构为双面集圈结构。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纱线为锦纶纱线。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所述针织面料为纬编针织面料。进一步,所述纬编针织面料的组织为罗纹型复合组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高弹性:本技术的针织面料中,通过第一弹性纱线分别与表层和里层单 面编织的纱线交织,增加了表层和里层的弹性和紧密度;中间层选用具有一定刚度的弹性 纱线双面集圈结构连接表层和里层,从而提高了由表层、中间层、里层所组成的三层结构织 物的整体弹性协调性;罗纹型复合组织的排针配置,提高了织物结构弹性,断裂伸长大于 300%。(2)高密度:本技术的针织面料中,表层采用弹性纱线与易洗快干纱线单面 编织,里层采用弹性纱线与保暖纱线单面编织,由于纱线收缩率不同,下机后的织物密度 高,挡风性能好,挡风性能在80CFM以下,同时弹性更好。而本领域中,通常面料的挡风性能 低于80CFM时即为防风性面料。(3)同一组织式:本技术的针织面料,通过双面集圈结构连接单面编织的表 层和里层,为纬编复合结构织物,织物整体弹性好,具有保暖和挡风效果,保暖性能在35% 以上。(4)本技术的针织面料外观平整、手感柔软。本技术的纺织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防风性能在80CMF以下、保暖性能在 35%以上的同时,其弹性更好,且手感更丰满,适用于制造运动休闲针织服装。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在实施例中改变纱线的配比时,得到的针织 面料的编织结构不会发生很大变化。本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所制得的针织物的空隙 尽量小,从而以达到防风、包暖的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针织面料中罗纹型复合组织的编织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 式中的针织面料为纬编针织面料,其组织为罗纹型复合组织,包括表层1、中间层2、里层3。表层I和里层3均为单面编织层,中间层2为第一弹性纱线21,第一弹性纱线21 分别与表层I和里层3的纱线交织,并且通过针织线圈结构连接表层I和里层3。第一弹性 纱线为锦纶纱线。针织的线圈结构为双面集圈结构。表层I由易洗快干纱线11与第二弹性纱线12交织而成;易洗快干纱线11处于针 织面料的最外层。易洗快干纱线为细旦涤纶纱线,第二弹性纱线为氨纶纱线。里层3由保暖纱线31与第三弹性纱线32交织而成;保暖纱线31处于针织面料的 最外层。保暖纱线为羊毛纱线或羊毛/涤纶混纺纱线,第三弹性纱线为氨纶纱线。表层1、中间层2和里层3之间形成一整体结构,由于表层I和里层3的纱线(保 暖纱线31、第二弹性纱线12、第三弹性纱线32、易洗快干纱线11)与弹性纱线收缩率不同,致使织物结构紧密、弹性协调,具有很好的挡风和保暖效果。毛/涤混纺纱兼具保暖和排汗 功能,能很好的体现舒适性。实施例1使用的原料:英威达公司(INVISTA)的20D莱卡、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 60N/1毛/涤混纺纱、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的7OT/72F⑶P ;使用的织机:德国TERROT UP472,机器转数:12转/份,编织张力:3_4克;成品参数:门幅150CM,克重:330克/平方米。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选用167dtex(60N/l)羊毛/涤纶(50/50)+83dtex (7OT/72F) 涤纶+33dtex(30D)锦纶+22dtex (20D)氨纶进行交织,在UP472双面圆纬机(德国TERROT 公司出品)上编织,机号为28G,其编织图如图2所示,图2中虚线表示氨纶的编织,实线是 指其余纱线在该处的编织方式,如成圈、集圈、浮线方式的编织。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的一个完全组织由28路成圈系统组成,其中:第1、4、7、10、 15、18、21、24路采用33dtex锦纶进行双面集圈结构编织,其余路数均采用22dtex氨纶 与其它纱线交织,第13-14路、第27-28路为氨纶与83dtex涤纶交织,剩余路数为氨纶与 167dtex羊毛/漆纟仑交织。参照ASTM D737标准测试该织物的透气性能,测试压力为125KPa时其透气率为 76CFM,说明该面料为防风性面料,具有良好的挡风效果。还测得其弹性为:可拉伸20%以 上,弹性恢复率98%以上;保暖率在40%以上。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 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 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 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均为单面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第一弹性纱线,所述第一弹性纱线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纱线交织,并且通过针织线圈结构连接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均为单面编织层,其 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第一弹性纱线,所述第一弹性纱线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 纱线交织,并且通过针织线圈结构连接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中,所述表层由易洗快干纱线与第二弹性纱线交 织而成;所述易洗快干纱线处于所述针织面料的最外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中,所述里层由保暖纱线与第三弹性纱线交织而 成;所述保暖纱线处于所述针织面料的最外层。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东董蓓张国兴黄俊张义男黄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