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410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相对起重机的主臂可枢转地设置;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设置在与第一支架相对应的位置处并驱动第一支架转动,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相对主臂可枢转地设置,驱动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架连接;起重机的副臂的第一连接处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副臂收放机构,可以将存放在主臂侧面的副臂移动到主臂的下方,以使副臂在起重机的变幅平面内展开,因此不需要较大的空间,无法满足狭小回转作业空间要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
技术介绍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桁架式副臂的展开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副臂7在不使用时,存放到如图1所示的存放位置,即存放在主臂6的左侧或右侧。其中,副臂7的靠近其尾部的一端采用固定销通过前支架10与主臂6可枢转且可拆卸地连接,副臂7的靠近其头部的一端通过折叠支架11与主臂6连接。请参考图2,在副臂7展开的过程中,随着折叠支架11的打开,副臂7的头部以前支架10所在的回转轴为中心向远离主臂6的方向运动,同时,副臂7的尾部向主臂6的头部61运动,以使副臂7的尾部的一边与主臂6的头部61的一侧对齐,并通过销子将对齐的那一侧固定起来。然后,拔掉图2中的前支架10处的固定销,再依靠人力推动副臂7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副臂7的尾部的另一边与主臂6的头部61的另一侧对齐,并通过销子该另一侧固定起来。这样,便完成了副臂7的展开,副臂7处于工作位置。副臂7的回收过程与展开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叙述。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桁架式副臂在起重臂的回转平面内展开,因此副臂在展开过程中所需要的空间较大,无法满足狭小回转作业空间的要求。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所述起重机的主臂(6)可枢转地设置;驱动单元(8),所述驱动单元(8)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应的位置处并驱动所述第一支架(1)转动,所述驱动单元(8)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主臂(6)可枢转地设置,所述驱动单元(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连接;所述起重机的副臂(7)的第一连接处与所述第一支架(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的副臂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I ),所述第一支架(I)相对所述起重机的主臂(6)可枢转地设置; 驱动单元(8),所述驱动单元(8)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支架(I)相对应的位置处并驱动所述第一支架(I)转动,所述驱动单元(8)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主臂(6)可枢转地设置,所述驱动单元(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架(I)连接; 所述起重机的副臂(7)的第一连接处与所述第一支架(I)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臂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2 ),所述第二支架(2 )与所述起重机的主臂(6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I)与所述第二支架(2)间隔地设置;所述副臂(7)的第二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支架(2)可枢转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臂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收放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架(5),所述第三支架(5)与所述副臂(7)固定连接,所述副臂(7)通过所述第三支架(5)与所述第二支架(2 )可枢转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臂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收放机构还包括第四支架(3),所述第四支架(3)与所述主臂(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8)的第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程映球周庆喜王国军吕义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