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超起桅杆及其前拉预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超起桅杆及其前拉预紧>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及其超起桅杆的示意图。起重机包括起重臂120,起重臂120的头部安装有动滑轮110,超起桅杆130与起重臂120可枢转地连接。前拉紧装置包括前拉紧钢丝绳100,前拉紧钢丝绳100的一端与超起桅杆130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动滑轮110后,与超起桅杆130上的棘轮卷扬90连接。起重机还包括后拉紧装置140,其一端与超起桅杆130连接,一端与车身连接。当棘轮卷扬90在张紧油缸的作用下转动时,对前拉紧钢丝绳100施加预紧力,从而将前拉紧钢丝绳100张紧。现有技术中的超起桅杆具有以下缺点:( I)现有技术中的超起桅杆130及前拉紧钢丝绳100以对称的方式布置在起重臂120上,致使起重臂120在回旋平面内刚度对称,在变幅平面内对前拉紧钢丝绳100施加预紧力时对旁弯的影响过小,导致起重机在中长臂吊载时由侧向稳定性或强度决定的起重量得到的提升幅度小。(2)在张紧油缸驱动棘轮卷扬的结构中,通过张紧油缸的活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起桅杆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20);移动凸耳(30),所述移动凸耳(30)位于所述第一支座(10)与所述第二支座(20)之间;弹性元件(40),所述弹性元件(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0)连接,所述弹性元件(40)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凸耳(30)的第一端连接;调节油缸(50),所述调节油缸(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20)连接,所述调节油缸(50)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凸耳(30)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起桅杆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座(10); 第二支座(20); 移动凸耳(30),所述移动凸耳(30)位于所述第一支座(10)与所述第二支座(20)之间; 弹性元件(40),所述弹性元件(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0)连接,所述弹性元件(40)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凸耳(30)的第一端连接; 调节油缸(50),所述调节油缸(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20)连接,所述调节油缸(50)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凸耳(30)的第二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凸耳(30)包括本体(31)和与所述本体(31)连接的钢丝绳连接部(32);所述弹性元件(40)与所述调节油缸(50)分别位于所述本体(3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预紧装置还包括导向件(60),所述导向件(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0)连接,所述导向件(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座(20)连接;所述本体(31)上设置在导向孔,所述导向件(60)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0)包括压簧(41)、第一安装座(42)、第二安装座(43)、可伸缩的第一导向杆(44)和可伸缩的多个第二导向杆(45),所述第一导向杆(44)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导向杆(4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2)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44)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导向杆(4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3)连接;所述压簧(41)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44)上,所述多个第二导向杆(45)围绕所述第一导向杆(44)的周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拉预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0)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世军,王平,周磊,覃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