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581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其中,枢转结构包括:基座;转动体;枢转机构,转动体通过枢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转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定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受限件,限位座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限件包括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受限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受限部,限位座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或者枢转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枢转机构包括第四限位部或者限位座还包括第四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其中,枢转结构包括:基座;转动体;枢转机构,转动体通过枢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转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定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受限件,限位座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限件包括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受限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受限部,限位座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或者枢转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枢转机构包括第四限位部或者限位座还包括第四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专利说明】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1所示,履带起重机在维护保养滑轮和电气元件等的时候需要将桅杆10'上的楼梯20'通过枢转装置转动并横向打开,方便维护人员沿着楼梯20'上到桅杆10'的顶部维护顶端的部件。维护完成时又需将楼梯20'通过枢转装置转动到原始位置,防止和钢丝绳相互磨损。如图2所示,枢转装置包括底座31'、枢转件32'和两个销轴33',底座31'上设置有三个定位孔,枢转件3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一个销轴33'穿过三个定位孔中的一个以及两个连接孔中的一个,枢转件32'绕该销轴33'转动,两个连接孔中的另一个孔通过枢转件32'的转动具有与三个定位孔中的另外两个孔分别对应的两个位置,通过将另一个销轴33'穿设在该连接孔和对应的定位孔中即可实现楼梯20'的打开和复位,该销轴33'起到定位作用,但是,在操作上述枢转装置时,需要频繁的拆装起定位作用的销轴33',使得操作繁琐,且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枢转结构,包括:基座;转动体;枢转机构,转动体通过枢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转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体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并且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由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枢转结构还包括:定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受限件,限位座固定在基座上,受限件以与转动体同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转动体上,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限件包括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受限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受限部,其中: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受限部具有被第一限位部止挡并使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位置的第一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可转动位置;当转动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受限部具有被第二限位部止挡并使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到第一位置的第二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可转动位置,限位座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或者枢转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部,当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枢转机构包括第四限位部或者限位座还包括第四限位部,当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座还包括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位于基座和第一止挡部之间;当转动体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第二受限部位于基座和第二止挡部之间。 进一步地,受限件包括:沿垂直于转动体的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驱动杆,第一受限部和第二受限部均固定在驱动杆上;套管,套设在驱动杆上,套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第三止挡部与转动体相抵顶以防止套管朝向基座移动;弹性复位件,套设在驱动杆上,弹性复位件对驱动杆的作用力为朝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并使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以及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弹性复位件对套管的作用力为朝向基座的方向。 进一步地,受限件包括:止挡套,套设在套管上并且形成第三止挡部,止挡套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螺纹,套管的外周面具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止挡套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第一环形翻边围成穿设驱动杆的第一限位通孔。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或弹性套筒,弹性复位件位于驱动杆和套管之间,驱动杆上设置有朝向套管延伸的第一抵顶部,套管上设置有朝向驱动杆延伸的第二抵顶部,弹性复位件位于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之间并且分别抵顶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 进一步地,受限件还包括连接部和螺母,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受限部和与第二受限部相连接并且位于第一受限部和与第二受限部之间,驱动杆具有螺纹段和止挡连接部的第四止挡部,螺纹段具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具有穿设螺纹段的穿设通孔,螺母与螺纹段连接,连接部位于第四止挡部和螺母之间,第四止挡部位于连接部和套管之间。 进一步地,螺纹段具有受力切面、止挡面和圆弧面,第二外螺纹形成在圆弧面上,穿设通孔具有与受力切面相配合的施力孔壁,施力孔壁与受力切面相配合以防止连接部绕驱动杆转动,止挡面形成第四止挡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板,第一受限部为第一受限板,第二受限部为第二受限板,第一止挡部为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部为第二止挡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垂直,限位座还包括:两个安装板,均固定在基座上,两个安装板在转动体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均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并且均与两个安装板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转动体具有穿设套管的第三限位通孔以实现受限件与转动体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限位座包括第三限位部,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 进一步地,枢转机构包括两个支撑臂、位于两个支撑臂之间的支座以及穿设在支座和两个支撑臂上的枢轴,支座固定在基座上,两个支撑臂均固定在转动体上。 进一步地,支座具有止挡一个支撑臂的止挡平面,止挡平面形成第四限位部。 进一步地,驱动杆的外周面具有第三外螺纹,受限件还包括按压件,按压件包括:安装管,具有与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安装管套设在驱动杆上;按压板,固定在安装管上,安装管位于按压板和套管之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桅杆组件,包括桅杆、梯子和枢转结构,枢转结构为上述的枢转结构,枢转机构为多个,多个枢转机构在转动体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桅杆形成基座,梯子形成转动体。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被第一限位部所止挡而使得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移动到第二位置,又由于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因此,转动体能够比较稳定的位于第一位置。当需要将转动体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先将第一受限部移动至第一可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受限件驱动转动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可转动位置,通过将第二受限部移动至第二被止挡位置,此时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又由于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结构,包括:基座(10);转动体(20);枢转机构(30),所述转动体(20)通过所述枢转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转动体(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体(20)沿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还包括:定位机构(40),包括限位座(50)和受限件(60),所述限位座(50)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受限件(60)以与所述转动体(20)同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转动体(20)上,所述限位座(50)包括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所述受限件(60)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1)配合的第一受限部(61)以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2)配合的第二受限部(62),其中: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受限部(61)具有被所述第一限位部(51)止挡并使所述转动体(20)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被止挡位置和偏离所述第一限位部(51)的第一可转动位置;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受限部(62)具有被所述第二限位部(52)止挡并使所述转动体(20)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被止挡位置和偏离所述第二限位部(52)的第二可转动位置,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56)或者所述枢转机构(30)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56),当所述第一受限部(61)处于所述第一被止挡位置时,所述转动体(20)在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与所述第三限位部(56)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枢转机构(30)包括第四限位部(33)或者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所述第四限位部(33),当所述第二受限部(62)处于所述第二被止挡位置时,所述转动体(20)在所述第二限位部(52)与所述第四限位部(33)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阳佘蜜刘北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