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部件及应用其的链条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8352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部件,包括面板部分和底座部分,该面板部分上设有一中心设有连接轴孔的齿轮上夹板,该底座部分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中心为一有连接中轴的齿轮下夹板,该连接中轴的位置和连接轴孔的位置、大小相适应以便装配,该齿轮上夹板连接轴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测光通孔。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包括安装于该传动部件连接中轴上的齿轮、设置于该传动部件导轨连接口的导轨、及同齿轮咬合连接、负有待运送部件的链条,待运送部件同链条通过滚轮及贯穿滚轮中孔的挂钩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加了多个通孔以便进行测速及增加配件位置选择范围;将齿轮夹板的圆形外形改为多角波浪弧形以便作为马达转向测速依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部件及应用其的链条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传送系统被广泛运用于纺织、机械等行业以运输相关部件,该系统通过传动装置将外加动力加载于载体上使之移动。请参阅图1,为传统的传动装置,包括传动部件003,套接于传动部件003上的齿轮001,及设置于传动部件003 —端的导轨002。该种传动装置配合相应的链条,可以达到传动运送部件的功能,具体而言,负载有待运送部件的链条同传动装置的齿轮001咬合连接,当齿轮001受驱动套接于传动部件003上转动时,齿轮001因咬合关系带动传动部件003以相同线速度运行前进,而负载于链条之上的待运送部件则随之向前被运送到传动部件003处,链条及其负载的待运送部件可在此解除链条及其负载的连接关系,待运送部件可进一步沿导轨002运动。该种装置于业内已有25年的使用历史,传动部件003为一整体部件,导轨002通过一些连接部件同传动部件003连接,当中存在较大间隙,整体笨重、不精密且组装繁琐,需要再三定位确认,且长时间使用的话,更需要定期进行校正。请参见图2,为近来业者进行了一定改进的传动装置,传动部件03作了精简、导轨02同传动部件03间连接简化,整体结构变得更为紧凑,但仍存在进一步修正的空间:强化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装置的可移植性;增多装置的扩展功能;外观更为美观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多方改进的传送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动部件,包括面板部分和底座部分,该面板部分上设有一中心设有连接轴孔的齿轮上夹板,该底座部分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中心为一有连接中轴的齿轮下夹板,该连接中轴的位置和连接轴孔的位置、大小相适应以便装配,该齿轮上夹板连接轴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测光通孔。进一步,所述齿轮上夹板两端进一步设置有直径更大的扩充通孔。进一步,所述齿轮上夹板、齿轮下夹板的外周形状相同,为多角波浪弧形。进一步,所述齿轮下夹板上设有多个条形孔。进一步,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辅助固定锁。 进一步,所述底座一侧还包括一导轨连接口,该导轨连接口上设有一与之垂直的斜边加固部件。进一步,所述底座部分和所述面板部分外形形状相适应,以便装配后形成一整体。一种应用了前述任一传动部件的链条传动系统,包括安装于该传动部件连接中轴上的齿轮、设置于该传动部件导轨连接口的导轨、及同齿轮咬合连接、负有待运送部件的链条,待运送部件同链条通过滚轮及贯穿滚轮中孔的挂钩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挂钩末端为单钩、多钩、单扣或前述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现有传动部件做了多处改动:增加了多个通孔以便进行测速及增加配件位置选择范围;将齿轮夹板的的圆形外形改为多角波浪弧形以便作为马达转向测速依据;增加了侧面及底部的固定装置,以加强部件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改进后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传动部件的面板部分对比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传动部件面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b为现有技术的传动部件面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传动部件的底座部分对比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b为现有技术的底座部分结构不意图。图7是本技术传动部件各角度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应用了传动装置的链条传动系统结构及运作示意图。图9为链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9a为链条示意图,图9b为链条公套示意图,图9c为链条母套示意图,图9d为链条公套细节示意图。图10为5种挂钩示例图。图11为滚轮链条连接示意图,图1la为滚轮结构示意图,图1lb为部分链条示意图,图1lc为滚轮链条连接示意图。其中:001-传统传送装置的齿轮002-传统传送装置的导轨003-传统传送装置的传动部件01-现有传送装置的齿轮02-现有传送装置的导轨03-现有传送装置的传动部件0311-现有传送装置的齿轮上夹板1-本技术传送装置的齿轮2-本技术传送装置的导轨3-本技术传送装置的传动部件31-面板部分311-齿轮上夹板3111-方向标识3112-连接轴孔3113-测光通孔312-扩展通孔32-底座部分321-齿轮下夹板3211-条形孔3212-连接轴322-底座3221-辅助固定锁323-斜边加固部件4-链条41-链条公套42-链条母套5-为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传动部件3,装配于传动部件3上的齿轮1,及设置于传动部件3 —端的导轨2,初步可见传动部件3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4,为传动部件3分解结构及对比示意图,传动部件3包括面板部分31和底座部分32,面板部分31包括齿轮上夹板311,齿轮上夹板311中心设有连接轴孔3112,底座部分32包括齿轮下夹板321,齿轮下夹板321中心设有一连接轴3212,齿轮I套接于该连接轴3212上、夹持于齿轮上夹板311与齿轮下夹板321之间,随之转动进行传动,该连接轴3212同前述连接轴孔3112位置相对应以便装配连接,且底座部分32和面板部分31外形形状相适应,底座部分32留有凹槽以便面板部分31嵌入形成一无缝接合的整体。请参阅图5,为传动部件的面板部分对比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传动部件面板结构示意图,图5b为现有技术的传动部件面板结构示意图,齿轮上夹板311外周部分由原有的圆形改进为多角波浪弧形,可在齿轮I调速时作为基准点,便于在校正转速时可看出差异;齿轮上夹板311上以连接轴孔3112为中心周围设有多个光感通孔3113以便光感测速所用,本技术为6个光感通孔等距(离中心连接轴孔3112距离)分布,具体实施也可因需要进行调整,设置不同数量和不同距离的通孔。在齿轮上夹板311两端进一步设有直径更大的扩充通孔312以测内齿轮转动;齿轮上夹板311上也设有方向标识3111,作为马达转向目测依据。请参阅图6,传动部件的底座部分对比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b为现有技术的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齿轮下夹板321同前述齿轮上夹板311对应,外周部分由原有的圆形改进为多角波浪弧形;齿轮下夹板321上的条形孔3211由一个增加为多个,本实施例为4个,以便增多安置部件外加部件如接近开关等的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以便根据需要寻求最佳定位位置;底座32 —侧进一步在导轨2的连接部分上增加了一与之垂直的斜边加固部件323,加强了其结构强度。请参阅图7,该底座部分底部还进一步设置了辅助固定锁3221,进一步固定整个传送装置,大幅降低振动幅度。请参阅图8,为应用了前述传动装置的链条传动系统,链条4同传动装置上的齿轮I咬合、随齿轮I的逆时针旋转而沿箭头方向前进。而负载于链条4之上的待运送部件,从位置①、位置②、位置③、上移至位置④,在此链条上的待运送部件与链条4分离,沿导轨2移动至位置⑤。所涉及链条4的机构示例如图9所示,包括链条公套41和链条母套42,公母间隔,通过连接孔连接,公套41上凹槽设有卡扣,以便扣紧待传送部件,防止脱落。待传送部件机构示例请参阅图10,包括多个示例,如图10a,为最基础的滚轮挂钩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部件,包括面板部分和底座部分,该面板部分上设有一中心设有连接轴孔的齿轮上夹板,该底座部分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中心为一有连接中轴的齿轮下夹板,该连接中轴的位置和连接轴孔的位置、大小相适应以便装配,其特征在于,该齿轮上夹板连接轴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测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部件,包括面板部分和底座部分,该面板部分上设有一中心设有连接轴孔的齿轮上夹板,该底座部分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中心为一有连接中轴的齿轮下夹板,该连接中轴的位置和连接轴孔的位置、大小相适应以便装配,其特征在于,该齿轮上夹板连接轴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测光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上夹板两端进一步设置有直径更大的扩充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上夹板、齿轮下夹板的外周形状相同,为多角波浪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下夹板上设有多个条形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赫岱斯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