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35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由面板(1)、活动板(9)、固定板(10)、底座(4)、操纵机构等组成,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使滑块(13)滑动,可控制活动板(9)相对于固定板(10)作平移动合,使活动板(9)与固定板(10)上的磁钢块(8)排列组合产生极性相同=极性相反的转换,从而实现吸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转换。加工简便,操作省力,减少磨损,降低了剩磁,技术性能符合JB14534-92《永磁吸盘技术条件》规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中磨床、铣床等机床配套的永磁吸盘。现有永磁吸盘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作磁源,面板(1)由导磁金属(如钢材)与非导磁金属(如铜)间隔镶嵌组成,磁源部分为一整块,磁钢托板(2)上带磁钢条(3),安装在面板(1)之下的底座(4)上,操纵机构为偏心轴(5)带手柄(7),偏心轴(5)内端带有偏心轴销,通过拉板(6)与磁源部分的磁钢托板(2)连接。磁路断开状态磁钢托板(2)上的磁钢条(3)位于面板(1)的钢板(隔磁带)下方,磁力线不能引出面板(1),而在磁钢条(3)本身形成回路,吸盘这时没有磁力。磁路连通状态;扳动手柄(7)使偏心轴(5)转动,控制磁钢托板(2)向右移动,使磁钢条(3)与面板(1)导磁带(钢板)对齐,磁钢托板(2)与面板(1)隔磁带(铜片)对齐,磁源磁力线穿过面板(1)引出吸盘上方,这时,在吸盘上放置钢铁等导磁材料制成的工件即可吸住,磁力线穿过工件回到磁源形成回路。再将手柄(7)扳回180°,磁钢托扳(2)又回到断磁状态。这样,往复扳动手柄(7),即可实现磁力吸盘工作状态与停止状态的转换。这种结构磁盘吸力能够满足加工需要,省电、方便,但在操纵手柄时扳动力较大,尤其是大规格的磁盘更是如此。此外,由于磁钢托板(2)整体与面板(1)接触,往复移动易造成磨损,对面板(1)和磁钢托板(2)本身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见临清机床附件厂生产的永磁吸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磁路结构,以节省操纵力,减少磨损,改善磁源部分工作状态,使之便于加工和使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将现有永磁吸盘磁源部分加以改进,设计一种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由面板(1)、磁源组件、操纵机构、底座(4)组成,磁源组件包括装有磁钢块(8)的活动板(9)和固定板(10),操纵机构包括转轴(11)、滑块(13)、联接销(14)和手柄(7)。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使滑块(13)滑动,滑块(13)由联接销(14)与活动扳(9)联接,可控制活动板(9)相对于固定板(10)作平移离合,使活动板(9)上的磁钢块(8)与固定板(10)上的磁钢块(8)极性相同或相反,即可实现磁路的断开与连通。活动板(9)和固定板(10)上都开有若干间距相同的通孔,将相应的磁钢块(8)按照横向极性相同、纵向极性相反的规律分别装置在通孔中。底座(4)的右上面开有滑槽,右前面开有轴孔,轴孔与滑槽相连通。操纵机构中的转轴(11)安装在底座(4)的轴孔中,转轴(11)顶端面上带有偏心轴销(12),插入滑块(13)的轴销槽中,转轴(11)外端与手柄(7)连接在一起。滑块(13)安装在底座(4)的滑槽中,通过轴销槽和联接销(14)分别与转轴(11)和活动板(9)相连接。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通过滑块(13)滑动控制活动板(9)作相对于固定板(10)的平移离合,活动板(9)的磁钢块(8)与固定板(10)的磁钢块(8)排列组合就会对应产生“极性相同极性相反”的转换,从而实现吸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转换。为了活动板(9)在面板(1)下面移动方便,活动板(9)比固定板(10)稍薄一点,使活动板(9)与面板(1)之间存有一微小间隙。面板(1)、固定板(10)和底座(4)由螺栓紧固在一起。磁钢块(8)与活动板(9)、固定板(10)上的通孔形状相同,配合紧密。按照上述设计制作,证明本技术结构合理,加工简便,操作省力,减少了磁源部分与面板之间的磨损,降低了剩磁,有效地改善了磁源部分的工作状况,适于各种普通永磁吸盘和密磁极永磁吸盘。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原有永磁吸盘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活动板;图4——本技术固定板;图5——本技术操纵机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2——磁钢托板,3——磁钢条,4——底座,5——偏心轴,6——拉板,7——手柄,8——磁钢块,9——活动板,10——固定板,11——转轴,12——偏心轴销,13—滑块,14——联接销。最后,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制作为磨床配套的矩形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尺寸为150×150mm,面板采用低碳钢板(150×22×8mm)与铜片(150×22×4mm)间隔组合,由不锈钢螺栓固定联接;底座用铸钢铸造成型,与整个吸盘相匹配,并在上面与侧面加工出滑槽和轴孔;用铝板制成活动板(115×110×4.5mm)和U型固定板(150×150×4.6mm)按照纵向孔间距12mm均匀加工出若干通孔(φ8mm),选用性能优良的稀土永磁材料N35制成圆柱形磁钢块(φ8mm厚4.5mm)嵌入活动板和固定板上的通孔中,活动板与固定板组合为磁源组件。用45#钢加工转轴(长65mmφ22mm)和滑块(4.5×30×8mm),并进行调质处理,偏心轴销(φ8mm)偏心距为6mm进行淬火(HRC50~55)。滑块和转轴分别装入底座的滑槽和轴孔并互相配合连接,同时将滑块和活动板用联接销连接,用螺栓将面板、固定板和底座固定,在转轴外端面六角孔中安装好手柄,即可应用。经测试,工作吸力达到80N/cm2,剩磁≤1N/cm2,手柄操纵力<40N,加工精度放宽,制作成本降低,性能指标完全达到JB14534-92《永磁吸盘技术条件》的规定,使用维修方便,可广泛应用于钢、铁等导磁性金属材料异形件、薄壁件、微小精密件的铣、磨加工。权利要求1.一种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由面板(1)、磁源组件、操纵机构、底座(4)组成,其特征在于磁源组件包括装有磁钢块(8)的活动板(9)和固定板(10),操纵机构包括转轴(11)、滑块(13)、联接销(14)和手柄(7),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使滑块(13)滑动,可控制活动板(9)相对于固定板(10)作平移离合,使活动板(9)上的磁钢块(8)与固定板(10)上的磁钢块(8)的极性相同或相反。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板(9)和固定板(10)开有若干间距相同的通孔,相应的磁钢块(8)按照横向极性相同、纵向极性相反的规律分别装置在通孔中。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座(4)右上面开有滑槽,右前面开有轴孔,轴孔与滑槽相连通。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说操纵机构中的转轴(11)安装在底座(4)的轴孔中,轴顶端面带有偏心轴销(12),插入滑块(13)上的轴销槽中,轴外端与手柄(7)连接,滑块(13)安装在底座(4)上面的滑槽中,通过轴销槽和联接销(14)分别与转轴(11)和活动板(9)相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板(9)与固定板(10)均由非导磁金属材料制成。专利摘要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由面板(1)、活动板(9)、固定板(10)、底座(4)、操纵机构等组成,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使滑块(13)滑动,可控制活动板(9)相对于固定板(10)作平移离合,使活动板(9)与固定板(10)上的磁钢块(8)排列组合产生极性相同极性相反的转换,从而实现吸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转换。加工简便,操作省力,减少磨损,降低了剩磁,技术性能符合JB14534-92《永磁吸盘技术条件》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由面板(1)、磁源组件、操纵机构、底座(4)组成,其特征在于磁源组件包括装有磁钢块(8)的活动板(9)和固定板(10),操纵机构包括转轴(11)、滑块(13)、联接销(14)和手柄(7),扳动手柄(7)带动转轴(11)转动使滑块(13)滑动,可控制活动板(9)相对于固定板(10)作平移离合,使活动板(9)上的磁钢块(8)与固定板(10)上的磁钢块(8)的极性相同或相反。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源离合式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板(9)和固定板(10)开有若干间距相同的通孔,相应的磁钢块(8)按照横向极性相同、纵向极性相反的规律分别装置在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林阎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临清机床附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