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集装箱及其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336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集装箱及其底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1)的底部结构(2)并且涉及一种运输集装箱。底部结构(2)包括形成底部表面的第一表面层(8)和支撑第一表面层(8)的支撑装置,其中,第一表面层(8)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增大的货物空间,从而具有明显的运输和成本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floor structure)O本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运输集装箱。
技术介绍
运输集装箱、以及所谓的通用运输集装箱或干式运输集装箱用于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传统的运输集装箱包括支撑框架以及附接并支撑于支撑框架的底部结构、壁结构和顶部结构(roof structure)0底部结构通常包括附接于支撑框架的独立支撑梁,并且使得这些支撑梁在相对于底部结构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支撑框架通常由管状件形成,支撑梁由I型梁等形成。底部表面由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或多个厚胶合板形成。所述胶合板足够厚以使得所述胶合板能够使底部结构变刚硬并承受在底部结构上的操作所引起的载荷。底部结构通常从下侧打开,以便露出支撑梁。现有技术的运输集装箱尤其是集装箱的底部结构的问题在于胶合板的寿命有限。在装载集装箱的过程中,磨损的或以其他方式破损的表面片材甚至会引起事故。因此,不得不定期更换胶合板。更换胶合板会减少有效操作时间并增加维护时间。并且,用过的胶合板是有害废物,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胶合板的另一问题在于板必须很厚,比如,在一些应用中,为了达到足够的刚度和冲击强度,使用28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1)的底部结构(2),所述底部结构(2)包括:??形成底部表面的第一表面层(8);以及??支撑所述第一表面层(8)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8)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I)的底部结构(2),所述底部结构(2)包括: -形成底部表面的第一表面层(8);以及 -支撑所述第一表面层(8)的支撑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8)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8)为直接硬化马氏体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8)由布氏硬度至少270HBW的完全马氏体钢或马氏体-贝氏体钢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8)的厚度小于6mm 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8 )下侧且彼此相邻的独立的梁(10、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0、11)具有I型、Z型、U型或三角形剖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0)的材料厚度在0.5-3mm 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0、11)由高强度钢或镀锌钢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2)还包括附接至所述支撑装置以形成蜂窝状结构的第二表面层(21),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8)与所述第二表面层(21)之间形成所述蜂窝状结构的型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2)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底部结构(2)的一个或多个独立蜂窝状结构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表面层(21)。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层(21)由耐候钢板或硬化耐候钢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层(21)的厚度小于 6mm。13.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底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焊缝、激光焊缝、机械紧固件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8)或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和所述第二表面层(8、21 ),或者,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一表面层或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尔波·马拉宁尤卡·西尔塔宁维莱马蒂·努尔梅拉
申请(专利权)人:罗奇钢铁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