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锪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1366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反锪刀,包括刀把、与所述刀把同轴且固定相连的正锪刀座以及与所述正锪刀座固定相连且顶端设置有反锪刀座的反锪刀杆,所述正锪刀座和所述反锪刀杆上分别设置有正锪刀和反锪刀,所述反锪刀杆的轴线与所述刀把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由于其反锪刀杆的偏心设置,反锪刀杆在自转的同时绕刀把的轴线进行公转,因此其反锪刀的加工面半径将增大,并且其增大半径为反锪刀杆相对于刀把的偏心距,由此实现了不对反锪刀拆装而增大了反锪刀加工面半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正反f忽刀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通孔的两端面进行锪平的正反锪刀
技术介绍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
中,经常会对一些加工孔的两端面平整度以及间距有要求,但是通过钻孔或者铸造等工艺所产生的通孔的两端面会形成毛刺或者前后铸造面的不平整,最终可能造成零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密封性达不到使用要求,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在一些要求更为严格的机械零件表面,通孔两端表面的不平整会直接导致零件的报废,例如汽车发动机缸盖的凸轮轴止推面。为了保证通孔两端面平整度以及间距的要求,目前的机械加工中,一般采用正反锪刀来进行通孔两端面的锪平。正反锪刀一般包括刀把以及与刀把直接相连的正锪刀座,正锪刀座上设置有正锪刀,且其前端设置有可穿过通孔且与刀把同心的反锪刀刀杆,反锪刀刀杆的端部设置有反锪刀,加工时一般是将安装有反锪刀的反锪刀杆穿过通孔对通孔的两端面进行加工。若要保证安装有反锪刀的反锪刀杆能够穿过通孔,反锪刀的最底端与反锪刀杆最顶端的最大距离刚好等于通孔直径,由于反锪刀与刀把的轴线重合,因此反锪刀的最大加工半径为此时反锪刀最底端到反锪刀杆的中心线的距离,对于略大于该半径的待加工反锪面,就需要更换加工半径较大的反锪刀,但是更换后的反锪刀将不能随反锪刀杆一起穿过通孔,因此每次加工前必须拆下反锪刀,当反锪刀杆穿过通孔之后再进行安装,加工完毕之后还需要拆卸反锪刀以使反锪刀杆撤出通孔,频繁的拆装反锪刀不仅会影响正反锪刀的精度,同时还会使加工时间延长,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如何能够在不拆装反锪刀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反锪刀加工半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反锪刀,以使得该正反锪刀在不进行反锪刀拆装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其反锪面的加工半径,从而避免因反锪刀的拆装而带来的工件加工精度无法保证以及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反锪刀,包括刀把、与所述刀把同轴且固定相连的正锪刀座以及与所述正锪刀座固定相连且顶端设置有反锪刀座的反锪刀杆,所述正锪刀座和所述反锪刀座上分别设置有正锪刀和反锪刀,并且所述反锪刀杆的轴线与所述刀把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述正锪刀和反锪刀均为可拆装的设置于所述正锪刀座和反锪刀座上。优选的,所述正锪刀和反锪刀均为可转位刀具。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锪刀座上用于增加所述正反锪刀转动稳性的配重槽。优选的,所述正锪刀和反锪刀分别焊接于所述正锪刀座和所述反锪刀座上。优选的,所述正锪刀和反锪刀为金刚石刀具。优选的,所述正锪刀和反锪刀为合金刀具。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由于其反锪刀杆的轴线与刀把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即反锪刀杆与刀把为偏心设置。因此当该正反锪刀的刀把安装于机床上并进旋转时,反锪刀杆将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刀把的轴线作公转,当反锪刀杆的外圆面公转半径不大于待加工的零件上的通孔半径,并且安装有反锪刀的反锪刀杆整体可穿过该通孔时,即可采用该正反锪刀进行该工件上通孔两端面的锪平;现有技术中的正反锪刀由于反锪刀杆与刀把同轴设置,并且当安装有反锪刀的反锪刀杆整体刚好能够穿过通孔时其反锪面的加工半径达到最大,在不更换反锪刀的情况下其反锪面的加工半径无法继续增大,而当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采用相同直径的反锪刀杆和相同长度的反锪刀进行同一零件的加工时,由于其反锪刀杆的偏心设置,反锪刀杆在自转的同时绕刀把的轴线进行公转,因此其反锪刀的加工面半径将增大,并且其增大半径为反锪刀杆相对于刀把的偏心距。由此可见,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在不进行反锪刀拆装的情况下即实现了反锪刀加工半径的适当增大,保证了正反锪刀的加工精度,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正反锪刀,通过将该正反锪刀的反锪刀杆与刀把进行偏心设置,以使得该正反锪刀在不更换尺寸较大的反锪刀时可以增大其反锪刀的加工半径。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的右视图。所谓正反锪刀即可以分别对通孔的正反两个端面进行锪平加工的刀具,该种刀具特别适合对设置有通孔并且通孔的两面均需锪平加工,但只能从通孔的一侧进刀的工件的加工,例如发动机缸盖的凸轮轴止推面,本技术所公开的正反锪刀包括刀把1、与刀把I固定相连且同轴设置的正锪刀座2以及与正锪刀座2固定相连且端部设置有反锪刀座7的反锪刀杆3,正锪刀座2位于刀把I与反锪刀杆3之间,正锪刀座2上设置有用于对待加工零件通孔的正面进行加工的正锪刀5,反锪刀座7上设置有用于对通孔的背面进行加工的反锪刀4,正锪刀5和反锪刀4的刃口均垂直于刀把I的轴线设置,该正反锪刀的核心改进点在于,反锪刀杆3的轴线与刀把I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谓平行且不重合即反锪刀杆3与刀把I的轴线平行,且两轴线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间距,反锪刀杆的轴线相对于刀把的轴线存在偏心距a,最终反锪刀杆3与刀把I形成偏心轴结构,如图2中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反锪刀杆3是指该刀杆的圆柱部分,而不包括其顶端的反锪刀座7。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由于其反锪刀杆3的轴线与刀把I的轴线平行但是不重合,即反锪刀杆3与刀把I为偏心设置,存在偏心距a。因此当该正反锪刀的刀把I安装于机床上并进旋转时,反锪刀杆3将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刀把I的轴线作公转,当反锪刀杆3的外圆面公转半径不大于待加工的零件上的通孔半径(即保证反锪刀杆3可在零件通孔内转动),并且安装有反锪刀4的反锪刀杆3整体可穿过该通孔时,即可采用该正反锪刀进行该工件上通孔两端面的锪平;现有技术中的正反锪刀由于反锪刀杆3与刀把I同轴设置,并且当安装有反锪刀4的反锪刀杆3刚好能够穿过通孔时其反锪面的加工半径达到最大,在不更换更长的反锪刀4的情况下其反锪面的加工半径无法继续增大,而当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采用相同直径的反锪刀杆3和相同长度的反锪刀4进行同一零件的加工时,由于其反锪刀杆3的偏心设置,反锪刀杆3在自转的同时绕刀把I的轴线进行公转,因此其反锪刀4的加工面半径将增大,并且其增大半径为反锪刀杆3相对于刀把I的偏心距a。由此可见,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在不进行反锪刀4拆装的情况下即实现了反锪刀4加工半径的适当增大,并且保证了正反锪刀的加工精度,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与现有技术中反锪刀杆与刀把I同心设置的正反锪刀相比,在达到相同反锪面加工半径时,本技术所提供的正反锪刀其反锪刀杆3的直径可以适度增加,从而使反锪刀杆3的强度更高,反锪刀4所能承受的切削阻力也就更大。上述实施例中的正反锪刀,其正锪刀5和反锪刀4分别为可拆装的设置在正锪刀座2和反锪刀座7上,具体的,正锪刀5通过正锪刀压紧螺钉安装于正锪刀座2上,反锪刀4通过反锪刀压紧螺钉固定设置于反锪刀座7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当刀具磨损过度时可将正锪刀5或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锪刀,包括刀把(1)、与所述刀把(1)同轴且固定相连的正锪刀座(2)以及与所述正锪刀座(2)固定相连且顶端设置有反锪刀座(7)的反锪刀杆(3),所述正锪刀座(2)和所述反锪刀座(7)上分别设置有正锪刀(5)和反锪刀(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锪刀杆(3)的轴线与所述刀把(1)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锪刀,包括刀把(I)、与所述刀把(I)同轴且固定相连的正锪刀座(2)以及与所述正锪刀座(2)固定相连且顶端设置有反锪刀座(7)的反锪刀杆(3),所述正锪刀座(2 )和所述反锪刀座(7 )上分别设置有正锪刀(5 )和反锪刀(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锪刀杆(3)的轴线与所述刀把(I)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锪刀(5)和反锪刀(4)均为可拆装的设置于所述正锪刀座(2)和反锪刀座(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锪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红旗缸盖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