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火盛专利>正文

钻床调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84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钻床调速装置,大体上是利用无段变速的方式,在从动无段变速轮内设置一预力弹簧,而且拉扯皮带向主动无段变速轮内位移,此时,主动无段变速轮内的预力大小与二者间距是由一杠杆元件控制,该杠杆元件是由一链条拉动,而链条再由一螺杆组控制,由使用者控制螺杆组至主动无段变速轮内预力变化间经过了二道减速、省力机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精确度更佳与省力效果更好的钻床调速装置。通常,一般钻床在作业时,常为了工作材质、钻孔大小而需要更改钻床的工作速度,但是因为钻床的转速与钻头尺寸是需要互相配合的,所以若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不但会造成成品的缺陷,更有可能造成机具与人员的伤害;而目前工业界都十分重视成品的精密度,所以钻床转速的精确控制更为重要,而常用钻床调速装置却一直只能作较为粗糙的转速控制;故目前的钻床制造业与使用者莫不努力寻求改进之道。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是采用一主动塔轮10与一从动塔轮11相互对应组合而成,运用二者轮径的同时更改,可将马达12所传递而出转速变为预设转速,但是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不但需要使用者用手工装设,且主动塔轮10与从动塔轮11的调整也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手动调整,故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的精确度、操作便利性与省力效果上,完全无法符合现代工业的要求。另一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请参阅图2所示,申请案号第84212080号,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是采用一压钮13、二主动皮带轮14、15、二从动皮带轮18、19、一预力弹簧17与一皮带16所组合而成,利用与转轴以螺纹相配合的压钮13,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可以运用压钮13压迫主动皮带轮14,并使主动皮带轮14向主动皮带轮15靠近,且会将此应力传递给皮带16,使皮带16对抗由预力弹簧17给二从动皮带轮18、19的应力,而达成无段变速的效果;但是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仍具有下列问题其一,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在调速时,使用者需直接施力使压钮13旋转,并在转轴上位移,令皮带16对抗由预力弹簧17给二从动皮带轮18、18的应力,但因使用者要直接旋转施力对抗预力弹簧17,故操作者在调速时浪费了很大的工作能量;其二,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可达成无段变速的效果,但是因旋转压钮13后,主动皮带轮14的前、后进给很大,故此种常用钻床调速装置的精确度,完全无法符合现代工业的要求。其三,请参阅图3所示,此种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的压钮13上设有速度估计刻度,但因压钮13是设置在主动皮带轮14的转轴上方,故操作者欲调整钻床速度时,需离开操作位置,再至钻床后上方调整压钮13,所以不但浪费操作者的时间与精力,且更不符合人体工学;是故,针对以上缺陷,在求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的目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各种钻床用具与相关变速机具用具的贩售、研究、开发的经验,而得以开发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精确度更佳与省力效果更好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效果更好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主动无段变速轮内的预力大小与二者间距是由一杠杆元件控制,该杠杆元件的顶端是由一链条拉动,而链条再由一螺杆组控制,所以由使用者控制螺杆组至主动无段变速轮内预力变化间经过了二道减速。省力机械,故本技术的省力效果较常用强大许多。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度更佳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使用者控制螺杆组至主动无段变速轮内预力变化间经过了二道减速机构,故本技术使用者的控制机构在经过二道减速机构后,能将动作行程加倍放大,故使用者可以进行最精细的控制,所以本技术确实是一种精确度更佳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二道减速、省力机构也可将操作把手与仪表移至操作者的操作位置前方,操作者不用再离开操作位置调速转速,故本技术确实是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钻床调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钻床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主动轮组,是由二片具斜面的圆盘、一固定盖与一预力弹簧所组合而成,此主动轮组是接于动力源上,且二片圆盘以斜面相对卡制套合,使二圆盘一同动作,而固定盖与预力弹簧则设置在外侧,使二片圆盘产生相靠拢的力量;一皮带,是一条接于主动轮组的二片圆盘斜面间的皮带;一从动轮组,是由二片具斜面的圆盘与一支点圆盘所组合而成,且二片圆盘以斜面相对卡制套合,使二圆盘一同动作,而支点圆盘位于二圆盘同轴上方,且支点圆盘与二圆盘间设置有轴承元件,使支点圆盘与二圆盘的转动互不影响,而支点圆盘上的二相对侧设置有二螺孔,且二圆盘接于工作轴,并以二片圆盘的中央斜面接于皮带另一端;一杠杆组,是由一支柱、一板体组合而成,该支柱位于主动轮组与从动轮组间,而该板体前端组设在支柱上,后端设有一通孔,并在板体二相对侧设置有二螺孔,且该二螺孔是螺设在从动轮组的支点圆盘上的螺孔内;一调速组,是由一条链条固设在一具有齿轮的轴上,并与一对应齿轮的螺杆相配合,且在螺杆一端设置有一旋转把手,而该链条是设置在杠杆组的板体的后端通孔内。该调速机构的齿轮轴上可设置一预先计算出的调速表,并在转速表上将转速与钻头尺寸的对应关系显示,使操作者可直接观察转速表进行调速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是利用无段变速的方式,先在从动无段变速轮内设置一预力弹簧,而且拉扯皮带向主动无段变速轮内位移,此时,主动无段变速轮内的预力大小与二者间距是由一杠杆元件控制,该杠杆元件是由一链条拉动,而链条再由一螺杆组控制,该杠杆元件是由一链条拉动,面链条再由一螺杆组控制,由使用者控制螺杆组至主动无段变速轮内预力变化间经过了二道减速、省力机构,故本技术较为省力、精确,而也由于本技术的二道减速、省力机构可将操作把手与仪表移至操作者的操作位置前,故本技术确实是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钻床调速装置。图1是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侧视图;图2是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立体分解图;图3是常用的钻床调速装置操作图;图4是本技术的钻床调速装置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钻床调速装置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作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速盘图。图号部分10.主动塔轮 11.从动塔轮 12.马达13.压钮 14.主动皮带轮15.主动皮带轮16.皮带 17.预力弹簧 18.从动皮带轮19.从动皮带轮 20.主动轮组 21.圆盘22.圆盘 23.固定盖24.预力弹簧25.斜面 26.卡制块27.卡制槽28.卡簧 29.皮带 30.从动轮组31.圆盘 32.圆盘 33.支点圆盘34.卡制块 35.卡制槽36.轴承元件37.螺孔 40.杠杆组41.支柱42.板体 43.通孔 44.通孔45.螺孔 46.中央通孔 50.调速组51.链条 52.齿轮 53.轴54.螺杆 55.旋转把手 56.调速表57.标准套板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钻床调速装置主要是包括有一主动轮组20,是由二片一侧具斜面25的圆盘21、22、一固定盖23与一预力弹簧24所组合而成,此主动轮组是接于动力源上,且二片圆盘21、22以斜面25相对套合,并利用圆盘21的卡制块26与圆盘22的卡制槽27使二圆盘一同动作,而固定盖23与预力弹簧24是锁设在动力轴顶,并利用卡簧28固设在圆盘22的外侧凹孔内,故锁设在轴顶的固定盖23会压迫圆盘22,使二片圆盘21、22产生相靠拢的力量;一皮带29,是一条接于主动轮组20的二片圆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床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主动轮组,是由二片具斜面的圆盘、一固定盖与一预力弹簧所组合而成,此主动轮组是接于动力源上,且二片圆盘以斜面相对卡制套合,使二圆盘一同动作,而固定盖与预力弹簧则设置在外侧,使二片圆盘产生相靠拢的 力量;一皮带,是一条接于主动轮组的二片圆盘斜面间的皮带;一从动轮组,是由二片具斜面的圆盘与一支点圆盘所组合而成,且二片圆盘以斜面相对卡制套合,使二圆盘一同动作,而支点圆盘位于二圆盘同轴上方,且支点圆盘与二圆盘间设置有轴承元件,使支点 圆盘与二圆盘的转动互不影响,而支点圆盘上的二相对侧设置有二螺孔,且二圆盘接于工作轴,并以二片圆盘的中央斜面接于皮带另一端;一杠杆组,是由一支柱、一板体组合而成,该支柱位于主动轮组与从动轮组间,而该板体前端组设在支柱上,后端设有一通孔,并 在板体二相对侧设置有二螺孔,且该二螺孔是螺设在从动轮组的支点圆盘上的螺孔内;一调速组,是由一条链条固设在一具有齿轮的轴上,并与一对应齿轮的螺杆相配合,且在螺杆一端设置有一旋转把手,而该链条是设置在杠杆组的板体的后端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火盛
申请(专利权)人:张火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