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用以解决公知加工机的长行程油压缸活塞杆伸缩动作过程中,易弯曲变形而造成油压缸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带动过程不顺、带动力道减弱而致影响加工质量效率的问题。所述加工机座体上对应驱动杆伸缩端伸缩动作路径的预定起点至终点之间,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座体呈常态弹性浮升状态,该弹性座体顶端枢组有滚动支撑件,所述滚动支撑件具有顶撑面,当驱动杆的伸缩端进行伸缩动作时,通过滚动支撑件的顶撑面向上顶撑该驱动杆的伸缩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加工机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机,特别涉及一种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的中 段辅助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加工机,其研磨、铣切工作的完成,通过工作平台将工件往复平移 带动经过一个研磨轮或铣刀而实现;其中,所述工作平台的位移行程,会随 着加工机的规格越大而有所增加,以适应大型工件的加工需求。以大型加工机(如龙门磨床)的工作平台而言,通常通过长行程的油压 缸作为驱动件加以带动达到往复平移动作的目的,然而,这种长行程油压缸 其活塞杆伸縮动作过程中,当其活塞杆伸长量到达一定长度时,难免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现象,因此,随着该长行程油压缸的动作行程越长,其 活塞杆弯曲变形的情况相对越加严重,而如此造成的影响,其一是加速该活 塞杆的活塞部位与油压缸壁之间的磨耗损坏,造成油压缸使用寿命縮短的缺 点;其二是弯曲变形的活塞杆将导致带动过程不顺、带动力道减弱,造成加工质量及效率大受影响。因此,针对上述公知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结构设计及使用上所存在的问 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有待相关业者加以努力研 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 构,用以解决公知加工机的长行程油压缸活塞杆伸縮动作过程中,易弯曲变 形而造成油压缸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带动过程不顺、带动力道减弱而致影响加工质量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所述驱动杆组设 于加工机的座体上,驱动杆的组设端滑设于一缸体中,驱动杆的伸縮端则连 结于一工作台,通过该驱动杆伸縮端的伸縮动作,以连动工作台于加工机座 体上往复位移;所述加工机座体上对应驱动杆伸缩端伸縮动作路径的预定起点至终点之 间,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座体呈常 态弹性浮升状态,该弹性座体顶端枢组有滚动支撑件,所述滚动支撑件具有 顶撑面,当驱动杆的伸縮端进行伸縮动作时,通过滚动支撑件的顶撑面向上 顶撑该驱动杆的伸縮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该加工机座体上对应驱动杆伸縮端伸縮动作路径的预定 起点至终点之间,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使所述驱动杆伸縮端于伸长 动作过程中,其中段杆身部位得以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滚动支撑件加以 辅助顶撑,进以有效防止该驱动杆产生弯曲变形,可延长驱动杆使用寿命以 及使带动过程更加顺畅、增进带动力道,达到提升加工质量效率的实用进步 性及较佳产业利用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局部结构 立体图4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辅助支撑 装置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辅助支撑 装置与驱动杆配合状态的示意图6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辅助导轮 组与导座的配合动作状态的示意图7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驱动杆动 作时通过辅助支撑装置加以顶撑的状态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的驱动杆动 作时通过辅助支撑装置加以顶撑的状态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 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 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驱动杆10组设亍加工机20 (如磨床)的座体21上, 该驱动杆10的组设端11滑设于一缸体30中,驱动杆10的伸縮端12则连结 于加工机20的工作台22,可通过该驱动杆10伸縮端12的伸縮动作,以连动 工作台22于加工机20的座体21上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且其中该加工机20座体21上对应驱动杆10伸縮端12伸縮动作路径的预定起 点至终点之间,并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40,所述辅助支撑装置40包括 有一弹性座体41呈常态弹性浮升状态,该弹性座体41顶端枢组有滚动支撑 件42,所述滚动支撑件42具有顶撑面43,当驱动杆10的伸縮端12进行伸 縮动作时,得以通过所述滚动支撑件42的顶撑面43向上顶撑该驱动杆10的 伸縮端12;该辅助支撑装置40的其它具体构成,请配合图3、图4所示,并 可包括有一定位座44,所述定位座44具有锁设孔45,定位座44中央具一贯 穿口46,定位座44底部则结合多根立柱47,该等立柱47底端共同组合一底板48,并于各立柱47套组弹簧49,以使弹性座体41向下穿伸过定位座44 的贯穿口46,并于弹性座体41底端组设一座板410,该座板410与各立柱47 相枢套组合,座板410的底面则承靠于各弹簧49的顶端,借此,即可利用该 等弹簧49将弹性座体41向上弹性顶撑。其中,所述滚动支撑件42可为 -滚轮所构成;又,所述滚动支撑件42 的顶撑面43可为V形断面的圆周面型态(如图5所示),借此而能够以两点 接触的稳固配合状态顶撑于呈圆形断面的驱动杆10。其中,所述弹性座体41的顶端二侧并可组设有辅助导轮组50,以使驱动 杆10的伸縮端12组设有一导座60,该导座60底部具有曲形导缘61与所述 辅助导轮组50相对位,所述曲形导缘61可概呈"V "形态样;借此设计, 其作用如图6所示,当所述导座60随着驱动杆10的伸縮端12位移而越过弹 性座体41顶端时,由于该导座60底部的曲形导缘61最下凸部位的高度低于 辅助导轮组50顶端高度,因此会对辅助导轮组50产生向下抵压作用力,当 该辅助导轮组50受压时,因弹性座体41为弹性浮升状态,将随之下降并抵 压弹簧49蓄积弹性恢复力,而当导座60的曲形导缘61完全越过辅助导轮组 50时,弹性座体41将可通过弹簧49的弹力释放而向上顶撑,使其顶端的滚 动支撑件42向上顶撑于驱动杆10;借此,使驱动杆10越过每一组辅助支撑 装置40的滚动支撑件42的导入动作能够达到顺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如图7、图8所示,本技术通过在该加工机20座体21上对应驱动杆 10伸縮端12伸縮动作路径的起、终点间增设有辅助支撑装置40的结构设计, 当驱动杆10的伸縮端12进行伸长动作同时连动工作台22于加工机20的座 体21上位移过程中,该驱动杆10的中段杆身部位将得以通过所述辅助支撑 装置40的滚动支撑件42加以顶撑,使驱动杆10得以保持最佳笔直度状态, 而能有效防止该驱动杆10产生弯曲变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通过该加工机座体上对应驱动杆伸縮端伸縮动作路径的预定起点至终 点之间,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使所述驱动杆伸縮端于伸长动作过程 中,其中段杆身部位得以通过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滚动支撑件加以辅助顶撑, 进以有效防止该驱动杆产生弯曲变形,可延长驱动杆使用寿命以及使带动过 程更加顺畅、增进带动力道,达到提升加工质量效率的实用进步性及较佳产 业利用效益。2、通过该弹性座体顶端设有辅助导轮组,配合驱动杆伸縮端组设有具有 曲形导缘的导座的结构设计,当导座随着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机的长行程驱动杆中段辅助支撑结构,所述驱动杆组设于加工机的座体上,驱动杆的组设端滑设于一缸体中,驱动杆的伸缩端则连结于一工作台,通过该驱动杆伸缩端的伸缩动作,以连动工作台于加工机座体上往复位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机座体上对应驱 动杆伸缩端伸缩动作路径的预定起点至终点之间,增设有至少一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座体呈常态弹性浮升状态,该弹性座体顶端枢组有滚动支撑件,所述滚动支撑件具有顶撑面,当驱动杆的伸缩端进行伸缩动作时,通过滚动支撑件的顶撑面向上顶撑该驱动杆的伸缩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馨堂,何启成,
申请(专利权)人:准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